继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建设
着眼形势任务变化,继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建设
面对使命任务的新拓展、军事斗争准备形势新发展、官兵思想新变化,我们必须在巩固军事斗争准备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部队战斗力建设,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
我军使命任务所系。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以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谋划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当前形势所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战争因素和多种安全威胁绝不可忽视。必须充分认清我国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克服盲目乐观和松懈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紧紧抓住机遇,实现军事斗争准备向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深化,向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拓展,毫不放松地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
我们的能力现状所迫。当前的部队战斗力建设,不少方面实际上吃的是“快餐面”或“夹生饭”,致使部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战斗力形成机制、指挥手段建设、武器装备编配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短板”和弱项。必须以新的视角和标准,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机制创新,谋求部队战斗力的新跃升。
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目标,完善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新机制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以形成大规模作战能力为目标,逐步完善军事斗争准备新机制。
优化人员保持机制。为解决每年因官兵复退转调带来的部队战斗力“陡降陡升”波动,可在三个方面调整优化:一是新兵先训后补,实现老兵复退与新兵入伍的无缝“交接”。二是关键岗位超训保留,对关键岗位的指挥和技术骨干,可确定一定比例的超训储备比例,老兵复退形成空缺立即补位;对培养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适当增加高级士官的编配比例,延长其服役年限。三是军官调整有序变动,避免集中大调整、同时“大换班”的弊端。
规范装备(器材)编配机制。从当前情况看,为确保作战能力建设有序推进,应在三个方面作出规范:一是没有编制的部分装备要抓紧落实编制;二是经训练实践检验的部分装备器材,应尽快论证列装;三是继续对现有装备进行综合集成,确保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
完善训练和考评机制。军事训练是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考核评估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手段,完善训练和考评机制是和平时期促进战斗力常态化保持的基本保证。应规范基础训练,重点规范新兵预分预训,老兵“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减员操作训练,和军官及指挥士官的岗位补差训练,做到随时能用。应加强针对性训练,按照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加强体系战斗力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对抗训练、联合训练和非战争行动训练。应改进考评检验方法,促进部队战斗力的常态化保持。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新要求,谋求部队战斗力新跃升
巩固现有军事斗争准备成果。在近年的军事斗争准备中,部队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应认真总结,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作为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基础。
遵循战斗力形成规律。和平时期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和保持,必须坚持“练为战”的基本思想,遵循“分层次、分类型、递进训练、逐级形成战斗力”的基本规律,不能脱离部队实际和官兵素质基础追求速成。
统筹解决现实具体问题。诸如训练理念滞后、训练场地建设跟不上、联合训练不够、训练方法手段落后、训练作风不实等问题,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当前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积极主动作为,真正取得实效。
抓住核心要素创新发展。必须把握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紧紧抓住信息这个主导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核心要素创新发展。应立足部队实际,依靠信息支撑和科技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展开新一轮重难点攻关,积极探索模拟仿真训练,推开网上训练,开展对抗训练,拓展基地训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