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新兴工业园区,今后这些工业园还将逐渐挥师北上,自沿海地区构筑起从南到北的漫长“制造地带”。这一趋势将带动物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埃森哲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一整套管理运营流程之中,加强对整个物流价值链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企业缺乏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合理管理和整合的能力,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则会改善这种窘境,促进“内部生产”的集中化程度。
面临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企业不得不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成本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集中于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将非核心的部分业务外包,价值链中的所有物流活动都有可能外包出去,带来物流市场的增长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巨大的成长空间。从技术方面看,伴随着市场机会的显著增加,电子商务、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也促进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与几年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引发的物流革命不同,这次是由于制造厂商对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以及成品运输销售的市场需求,直接带来的物流扩张的弹性效应。
这也决定了作为与之配套的物流业务具有明显的制造业的特征:譬如说,如果某著名制造企业采取深度直销模式,其物流服务商就要相应地采取“门到门”、“桌面到桌面”的直运直汇运营模式。如此一来,制造厂商自然会从制造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战略选择,在ERP和专用物流系统之间进行权衡。
据博科资讯企业管理信息化专家介绍,从行业经验的角度出发,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业务状况和投资能力,首先考虑以下方式: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管理,但是要求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具备物流系统,而且可以与厂商自己的生产计划和财务系统对接;或者在生产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考虑先建设原材料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系统,然后运作ERP系统;再或者,先选择用于生产管理的模块,然后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包括物流在内的整个ERP系统。
通常情况下,ERP系统只负责定单层面的传递,难以纵向深入到物流的操作层面,特别是涉及到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模式时,则属于典型的物流系统范畴。所以,在实际作业中,有些厂商特别是多工厂的厂商可同时采用ERP系统并配以专业的物流仓储和运输配送系统。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产品制造”,制造企业只有利用先进的内部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才能实现外部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才能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和采购提前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确保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制造管理水平的精细化成都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具有极大的影响。
在博科资讯企业管理信息化专家看来,物流管理信息化或者企业资源管理信息化都只是帮助制造业管理者协调理顺企业运营的一种手段,其本质都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制造管理是企业间差异的集中体现,事关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在制造管理水平上领先,才能保证企业在装备制造产业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