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湛江市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而吴川市的农村信息化,走在湛江前列。然而,南方农村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吴川市试点镇的许多信息站已停止运转,尚存的站点也面临经费紧张、服务人数少、技术维护难等问题,而农民也较少利用网络来服务生产。
村里的“电脑专家”,电脑不能上网了
7月21日,王村港镇新梅村农村信息化服务站里,吊扇轰鸣,灯光忽明忽暗。村委主任郑飞右手打开电脑,左手指着又暗下来的灯管说:“电压不稳定。”4台电脑一字排开,两台联想,两台惠普,一台主机不见踪影,一台开不了机,桌上还安静地躺着一台打印机——但是已经不能用了。
电脑打开了,然而上不了网。郑飞叫来谭文杰——这位24岁的小伙子,是村里的“电脑专家”,也是负责这个信息化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我也没有办法,以前还可以上的。”谭屋里屋外奔走了几趟,也找不出问题所在,他上一次用电脑,还是一个月以前。
郑飞开启的这台电脑,曾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4月12日,在这台电脑面前,在碧海银沙网站,看完吴川市委书记高永元的述职演讲后,村党支部支委周金荣与其他村干部商量,发出了平生第一贴,反映新梅村2000多亩农田灌溉难、饮水困难、看电视难等一系列问题。
周金荣发完帖子,长吁了一口气,对于才学会打字的他来说,打如此长串的字符,让他手指微酸。他并不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吴川市委书记高永元也在紧张地盯着电脑,并将他发的帖子,记在了心里。十几天之后,高带领一批人马,进入新梅村,现场办公,重点解决灌溉问题。如今,6.5万元经费已经投入到新梅河的河道疏通当中。
电脑不能上网,多少让郑飞感到沮丧,这意味着新梅村与外界的联系又疏远了一层。而新梅村委会梅旺村的15岁学生小白更加沮丧,他下午3点钟到达站里,却看不了他爱看的在线电影和动画片。。小白是记者在7月21日下午守侯在信息化服务站,看到的唯一来上网的村民。村里有了互联网,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比谁都兴奋。
然而,区别于年轻人的兴奋难抑,对中老年村民来说,信息化服务站的成立,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炎炎烈日下,56岁的莫景卫和47岁的潘财戴着草帽、抡着铁锹在村委会门口干活,他们的工作是给路面铺上水泥。由于村干部外出,村委会的钥匙由他们保管,干活累了,他们会在村委办公室里休息一下,但没有谁想到去信息化服务站里面摆弄电脑。“不会打字。”他们与近在咫尺的电脑距离很远。
经费没有保障:每月200元的网费,终于将覃寮村“压垮”。
新梅村所属的王村港镇是整镇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站试点。2007年初,吴川市委宣传部和电信局在湛江市率先开展这项工作,旨在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该镇6个村委会和8个自然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每个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由电信部门投资4800元,分两年收回,即每个站每月要交200元的月租给电信局,两年后正常收费。
“吴川市最小、最偏、最穷的镇。”王村港镇委员、负责农村信息化的镇领导谭珍这样形容王村港镇。之所以选择王村港镇作为整镇推行农村信息化的试点,是因为镇小村少,推行容易。然而,推行容易,维持却不如此。试点工作开展3-6个月后,部分信息服务站陆续停止运作,目前能正常运作的,只有3个村委会和3个自然村共6个服务站。2007年11月,在坚持了若干个月之后,覃寮村委会将村里的网络断开。每月200元的网费,终于将覃寮“压垮”。“村里经济太困难了,不是一般的困难。”村支部书记潘汉坤表示,“我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新梅村委会马屋自然村的信息站,也因为经济原因停止了运转。
“信息化确实是好事,但希望多拨一些经费。”潘汉坤表示。
像新梅这样正常运作的服务站,有目的地来查询信息的农民,每天不足5人。坚持了一年多的新梅村渐渐感到吃力,郑飞表示,再这样下去,可能新梅也要停网了。之所以还能够坚持到现在,是因为有外出老板的赞助。“村委每年2000元的办公经费,连买各种报纸都不够。”
信息化也并非一般人想象的可以直接为农民生产服务。
吴阳镇田坉村为吴川市推行农村信息化的先行点,仅有75户500多人,却有30台家庭电脑,占农户数的40%.然而,2003年开通上网业务的村民黄瑞荣告诉记者,他从事香蕉的贩运,并非一般人想象的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关于市场行情,我都是通过电话联系朋友了解的,比如海南的、东北的,一下子就了解到了,不会通过网络。网络信息太少了。”他本来打算做一个网站,将自己的产品在网上展示,推销出去,后来发现也没有必要。“香蕉供不应求,客户将货订得满满的。”再后来,他还安装了速达3000软件,本想用以进行网上支付,但是没有派上用场,因为无论供货方还是销货方,还是习惯用现金交易、银行转账等传统方式。
至于其他的功能,黄瑞荣基本不问津,他很少看吴川新闻,上网从不发帖子,对之前的湛江市11县市书记网络大述职也一无所知。
田坉村虽然网络普及率高,但是没有一个农户建立网页进行信息发布。网络带给田坉的,更多是年轻人的娱乐。而许多年纪大的村民,更喜欢在村庄里的大榕树下,围成一圈,吆喝着赌牌九。
农民信息意识不强,新梅村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看电视难。
中国电信吴川分公司的易成亮告诉记者,吴川市的农村信息化走在湛江的前列,而吴川市政策研究室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关于吴川市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也如此认为。这份2008年3月5日的报告显示,吴川市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为6500户,仅占农户数的2%;而带有服务性质的农村信息站,也大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王村港镇党委委员谭珍认为,运作经费最关键,倘若能够将包月费降低到100元一个月,效果会更好。目前,中国电信推广的信息化服务站,每月收费200元,一年即为2400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三四千元的花销很正常,但如潘汉坤所说,村委会一年的办公经费才2000元。
当然,经费并非农村信息化的唯一瓶颈。在吴阳镇水洒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由中国移动吴川分公司资助全部费用,4台电脑从早上10点开放到晚上10点,然而,每天来查询信息的群众一般也只有3-5人。
吴川市政策研究室的报告认为,农村信息化推进出现一定的问题,与农民素质偏低有关:信息意识不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信息的反应不够灵敏;信息心理不健全,虽然非常渴求致富信息,但是,在获取利用信息上表现出盲从、怀疑、随大流、担心、顾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等。
在郑飞看来,信息化固然令人向往,但新梅村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看电视难。目前新梅村大部分农户家里还没有接上有线电视,村民文化生活单调,晚上只能早早睡觉。而新梅所面临的看电视难的问题,不是个案,吴川市的有线电视工程建设从2005年开始,现在只有67个村委会和226个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分别占34%和15%,有线电视农村用户只有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