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有效应用是“十一五”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11月2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编制、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北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请他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十一五”规划进行解读。


  总体目标和思路

  《中国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能为首都的市民做哪些工作?

  张国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日渐趋完善,如何让信息化技术更有效地支持教育、支持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效益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向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从关注息化技术对教育局部的影响向关注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整体的改造转变。

  “十一五”时期,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资源建设为重点,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网络化教育环境,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干部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为首都基础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中国教育网络》:我们将采用什么措施和方案,实现“十一五”的目标?

  张国华:为了保证“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我们初步设计了三大方案,从基础网络和数据系统、推广应用、政策和经费保障措施等方面,推动“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建设现代化的基础网络体系和数据系统

  《中国教育网络》:在三大方案中,基础建设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新的设想?

  张国华:基础建设方面我们将建设市、区县、学校三级畅通的网络体系和现代化的数据系统,这也是北京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在基础网络体系建设方面,继续建设和完善北京教育信息网,加强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教育信息资源的安全、快速传递,不断满足全市中小学对网络的使用需求,加快区县网络中心和区县城域网建设,使全市中小学高速接入北京教育信息网,实现市、区县和学校三级畅通的网络体系。

  数据系统方面,建立分层管理、分布存储、安全易用的数据中心,形成满足多个应用系统共享的数据支撑体系,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大力开展北京市教育门户网站及专业教育网站群建设,提升教育网服务质量。


  三大环境促广泛应用

  《中国教育网络》: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关注热点,北京市在“十一五”中将如何进行这一工作?

  张国华:我们通过创建三大环境来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们分别是:

  一、科学的教育行政管理的应用环境

  在电子政务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和学生卡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基础数据,推动区县、学校在政务、校务、学籍、财务、人事、装备等领域的信息化管理。

  在图书馆、计算机房、门禁考勤、食堂、自助设备等处实施学生IC卡的综合应用,形成科学的教育行政管理应用信息化环境。

  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的应用环境

  依托基础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和多媒体手段,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氛围。

  建立一个集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远程教育教学体系,开展优秀课程资源共享,进行点对点的教学辅导和教学培训,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为农村学校师生创造学习条件。形成一个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应用环境

  借助学生IC卡上学生数据、金融、公交等的功能,搭建校内外广泛的学生卡应用平台,为学生共享社会教育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课外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条件,做到真正的“一卡通”。


  四大体系完善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

  《中国教育网络》: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将配套进行哪些保障机制?

  张国华: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完善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

  其一,完善北京教育信息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制度。

  制定《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办法》、《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和使用办法》,完善教育网络运营体系,建设安全、绿色、文明的教育城域网。建立北京教育系统数据共享的标准体系,方便系统内的资源、数据共享,也方便系统外的其它数据,采用统一数据接口与教育系统交换数据。完善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使用和规范管理,打破资源的封闭和垄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建立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按照新的办学条件和标准,继续为中小学配备多媒体和计算机,不断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修订现行《北京市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根据网络和信息技术设备的实际应用需求,增加信息技术科目,合理设定经费定额。保障网络和信息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更新经费,不断提高网络和设备的使用效益。

  其三,健全市、区和校三级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师信息素养。

  为了保证北京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北京教育信息网各级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素养,学科教师需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北京教育系统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岗位职责,分级考核,持证上岗。

  市、区县要对管理者、全体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上,使他们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实现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方向发展。同时,要为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给予明确政策支持。

  其四,建立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现有信息化设施、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督促区县、学校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市教委将建立信息化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联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区县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对绩效突出的区县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中国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您认为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为北京的教育带来哪些变化?

  张国华:“十一五”期间,一个发展科学,效益显著,应用多样,资源丰富的具有首都特点的网络化教育环境将初步形成,我们将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干部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初见成效,一个现代化的首都教育将展现在大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