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后全国思想大解放掠影
来源:长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肖擎 李琼
 
 
   随着中共十七大的召开,2007年底以来,一场波及全中国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涌动。新一轮思想解放有着深厚的背景,呈现出中央与地方相互呼应之势。把这次思想解放放在十七大和改革开放30年的大背景下,我们有问题需要回答:这一次思想解放,要解放什么?能否触及当前改革的真命题?这一次思想解放,已有什么样的表现?通过以下这些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标志性事件,我们或许可以管窥这一次的思想解放。

  全国

  1、大部制改革

  2月25日至27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七大就“大部制”改革达成方向共识的基础上,此项改革的具体实施再获认可。

  中国从1982年到2003年,一共进行了五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从100个工作部门,精简到现在的28个。当前政府职能的利益化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既成事实,部门利益集团具有非常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相当稳固的权力基础。我们党就这一现象尝试改革,国家最高权力第一次直面政府内部的利益格局,面对由行政权力衍生出来的特殊利益集团,寻求改变,成为一次由思想解放所催生出来的交锋。

  2、“两会”宏声

  十七大后,思想解放给今年“两会”带来了新气象,说真话、说实话,在两会上蔚然成风。

  一系列热点话题得到广泛讨论,辩论之声时时可闻,政治生态更加宽容开放。无论是中华标志城,民营企业家被指为富人说话,还是义务教育要不要被延长,钉子户是否抬高了房价等问题,本次“两会”出现了一系列展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典型场景,亦为解放表达的鲜明体现。

  对境内外记者采访的开放度也称空前,比如大范围的团组讨论对记者开放。新中国成立近60年,“两会”在民主改革上不断进步。

  3、政府信息公开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确立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精神,顺应政务信息公开的时代大势,表明了行政高层信息公开的意愿。

  下半年,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政府在对待信息上所做的积极改变,政府信息公开借大事件起步。瓮安事件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及应急反应速度在以往不可想像。

  4、领导干部约见网友

  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之际,来到人民网看望编辑、记者,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15分钟,此举被视为最高规格的领导干部约见网友。而今,“胡哥,加油”、“ 什锦八宝饭”这些超越上下距离的称谓,同样是对思想解放的诠释。

  其实在此之前,官员约见网友已在各地涌现。今年4月17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约见26名网友,听取他们对广东科学发展的建言;6月2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约见部分网民,并通过网络向广大网民征集解决事关江西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民间智慧”。

  5、透明救援

  5·12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一种打破常规的思想解放。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抵达公众;灾难发生次日,北京奥组委就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镜头下,总理温家宝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部署抗震救灾的方案,向全国人民传达了信息公开的最强烈信号;接受国际援助,外国抢险、医疗队伍进驻灾区;地震报道对国外媒体基本不设防,此一举措在国际上引发了超乎预想的好评;意义更为重大的是,国务院把5月19日至5月21日三天定为国家哀悼日,以一个国家的名义悼念亡者,前所未有。

  地震中媒体的快速反应与中国政府思想解放有关。一方面,思想解放让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应对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这次灾害发生后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程度本身就是思想解放最直观的例证。

  地方

  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思想解放”和“排头兵”,是近期广东省政府、专家智囊和媒体最常用到的关键词。

  2007年12月25日,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召开,向全省发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号召,十七大以后在全国率先发出思想大解放的声音。

  2008年1月2日,广东省委发出通知,要求“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随后广东两会上,思想大解放的话题被充分激活,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

  2008年5月22日,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其中县市长差额选举,党内选举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法官独立审判制度等,充满改革激情。

  2008年6月,出台《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考核指标体系确立为经济、社会、人、生态四大板块。与以往笼统分为经济、社会,而且GDP挂帅的方法相比,新指标体系将人与生态单独列出并予以细化。

  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面对台下700名各级干部,重点强调“对外开放”四个字。他提出,用“三把尺子”丈量重庆的发展:第一把是“纵尺”,衡量直辖10年的成就;第二把是“横尺”,比较与兄弟省市的差距;第三把是“国尺”,从国家的标准来衡量重庆的发展。

  3月27日,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决定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从2008年3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

  按照重庆市委布置,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已确定了6项配套措施,其中包括专题培训、“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等等。未来5年,重庆将要进行两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的庞大计划。

  6月20日,公务员组队参加的特殊辩论赛开始,众目睽睽之下辩论发展中的问题,持续近一个月,引起极大关注。这一次电视辩论赛也成为重庆思想解放,扩大开放的标志性举措。

  7月8日,重庆市三级法院共46名院长同时向社会公布其个人电子邮箱。

  昆明: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2月1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四个整版公布了包括仇和本人在内的昆明市所有党政机关一把手的办公电话和职务分工;2月27日,公布了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电话;3月4日,刊登了昆明450名政协委员的联系电话。

  从市委书记仇和明确提出“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到全市动员招商引资,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商运动”在昆明拉开大幕。在这样的背景下,2月20日,一个题为“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的专题讲座上,昆明市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在会上打瞌睡,被仇和毫不客气地“揪”了出来,两天后被勒令辞职。

  股份制、国有民办、公办学校可转化为民办学校等促进民办教育的措施也不断在昆明推出。

  这些突破性的措施使昆明吸引着全国的关注,也同样引发激烈争议。而在“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的思想解放动员中,长期“温吞”的春城正在发生改变。

  南京:官员“电视PK”见证思想解放

  3月27日,南京市16名市管副职干部作为竞争人选,在电视上公开PK,“竞选”4个政府部门正职职位。候选人除了进行一番演讲之外,每人还必须回答两位市民的问题。这一公推公选的方式受到社会热切关注,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全国收看此次官员“电视PK”的观众达百万人次。

  尽管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但相对于干部选拔的相对封闭、神秘化,这样的形式还是打开了一个天窗,干部任用上公正度和透明度的扩大,已清晰呈现思想解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