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普活动还在围着领导转、围着媒体转,忽略公众的感受,把领导的参与、媒体的宣传当做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的活动达不到科普的目的,它只是一出科协在唱的‘独角戏’!”9月26日,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召开的“社区科普近期发展趋势研究”课题开题会暨研讨会上,上海市科协普及部部长赵卫建的一席话虽犀利但也颇为实在;社区科普该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是此次会议探讨最热烈的话题。
“社区科普近期发展趋势研究”课题开题会暨研讨会的召开缘起于中国科普研究所承担的相关课题。该课题是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研究,旨在挖掘与总结近些年我国社区科普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今后3~5年间促进社区科普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课题组利用这次开题的机会邀请了30多位从事社区科普理论研究的专家以及来自上海、湖北、南京等各地科协的实践工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课题负责人、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翟立原主持会议。
社区科普,谁来办?
科协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多年来始终将面向全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视作基本职责。因而我国的科普工作几乎是科协的代名词。社区科普同样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府行为。翟立原介绍说,目前我国的社区科普主要由各级科协、街道和社区来组织、建立和健全。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也将成为今后社区科普实施组织领导的主要形式。
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科普模式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上海市科协普及部部长赵卫建认为,其一,这种行政化、单渠道的科普形式,容易引起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本末倒置。现在不少单位举办科普活动只要有领导出席、有媒体报道,科普活动就算成功了;而科普的真正对象——公众从中获取了什么变得无足轻重。其二,科普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变成了科协的“自留地”,其他社会力量不能、也不愿意介入其中。企业基本游离于科普领域,同时资源条块分割,通过教育、媒体等系统宣传科普十分困难。北京农学院经贸系处长李华认为,现在科普的投入形式过于单一,仅仅依赖财政的支撑;相比于国外多渠道支持,以英特尔公司为例,其一年投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资金就达上千万元,我国的科普活动资金与资源明显不够。
与会专家都一致表示,社区科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靠科协单方面的力量,只有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推进这项事业发展。科协应该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利用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共同宣传科普,增强社区科普的活力。
社区科普,为谁办?
北京市崇文区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马成奎在会上作了《社区心理科普在创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的报告。崇文区科协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心理问题且得不到正常宣泄等情况,多次组织教育专家,开展心理科普讲座,得到了公众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参与人数达400人次。“社区心理科普”案例内容的新颖得到了专家们的赞同,而更让专家们认可的是此讲座将公众细分为八类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家教中的父亲、干部、失业人员、残疾人、青少年及部分社区矫正对象,譬如老年人主要考虑其心理的失落感,对失业群体重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传统的科普很少考虑到人群的区分,是一种粗放型的科普,而“社区心理科普”能将科普对象分成八类是一种进步,也体现了现代科普考虑多元化的社会需求的趋势。中央教科所科技教育中心主任王素对社区科普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科普活动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增长生活技能、丰富科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等方面;而细分起来,不同的年龄段对科普的需求又有很大的区别:譬如,老年人更多地关注医学、健康,中年人对生活技能感兴趣,青少年则希望摄取更多的计算机等网络知识。只有明确且细分了科普对象的多元化需求,科普活动才不至于“自说自话”、“孤芳自赏”。正如清华大学人文学院STS研究所副教授刘立所说,社区科普应明确一个理念——“人民科学”,“科学要为人所享用、为人所掌握且为人所治理”,这样的科普活动才会有市场,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社区科普,如何办?
一提起社区科普,总少不了科普画廊、科普讲座、制作宣传页、散发教材等老把势。但公众喜欢这些方式吗?王素的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喜欢的科普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科普占67.4%,科普旅游14.1%,而运用较多科普形式——技能培训只占13.0%;而且公众对科普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时间冲突外,就是科普形式缺乏吸引力,比例高达34.6%。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李亦菲说,我国的社区科普正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较大,科普内容与形式要勇于创新。赵卫建认为传统的科普形式过于单调,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应该借助现代的方式网络、电子等进行科普,并多吸取其他区域甚至是国外的先进经验。他介绍了上海社区与《新民晚报》开设科普咖啡馆、科学艺术展等活动—— 一改过去单纯的教育模式,在娱乐中普及科学知识。湖北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陈国祥也介绍了成功案例——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举办的纳凉晚会。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值9月,武汉依然炎热,社区利用公众傍晚纳凉的习惯,在纳凉广场组织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晚会不仅有公众自发的节目,也有社区特意安排的有关“节约”、“能源”的小知识抢答,活动中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社区科普的内容与形式是活动成败的关键。翟立原说,社区科普从活动内容上看,三个主要层面:关注自身健康生存与成长,关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决策等公众所需求的具有科技内涵的“热点”问题,将是今后社区科普活动内容的主要选择。而从活动形式上看,大型活动与日常活动衔接,宣传活动、培训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展教式和参与式活动并举,将成为今后社区科普活动多元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