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中国咸阳 更新时间:2012-04-14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现就编制礼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以来,全县按照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定的“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活商、强基兴市”的基本思路,积极实施建设经济强县的战略部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7.31亿元,年均增长12.1%,较“九五”末增加12.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3.96亿元,年均增长49.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7.86亿元,比“九五”增加32亿元。五年共建设重点项目92个,累计建成73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00万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元,比“九五”末增加441元,年均增加85.2元。
  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成优质苹果基地3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10万亩,特色杂果基地3.5万亩,年均果类总产75万吨,优果率达到55%以上。建成百头以上奶牛专业村80个,养殖小区5个,奶牛存栏26350头。重视加强了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小麦单产连创历史新高,累计发展设施大棚13300座。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0.6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通过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城东城北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入驻园区企业已达到30多家,预计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达到22.3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完成10.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8%。工业经济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规模内工业企业上交税金达150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1200万元。
  4、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建成了一批专业市场和连锁超市,市场消费日趋活跃。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唐昭陵景区建设全面启动,唐昭陵逐步成为全省西线旅游的一个热点。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九五”末41:24:23调整到现在的35:25:40。
  5、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37.8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1亿元。通达果汁礼泉有限公司果汁生产线项目、北京汇源食品饮料生产线项目、富安果汁生产线项目、红星软香酥生产项目、心特软食品生产项目、子琪食品生产项目、金裕制药项目、国华电子生产项目、天马摩托生产项目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优果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泔河一库加闸加坝工程、山川秀美工程、移民搬迁项目、国家土地复垦项目、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等农业及农村项目相继建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阡礼路、罐南 路、咸北路、兴礼路、礼淳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全县通车里程达到850公里;银武高速和关中环线礼泉段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项目建成后,全县“三纵三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县城南大街改造工程、兴华街东段道路排水工程、育才路贯通工程、西兰大街改造工程、朝阳大街改造工程、县城二水厂扩建工程、程控电话扩容工程、有线电视传输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西北果品交易中心项目、长庆综合开发项目、朝阳嘉苑一期工程、丽景温泉花园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县城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唐昭陵旅游专线项目、高中标准化建设项目、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项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旅游、教育卫生状况。县公众信息网站建成运营,广电网络升等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县15个乡镇广播电视微波联网。
  6、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一大批引资项目落户礼泉。全县引进项目270个,建成136个,引进到位资金37亿元,比“九五”增加33.2亿元。五年累计外贸供货总值完成10.4亿元,较“九五”增加8.3亿元,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和8个边贸口岸建立了果品直销窗口、办事处和市场。先后同福建福清市、上海浦东董家渡、山东昌乐等市县建立了友好与合作关系。
  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完成投资1.49亿元,新建高中标准化校舍4.12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13.2万平方米,建成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84个,覆盖面100%,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达标和“普实”验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计划生育连年保持低生育水平,文艺创作不断繁荣,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开通了第二套电视节目。社会保障功能日趋完善,社会养老统筹达到97%。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二)奋力开拓,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礼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机遇:一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国际和沿海地区资本及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更加明显,将会给我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我县已进入了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特色经济初具规模,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随着东庄水库、西平铁路、银武高速公路、关中环线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我县位于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咸阳半小时经济圈,西邻杨凌,有利于搞好科技协作,加快科技开发的条件比较优越。五是我县投资兴业的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后发优势日益明显。
  面临的挑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深化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比较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发展和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正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创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一个思路”,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四化进程”,着力培育“六大产业”,努力实现“六大跨越”。即按照“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活商、强基兴市”的思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带动、资源开发、科教兴礼”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着力培育壮大“果品、奶畜、食品、建材、包装、旅游”等六大优势产业,努力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活商、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上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西部强县和全面小康礼泉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县总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是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是坚持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消除瓶颈制约。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加快西部开发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适度超前发展和建设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四是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相互协调、错位发展、形成北部和南部、县城和农村互促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
  五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全民招商、叩门招商战略,以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礼泉。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富民强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三)主要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15.3%,发展速度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农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6.9%;全部工业总产值54亿元,年均增长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元,年均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3元,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
  一是以现有的果汁和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加快开发系列食品,积极实施扩产增效工程,组建食品企业集团,建设陕西食品工业基地;二是以包装材料、包装机械生产为重点,抓好香港奔达饮品及高档彩印包装生产线项目和新型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包装材料工业基地;三是以金裕制药厂为重点,加快研发现代中成药和生物制药,形成科研、种植、制药与销售的良性互动,建设全省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四是以汇源果汁饮料厂为重点,抓好技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西北重要的饮料生产基地;五是以袁家、烽火水泥厂和县水泥厂为重点,抓好技改扩建项目,建成全市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2、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带动工业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建材、食品、果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包装材料等传统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重点、有计划地组建建材集团、食品集团、饮料集团、包装集团等,培育8—10个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大力开发新型工艺和产品。实施质量兴企、名牌兴县工程,保护地方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终端消费产品。“十一五”期间,力争培育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
  3、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打造产业聚集平台。
  以城东城北工业园区和赵镇、叱干、烟霞、阡东、史德为重点,加强规划管理,创新运行机制,集约利用土地,打造产业聚集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发展平台。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至3年园区内全部实现“三通一平”。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物流业向产业园区整合聚集,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继续按照“北优果,南设施,全县发展畜牧业”的调整思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15万吨以上。大力实施优果工程、20万亩杂果基地、畜牧富民工程和设施农业工程,健全信息咨询、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到“十一五”末,全县建成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生态出口果品生产基地15万亩,加工果生产基地15万亩,杂果生产基地20万亩,优果率达到80%以上。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10户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建设西部果业强县和工业强县。到“十一五”末,年生产浓缩果汁15万吨、转化鲜果100万吨、转化粮食10万吨;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化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饲料加工和饲草加工企业,开发畜禽、饲料、饲草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建设礼泉县良种奶牛养殖基地、秦川牛育肥屠宰深加工基地和鲜奶综合加工基地,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强化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农民直接受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确保农民增收。坚持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群众收益。加大北部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实行连片治理,整村推进。“十一五”期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扶贫重点村建设100个,搬迁4000户18000人,确保15.88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南部乡镇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改善50个村的生产条件。
  3、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新一轮撤乡并镇。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积极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课本费和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五年内基本消除危漏校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个县级医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建成160个规范化村级卫生室,使农民享受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基本实现通乡公路三级化,通村公路油路化。认真实施“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工程,普及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75%,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全县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00个。
  五、促进区域合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要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优势,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南部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果品深加工、医药、化工、包装材料、食品加工、餐饮服务业和设施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北部重点围绕名优特果品开发、畜牧养殖业、生态环境、石灰石资源、林业、旅游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重点发展建材业和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南北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开发带。
  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模式,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推进区域经济向集约型、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转变,形成特色鲜明、主业明确、优势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成叱干农家土布、岩东农家乐民俗旅游等特色经济专业村50个。
  六、培育特色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旅游和现代物流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以大唐历史文化园为依托,打造名牌景区和特色品牌,加快景点开发,尽快形成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体,以休闲娱乐旅游为支撑,生态观光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重点抓好唐昭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昭陵陵山、建陵陵山、大唐博物院、泔河二库水上游乐园、顶天寺森林公园、甜水湖公园等景点建设,培育亮点,吸引游客。开发农业观光、果品采摘等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唐昭陵旅游专线泔河大桥工程和星级旅游宾馆建设。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综合带动能力,确立我县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进入西部旅游强县行列。到2010年实现持续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咸阳机场、陇海铁路、西平铁路、银武高速、312国道和关中环线等完善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配送、零售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工业品批发市场四大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等新型物流业态。按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的思路,加大对物流企业和物流资源的整合,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大格局。重点抓好物流信息系统、城北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农村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逐步推行连锁经营,力争用五年时间,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提高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餐饮、休闲娱乐、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设施档次,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切实加强宽带传输网、电信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建设,加快搭建信息基础平台。
  七、以实现撤县设市为目标,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1、加快提升县城品位。抓住省委、省政府构建西安咸阳大都市圈、建设关中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以实现“撤县设市”和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切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按照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中心和旅游城市的要求,完善城区总体规划,完善县城道路、给排水、广场、雕塑、绿化、住宅小区、市场体系详细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按照“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一区一模、一街一景”的要求,高标准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东三环、县城中心广场、县城供水、城北大道、建设路北段打通工程、天然气气化工程和丽景温泉花园、朝阳嘉苑等住宅小区建设。到2010年,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5%。
  2、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小城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龙头带动、产品集散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交通运输、农技农机服务、农副产品流通等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对产业、人口的承载力,吸纳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加速推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重点抓好赵镇、叱干、烟霞、阡东、史德等乡镇的小城镇示范项目建设。
  八、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1、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要调动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与企业、中介组织互动的多元化招商引资格局,努力实现从广泛招商到精心选商的转变。采取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地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实现从注重引资数量到提高引资质量的转变。密切同国际友好城市的联系,广泛开展文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外贸出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项目300个,引进资金比“十五”翻一番,达到74亿元;五年累计实现外贸供货总值24.5亿元,年均增长11.5%,较“十五”增加14.1亿元。
  2、着力引进产业项目。着眼于推进优势资源开发,注重引进项目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鲁和港澳台地区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大力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和电子元件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错位发展的要求,吸引国有大企业或国有控股大企业来我县建立生产基地和采购、配送中心,推进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
  3、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健全企业20个平静工作日、绿色通道和定期走访企业制度,完善投资环境评价、监督和问责制度,建立优化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 信用记录为重点,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诚信礼泉”。从严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积极扣门招商。县上将对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
  九、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建设方面:加快西平铁路、银武高速、关中环线礼泉段等交通大动脉建设,改造新建一批县乡公路和乡村油路,形成以县城为支点,以“四横六纵”(四横:312国道、银武高速、关中环线、阡礼路;六纵:礼淳路、礼相路、咸北路、兴礼路、旅游路、六号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分支的多方辐射、相互贯通、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水利建设方面:加快建设东庄水库、泾河水电站、城区引水工程和设施灌溉工程等一批水源工程,做好泾河堤防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实施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节约利用,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重点,建设1.24万千伏的输变电增容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增强电网负载能力,扩大农网覆盖面,彻底消除无电村。加快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争取县城电网全部落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发展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设施,促进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建成覆盖面广,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完成县广电综合信息城域网建设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县城天然气气化工程、县城中心广场工程、城北大道工程、县城东三环工程、旅游城镇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项目,开发建设泥河沟生态公园、休闲度假山庄,加快安居工程实施步伐。精心规划设计一批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实施“拆墙透绿、退硬还绿、见缝插绿”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到“十一五”末,城区绿化率达到40%,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农村及农业产业化方面:抓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20万亩杂果基地、优质苗木繁育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花椒基地、良种奶牛繁育基地、果树枝条综合加工利用基地、秦川牛育肥屠宰加工基地、鲜奶综合加工基地、水保生态工程和速生林建设项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事业方面:重点抓好唐昭陵旅游开发项目、唐建陵旅游开发项目、唐昭陵旅游专线泔河大桥项目、38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促进社会事业良性发展。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协调会制度,健全重大项目资金筹措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要用足用活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十、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
  (一)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开放式资产重组,确保“十一五”期间县属企业全面完成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是加快礼泉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坚持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制度,建立和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创业支持、信用担保、信息服务体系,鼓励全民创业、盘活民间资本。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以多种形式向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旅游、交通、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引导企业进行制度创新,促进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十一五”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5%以上。
  (三)强化服务意识,精减行政审批。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建设阳光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上来,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制。改革审批制度,减少审批项目,公开审批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十一、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在工业园区和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从建设节约型机关做起,带动全民对水、电、油、煤、气等能源厉行节约,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制定新能源开发规划,努力发展和使用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努力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泔河、泾河植被保护和污染治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实施蓝天工程,防治大气污染,加强工业粉尘治理。实施宁静工程,加大对工业、施工、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实施净化工程,建立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机制。围绕建设生态县,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关中平原绿化,加快绿色家园建设,使礼泉县成为西部地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县。
  十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礼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和谐礼泉。
  (一)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立创业,拓宽就业门路.建立城乡一体、区域联通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
  (三)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完善中小学布点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高中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到2010年,完成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改造危漏校舍7.2万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38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加强师资培训,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2010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5%和85%,拥有一批具有研究生水平的高中教师,教师学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县省级教育强乡镇和市级教育强乡镇分别达到6个和9个,力争创建省级教育强县。
  (四)加快科技创新,完善用人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密切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整合,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2010年,建成“水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三个功能小区和一个工业科技园区,工业科技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达到省级标准。
  实施人才强县工程,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五)积极开源节流,全力增加财政收入
  强化监督,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大力组织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到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元,年均增长14.1%。
  (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补助制度。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6个乡镇文化站。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完成5个乡镇宣计站扩建改造任务,力争创建“计划生育信息化甲级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制政府。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礼泉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网吧、游戏厅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建设西部强县、构建和谐礼泉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八)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和谐社会平安为先,进一步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快建设平安礼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包抓信访案件制度,深入开展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建设专门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并重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治安中心户长工作水平,积极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煤矿、交通、建筑工地、公众场所等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十三、加强领导,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我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不断加强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团结兴礼的强大合力。
  一要广泛宣传。要积极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要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及时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一流的作风,干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集中精力,扑下身子,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县委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