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的新阶段积极探索“最初一公里”
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5

李道亮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并明确提出要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一号文件”的出台,吹响了整合农村信息资源的号角,标志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始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分为两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为主要目标,积极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目前,我国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的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基本解决。但是,我们在农村信息服务实践中发现,目前还缺乏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及时、更有效、更能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同时,各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独立开发、分割拥有、垄断使用信息资源,导致“条块”过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并存,以基层农村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核心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始向第二阶段过渡,即:对现有的农村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农村信息主要以农村企业、农民组织、大户和农民为服务对象,因此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能否承担获取信息的成本就成为有效整合基层农村信息资源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村数据库建设与涉农信息平台的整合、信息服务场所与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信息服务业务与信息服务队伍的整合。

  一、数据库建设与涉农信息平台的整合

  应从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出发,开发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改变信息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局面,促进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开放和共享。

  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建立资源目录体系,创建信息交换的数据格式技术标准,搭建数据库共享平台,为信息资源的聚集、交换和共享提供环境和技术。

  在信息平台的搭建上,要能够将各种农业服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建成一个融多种技术手段和多种工作方式,对内整合业务、对外提供服务的涉农信息平台。

  二、信息服务场所与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

  信息服务场所的整合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个部门延伸的信息服务站点和资源,不搞封锁、不搞垄断。在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上,要争取一站多能(商务、政治、社会服务)并提高在农民中的信任度,同时减少运行成本,解决农村经费供给少的问题。

  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主要是鼓励各类企业、组织和机构在未完成信息化服务的地区开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建设。在传播方式上,要开展多元化传播方式建设,实现一“端”多能(一种终端承接多类服务);在传播渠道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坚持“多种渠道并用,突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策略,结合现代手段和传统媒体,依托互联网络、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以及报刊、书籍、广播喇叭、宣传栏、“明白纸”等信息传播渠道,推动信息服务和应用进村入户。

  三、信息服务业务与信息服务队伍的整合

  信息服务业务的整合要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合作、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公益+非公益结合”的方针。政府联合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和增值服务商,通过购买服务或者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承包服务项目等方式,调动信息服务的积极性,整合信息服务环境,带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各级政府、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内容服务企业、农村各种专业组织等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实践证明,农村农业信息化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多方的广泛参与,共同构建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产业链。

  信息服务队伍的整合要注重从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中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一专多能”,超脱原来的部门业务的限定,定事不定人。要具备到农村面对面服务的能力,具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各级政府、IT企业、通信运营商、媒体、农民组织、情报机构等多主体利益关系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进行统一协调,制定标准,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原则,由试点开始试验,然后逐步推广。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与策略方面,要系统分析基层农村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按照目标趋同和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信息整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最佳运行机制,根据不同的运行机制,研究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类型,因地制宜,开展不同整合模式的试验和示范。

  政府须统一思想,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重点开展基层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与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力解决农村“最初一公里”问题。

  作者简介

  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欧农业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化战略。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3部,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国际会议主席2次,作特邀国际会议主题报告2次,在6个学术团体任职,是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咨询专家、欧盟第七框架和国家主要科研计划评审专家,是2003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04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0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06年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带头人、2007中国农业信息化十大年度人物和“茅以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