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风声水起 电子商务也“移动”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7-07-05
近日,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发布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总量将接近4亿,几乎相当于世界上手机用户第二多的美国的2倍。巨大的手机用户数量,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短信经济中赚得乐翻天的各路商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手机的下一个金矿。

  而那个金矿的名字就叫做“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风声水起

  提起移动支付,或许你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注册了手机钱包的用户除了可以使用手机短信、语音、WAP等多种操作方式缴纳手机话费、查询银行卡余额和历史交易,还可以享受手机投保、福彩投注、购买数字点卡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

  事实上,“手机钱包”业务展现的仅仅是当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一个缩影,国内银行业界和移动运营商对于移动支付的关注并非只是近期的心血来潮。早在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与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正式挂牌,就为移动支付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安全基础;此后的2001年,深圳移动与深圳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合作建设的手机投注系统,标志着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试点的正式启动;2002年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联携手合作的银行卡移动支付业务,又为我国移动支付应用的大规模发展揭开了序幕。

  最近的“十一”更是手机支付名副其实的“黄金周”。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运营单位联动优势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自2003年“手机钱包”业务闪亮登场以来,每逢五一、春节、十一等长假期间,使用“手机钱包”缴纳手机话费的用户会达到平日的8倍之多。看来,“手机钱包”凭借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心都可进行支付的特点,已经开始慢慢融入到一大批年轻时尚用户的短信生活之中了……

  传统电子商务的附庸?

  虽然普遍认为“移动支付”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或许你依旧会担心——移动支付的将来会不会仅仅是传统电子商务(以PC为终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补充、一个附庸呢?在深入了解移动支付的特点之后,你或许就会放弃这种想法了。

  一、出色的移动特性。相信没有人会整天背着重重的台式机东奔西跑。即使是相对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也远比手机的体积庞大得多。英特尔迅驰无线上网的广告虽然诱人。但是如果你无线上网的目的仅仅是彩票、炒股或者购物这类消费活动,那么一部支持无线上网的手机或许才是追求方便的你的最佳选择。

  二、优质的用户群体。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他并不精通电脑技术。相信和他存在一样困惑的中年成功人士为数不少,但是想必他们都有手机,都会发短信吧。这也就是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电子商务的优势。看看网吧里沉浸在网游虚拟世界中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你难道不会对这些人的支付能力打个问号吗?传统上网用户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人占了相当多数。而手机的用户群体中则基本包含了消费市场的中高端用户。由此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消费潜力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三、安全的保障基础。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美国网上银行的信用卡用户个人信息泄密事件对于电子商务可谓当头棒喝。互联网上病毒的流行和黑客攻击的猖獗,某种程度让“安全”问题成为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而移动支付类似的安全隐患则小得多。手机号码的唯一性和手机SIM卡的不可复制性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完备的信用保证。谈到中国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或许你马上就会想到我国社会消费信用制度的缺位。银行卡使用率的低下,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缺位,都让传统电子商务难以融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而移动支付则可以用手机SIM卡作为信用认证的基础,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无线业务有限收益?

  虽然移动支付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相对传统电子商务近些年来的强劲发展而言,移动支付市场目前主要局限于小额支付的领域。无线的业务却只有有限的收益。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如果你知道各大银行发行的4亿张银行卡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长期不用的“死卡”,那么你或许就会明白电子货币交易在我国的尴尬处境了。银行卡这样,移动支付目前又如何能够幸免门庭冷落的命运呢?

  二、挥之不去的安全疑虑。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移动支付相对传统电子商务更加安全,但是这种安全是“相对”的。目前手机盗抢情况严重,一旦丢失手机,与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账户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虽然运营商一再表示,万一用户丢了手机可以立刻通知银行取消此项业务,捡到手机的人也会因为不知道密码而无法消费,但是用户的担心依然难以完全解除。更何况,交易信息和用户个人资料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加密手段相对简单,一旦被破解,相应的损失可能难以估量。

  三、发育不良的产业链条。移动运营商对于移动支付的热情可谓是空前高涨。但是,移动支付要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运营商的支持,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商家还处于观望阶段,这就使得手机钱包的使用范围大为局限。中国3G牌照迟迟不能发放,也使得移动支付主要依靠短信而不是WAP支撑,不利于一些流程相对复杂的新业务的开展。

  移动支付期待更强健的羽翼

  承担着移动运营商美好“钱景”的支付,虽然在目前依然略显稚嫩,但是其自身突出的优势决定了其未来必定将会有迅猛的发展。

  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涵盖的范围将比现在更为广泛,预计将会主要包括以下这些系统:自动支付系统(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等)、半自动支付系统,(商店的收银柜机、出租车计费器等)、日常费用收缴系统,(水、电、煤气等费用的收缴等)、移动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登录商家的WAP站点购物等)。

  当然,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专家认为,移动运营商应该放弃把移动支付当作一个单独的业务的传统观点,而是应该把移动支付业务整合在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一揽子”业务中,进行有效的捆绑营销和交叉营销,在市场销售的战术层次上取得主动;而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抓住移动通信向3G时代演进的契机,为移动支付提供支持各种移动数据业务的手机,才能够在“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而商家也应该放眼看到移动支付普及之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支付效率、改善消费者消费感受的多重优点,加速店内移动支付系统的部署速度。

  2005年,Google推出名为“Google Wallet”的电子支付业务。显然,业界的精英已经加速了深耕电子商务的脚步。在电子商务的热潮愈演愈烈的今天,又有谁能忽略和传统电子商务一样有着美好发展前景的移动支付业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