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发展形成新合力
目前,沈阳信息产业新项目、大项目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信息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以东陵区为例,2007年以来先后在满融经济区和沈抚同城工业区引进了三个信息产业大项目。这三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50亿元,投产后可创利税40亿元,将使东陵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由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中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台湾科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沈阳维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东陵区白塔街道上深村、南塔街道南大甸子村和后桑林子村及浑南新区教场村。一期规划占地10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功能布局上由研发区、工业区、居住区、管理商务区、生产物流区构成,建设期限5年,建成后能容纳250家企业入驻。2007年4月开工,已投入资金2亿元,主要进行起步区建设。
与其相邻的沈阳国际软件园规划占地2500亩,由软件产业区、IT教育区、生活配套区等板块组成。其中建筑面积154.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50亿元,预计到2012年将有1000家企业进驻,10万至15万软件工程师在园区工作,软件园总产值将超200亿元,软件产值超100亿元,软件出口额5亿至8亿美元,拉动相关经济产值近1000亿元。
由中国奥园集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麦格里物业投资银行、香港万宽动漫科技公司兴办的沈阳奥园动漫产业项目,在沈抚连接带浑河南岸产业区,涉及东陵街道的5个行政村。总占地8800亩,规划用地5700亩,计划在8年内投入200亿元,将建成集动漫设计、开发、娱乐、旅游、动漫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沈阳市动漫产业基地,每年可开发动漫产品5万分钟。已投入资金4亿多元,今年3月开工建设11.5万平方米回迁楼,主体已建设到地面4层,国际交流中心与创意总部基地也拟在近期开工建设。
大规模信息产业专项招商引资有力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仅2007年沈阳市共引进信息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达169.9亿元。其中浑南新区、沈北新区、东陵区等引进的15个大项目投资达133亿元。这批新项目、大项目对产业拉动作用巨大,呈现出新兴行业加速、园区不断兴建的新格局。东软集团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一面旗帜,与长白集团入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昂立、新思、先锋、新松等一批企业跨进全国软件百强。这批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造传统产业信息化助力企业腾飞
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沈阳信息化步伐将进一步加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将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这些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沈鼓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经历20多年,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目前实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同时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网站、产品数据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信息化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平均使沈鼓集团的库存下降30%至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少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至15%,实现了与国外同行的协调设计与技术交流。
沈阳机床集团应用了数字化设计系统,平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25%,缩短产品制造周期20%,新产品开发制造成本降低10%,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由10多种增加到100多种,减少废品率50%以上,每年可节约成本800万元。信息化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以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系统,减少生产准备资金5%,约1000万元,降低材料成本3%,约500万元,减少库存资金占用10%,约800万元。
沈重集团通过实施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后,取消了原来的每周三次生产调度和生产碰头会,现在通过电脑直接查看1万多种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一目了然。企业信息化成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突破口,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辽宁天久集团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应用到沈阳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使沈阳市每年交通事故率降低50%至80%,交通拥堵降低20%,尾气排放减少26%,出警次数减少20%至25%,行程时间缩短20%至25%,车速提高10%至15%,交通工具使用效率提高15%以上。
沈阳工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档数控机床电子信息系统”与传统数控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互换性,拥有产品信息管理集成、网络控制、在线检测、信息反馈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产品复杂化、多样化、精密化、集成化等方面的需要。目前欧美的一些著名机床制造企业的数控机床产品,约有一半左右采用该技术的数控系统。
开拓装备制造业“第二类市场”
纵向对比,沈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但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现 “十一五”奋斗目标的要求看,任务仍十分艰巨。横向比较,沈阳与国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总体而言,沈阳信息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信息产业支柱作用不强。
2007年沈阳市信息产业同比增长了54.5%,销售收入340亿元,而深圳、青岛、杭州、成都、广州、厦门、南京七市的信息产业总量均超过了1000亿元,分别是沈阳市规模的3至20多倍;在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与计算机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的第13位和第9位。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共107家,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6家,龙头企业在全国的位次也靠后。在软件产业上,400多户企业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只有5户,在全国2007年软件百强企业排序中,除东软处在第11位外,其他均处在68名以后。
目前,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青岛、南京、广州等市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与汽车、石化、机械等并列的重点产业。沈阳市信息产业规模在八大优势产业中位居第6位。信息产品和软件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均较低。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急待提升。
此外,信息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协同效应较难,由于核心技术不足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不高,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抗击风险能力较弱,配套能力不强,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沈阳市政协从今年3月份开始组成13个专题调研组,开展4个多月的专题调研。7月31日又专门召开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主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沈阳市信息产业和加快信息产业化建设”。建议集中力量加速建好产业集聚的核心园区。在现有信息产业各类园区基础上,从扩大园区的规模效益、辐射效应和显示度出发,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园区主导产业关联度大、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外企业,打造上下游相互衔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以配套企业为骨干,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品牌为特色,拉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集聚园区。
软件产业应用广泛,高度渗透,特别是对制造业、通讯业、金融业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发展影响作用大,市场空间极大。沈阳市在新一轮软件产业转移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具有明显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外,还拥有充沛的人力资源供给。建议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动漫制作三大特色领域产品,支持建设软件外包联盟,力争尽早成为国家级软件园区和外包基地;重点规划建好二三个大型软件(动漫)园,打造出若干个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软件园区。
沈阳市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在国内领先,国内市场上主要面对的是欧美、日本几家跨国公司。这几家公司占据着60%左右的国内市场,几乎垄断了全部国际高端产品市场。建议应以打破国际垄断,支持东软数字医疗发展为民族品牌和沈阳市特色支柱产业为着力点,在科技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开发高端产品占领技术前沿的同时,以终端和经济型数字医疗产品市场为主攻目标,立足于提高国产化率,形成配套企业群。
IC装备制造业包括三大类,其中第一类核心产品已被国外公司垄断,第三类国家已重点支持在上海、北京发展。沈阳的优势在于大力支持发展第二类产品。如晶片处理系统成膜设备、关键零部件、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通过实施跨越策略、创新策略、差异化策略、开放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立足地方装备产业等技术、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在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集团),形成全国第三个IC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记者 高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