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亲民措施不能取代公共行政秩序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唐判

  江西省的手机用户近日意外地收到一条短信,省长、副省长和南昌市市长的手机号码赫然显示其中,它们被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违规举报电话予以公布。这似乎是信访制度出台之后人们伸张个体权利的又一福音。

  然后,江西省长手机号公布之后,全国人民都想一试究竟,结果,“来电已超过2000,手机已打爆两部”,这样的“亲民成本”似乎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又在情理之中。在信息时代,官员与庶民对话的条件也在被技术手段改善,沟通的障碍在消除,人民的表达欲在解放,“人大代表”已不再是庶民参政议政的唯一身份标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但却不能为民众提供优良的表达环境、不能让民声进入官员视线的错位情况下,舆论繁荣但却得不到重视,此时,官员的手机号码则成了一根底层生存者的救命稻草,他们欲罢不能地抓住这唯一直接而便捷的表达路径,直到它不堪重负而丧失被赋予的责任和意义。

  据报道称,江西省长公布了手机号码,但接听电话的却不是省长本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手机号码只是给民间声音一个泄洪的出口,而并非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我们把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省长手机”事件看成是领导亲民的镜像,它是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疏通民意的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却并非理性的选择。“亲民形象”不应该成为安抚民怨解决民生的终极途径,唯有令行禁止的制度才是对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官员要慎用行政的“私人方式”,因为在传达政府亲民信息的同时,民间响应的狂热折射的是对权力的膜拜。所以,顺应时势即将开通的“省长信箱”比“省长手机”更能体现现代执政理念的内涵。

  网络舆论的权重正在逐渐左右着新闻事件的发展甚至结局,胡锦涛总书记上网与网民交流也在暗示网民的身份和观点已进入官方视野。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网络以及网络力量,这已成为现代领导亟待解决的问题,“省长信箱”即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节点。但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持续不断地增长,电子政务将彻底地颠覆传统的行政模式,以网络的速度达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效果,仅仅开通一个网络信箱只是杯水车薪。笔者认为,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加强政府与民众的在线互动,促进民间舆论上溯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消解权力阴影的势力范围,建设起健康民主的公共舆论空间,这才是解决民声表达的关键出口。用一个网址取代一串手机号码,用一个管理规范响应及时的政府网站取代随时可能被打爆的手机,这是信息公开时代的官员必须要考虑的“行政算术”。毕竟,私人的亲民措施不能取代公共的行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