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移动”机遇
来源:硅谷动力 更新时间:2012-04-13
近日,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发布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总量将接近4亿,几乎相当于世界上手机用户第二多的美国的2倍。巨大的手机用户数量,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短信经济中赚得乐翻天的各路商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手机的下一个金矿。

  而那个金矿的名字就叫做“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风声水起

  提起移动支付,或许你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
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注册了手机钱包的用户除了可以使用手机短信、语音、WAP等多种操作方式缴纳手机话费、查询银行卡余额和历史交易,还可以享受手机投保、福彩投注、购买数字点卡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

  事实上,“手机钱包”业务展现的仅仅是当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一个缩影,国内银行业界和移动
运营商对于移动支付的关注并非只是近期的心血来潮。早在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与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正式挂牌,就为移动支付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安全基础;此后的2001年,深圳移动与深圳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合作建设的手机投注系统,标志着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试点的正式启动;2002年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联携手合作的银行卡移动支付业务,又为我国移动支付应用的大规模发展揭开了序幕。

  最近的“十一”更是手机支付名副其实的“黄金周”。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运营单位联动优势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自2003年“手机钱包”业务闪亮登场以来,每逢五一、春节、十一等长假期间,使用“手机钱包”缴纳手机话费的用户会达到平日的8倍之多。看来,“手机钱包”凭借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心都可进行支付的特点,已经开始慢慢融入到一大批年轻时尚用户的短信生活之中了……

  传统
电子商务的附庸?

  虽然普遍认为“移动支付”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或许你依旧会担心——移动支付的将来会不会仅仅是传统电子商务(以PC为终端,以
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补充、一个附庸呢?在深入了解移动支付的特点之后,你或许就会放弃这种想法了。

  一、出色的移动特性。相信没有人会整天背着重重的台式机东奔西跑。即使是相对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也远比手机的体积庞大得多。
英特尔迅驰无线上网的广告虽然诱人。但是如果你无线上网的目的仅仅是彩票、炒股或者购物这类消费活动,那么一部支持无线上网的手机或许才是追求方便的你的最佳选择。

  二、优质的用户群体。
阿里巴巴马云说过,他并不精通电脑技术。相信和他存在一样困惑的中年成功人士为数不少,但是想必他们都有手机,都会发短信吧。这也就是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电子商务的优势。看看网吧里沉浸在网游虚拟世界中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你难道不会对这些人的支付能力打个问号吗?传统上网用户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人占了相当多数。而手机的用户群体中则基本包含了消费市场的中高端用户。由此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消费潜力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三、安全的保障基础。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美国网上银行的信用卡用户个人信息泄密事件对于电子商务可谓当头棒喝。互联网上
病毒的流行和黑客攻击的猖獗,某种程度让“安全”问题成为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而移动支付类似的安全隐患则小得多。手机号码的唯一性和手机SIM卡的不可复制性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完备的信用保证。谈到中国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或许你马上就会想到我国
社会消费信用制度的缺位。银行卡使用率的低下,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缺位,都让传统电子商务难以融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而移动支付则可以用手机SIM卡作为信用认证的基础,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