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
来源:中华建筑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基本概况
  1、自然概况:
  咸阳市地处关中腹地,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东经107°9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全市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南北长123—145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三个阶梯: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二是中部台塬区;三是北部高原丘陵沟壑区。
  咸阳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9—13.7℃,最高41.2℃,最低-26.7℃;全年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500—566毫米。
  咸阳市水资源总量11.3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泔河和冶峪河等8条,均系渭河水系。年均自产地表径流量5.79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62.3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5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18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64.6立方米,为全省水平20.5%、全国水平9.8%;耕地亩均水量157.5立方米,为全省水平18.53%、全国水平9.26%,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2、社会经济概况:
  咸阳市辖2区、1市、10县,共13个县级行政区;107个建制镇、62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共182个乡级行政区;2988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49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2万人。耕地面积379.3千公顷,总灌溉面积259.32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33.51千公顷。
2005年全市GDP达到432.5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渔业产值0.7亿元,粮食总产量199.1万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
  二、水利发展成就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万多处, 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3处,水库66 座,大、中、小型抽水站1524处(座),各类机电井27018眼,农村供水工程7745处,小水电站7座。有效灌溉面积233.51千公顷,水产品年产量达7680吨,修筑河道堤防179.02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3.1千公顷,共计完成投资约35.3亿元(中省投资约17.01亿元,市县级投资约6.81亿元,群众自筹约11.48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16亿元,其中中省投资6.54亿元,市县级投资4.44亿元,群众自筹3.18亿元。
  (1)、节水灌溉:
  “十五”期间,全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7.23千公顷,完成投资约2.5亿元。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共完成投资1328.2万元,共建成节水增效示范面积2.58千公顷。
  (2)、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十五”期间,全市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羊毛湾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共完成投资380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6.67千公顷,恢复灌溉面积5.89千公顷。优质小麦基地项目可完成投资379万元,改造衬砌渠道11.9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87千公顷。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计划投资7869万元,完成投资7343万元,其中,羊毛湾水库2303万元,黑松林水库1504万元,冯村水库2421万元,杨家河水库1115万元;开展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病险水库的普查和查勘工作,初步查明了全市38座病险水库的基本情况;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18座病险水库有16座完成了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其中14座病险水库完成了初步设计,计划总投资1.84亿元。羊毛湾水库已完成初步验收,黑松林水库完成主体工程验收;泾阳县官山水库和彬县太峪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初步设计;旬邑县桥沟水库和乾县乾陵水库完成大坝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工作。
  (4)、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调查”、“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水资源基础工作,为我市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水资源资料。取水许可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共颁发取水许可证4681本,完成全市取水许可分级管理,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取水须审批,审批须论证,年度要审验,取水下计划,用水须节约”的取水许可工作局面基本形成。从2002年起,开展“城市规划区”、“水质旬报”、供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超采区关闭自备水源井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关闭自备水源井方案,关闭自备水源井50余眼;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咸阳市城市规划区的“水质旬报”工作,检测水样800余个,分析数据2.6万余个。
  按照省上有关节约用水工作的要求,我市开展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广普及智能型水表,努力提高水表安装率,加强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管理,计划用水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城乡供水:
  “十五”期间,全市共计安排农村饮改水工程872处,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06亿元,解决饮水人数80.4万人。
  (6)、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渭河防洪工程项目计划投资551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831万元,共新修、改建、加固堤防24330米,新修加固短坝183座。渭河咸阳城区段防洪及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沣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决策实施的工程,对渭河城区段4.6公里及沣河5.5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5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共完成投资2.806亿元;沣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5年底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400万元。在防汛方面,全市积极开展以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的保安体系建设,逐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成9个县的山洪灾害防御治理方案,启动实施沣河暴雨洪水自动测报系统建设,防御洪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7)、抗旱工作: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抗旱灌溉农田2740万亩次,临时解决了46万人,2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71万吨。2003年8月,我市组织编写了城市抗旱应急预案,建立起城市抗旱应急预案系统,提高抗旱工作水平。
  (8)、水保项目:
  “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90千公顷。
  (9)、渔业生产: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36528吨。
  (10)、机井建设管理:
  “十五”期间,全市新打配套机井3922眼,同期报废配套机井4657眼。共完成机井建设投资达8613.9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6708.58万元,国家投资1905.40万元,主要以群众自筹为主。
  (1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十五”期间,我市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三项制度”要求,规范招投标的步骤、程序,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加大了对招投标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
  (12)、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水管站172个,现有职工461名。各站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已肩负起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职责。
  四、“十一五”水利发展目标
  1、编制依据:
  《21世纪初咸阳市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咸阳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咸阳市“一线两带”建设水利发展规划》、《咸阳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等。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水利发展实际,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2)、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一方面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
  (4)、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
  (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4、总体思路:
  按照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和西安?咸阳都市经济圈、咸阳?杨陵农业一体化合作发展要求,实现五大思想转变:从以农村为主向统筹城乡水利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向节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转变;从重工程建设向加快工程建设和加强资源管理并重转变;从只重视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向水资源对经济社会调控的观念转变;从重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提高我市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发展总体布局上,北部地区以开发建设能源基地水源工程为重点,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普及井灌区暗管,渠灌区渠道硬化和设施栽培精灌,着力解决“旱腰带”人畜饮水问题;南部地区以渭河防洪、治污工程为重点,保证城市防洪和供水、用水安全。
  5、发展目标及实施重点:
  (1)、水源工程:
  “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以下水源工程:
  ①引石过渭供水工程: 咸阳市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建设任务是从已建成的石头河水库西安供水暗渠向咸阳市区、兴平市区、武功县城供水。咸阳市区供水范围为西至茂陵、东至长陵火车站、北至渭高干渠、南至西宝高速公路,总面积154 Km2,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12 Km2,渭河南岸规划区面积18 Km2,沣东新区面积24 Km2。兴平市区供水范围为43.2 Km2,武功县供水范围15 Km2。新增供水规模34.5万m3/d ,其中:咸阳市区新增30万m3/d,兴平市区3万m3/d,武功县1.5万m3/d。该项目总工期3年(2006年9月——2009年9月),批复总投资61360万元,其中利用日本政府贷款31925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市财政筹集,省级财政适当予以补助。目前过渭倒虹部分已于今年10月29日开工,占全线输水工程总长度的1/60。
  ②亭口水库:水库坝址位于长武县亭口镇,总库容2.278亿立方米,属大(2)型Ⅱ等水库。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开敞式溢洪道、泄洪排沙洞、输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896.3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93.0米,正常蓄水位下库容为1.965亿立方米,最大坝高47.8米,坝顶长498.2米、坝顶宽10米。亭口水库开发目标是以彬长矿区工业及彬长两县城镇生活用水为主,同时兼有减淤、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亭口水库估算总投资89515万元,建设工期4年。目前亭口水库项目建议书正报水利部审查,可研设计工作已全面开展。
  ③东庄水库:水库坝址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下游峡谷末端礼泉县东庄河段上,最大坝高228米,总库容30亿立方米,属大Ⅰ型水利工程,估算工程总投资46.8亿元,计划建设工期7年9个月。东庄水库的开发目标为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和生态环境。
  ④马栏水库:水库坝址位于旬邑县境内马栏河埝里村,均质土坝,高61米,总库容832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656万立方米,总投资3.61亿元。在《陕西省中小型水库建设规划》中,马栏水库为2011-2020年中型水库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向旬东煤田供水,同时兼顾防洪、灌溉等功能。
  ⑤红岩河水库:水库坝址位于彬县红岩河下游高渠村,属中型水库,主要由土石坝、泄洪洞、输水洞、抽水站等建筑物组成。工程估算投资3.9亿元,总工期3年。
  远期2020年,将建设以下水源工程:
  四郎河水库:水库坝址位于彬县郭家庄,陕西省与甘肃省的界河四郎河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33平方公里。河水常年均值流量3800万立米。水库作为彬长矿区远景开发备用水源。
  (2)、节水灌溉:
  “十一五”期间,规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2.67千公顷,其中,衬砌渠道1150公里,控制面积15.33千公顷;铺设暗管1695公里,控制面积18.87千公顷;微灌工程面积4千公顷;喷灌工程面积4.47千公顷。工程总投资25049万元。
  重点实施的项目有: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改造13个万亩以上灌区,衬砌渠道200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3.33千公顷,恢复灌溉面积21.33千公顷,工程总投资3.0亿元。其中,羊毛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衬砌干渠3条,长18.2公里;衬砌支渠9条,长35.31公里,总投资4160万元。②井灌区管道灌溉节水工程:在井灌区铺设暗管900公里,控制面积10千公顷,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③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3.33千公顷,工程总投资1.5亿元。
  远期2020年:衬砌渠道1250公里,铺设暗管1715公里,微喷灌1260公里,2010年至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净增加57.78千公顷,工程总投资25762万元。
  (3)、城乡供改水:
  “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供改水方面,共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9.64万人,规划总投资3亿元,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水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在城镇供改水方面,规划建设乡镇供水工程192处,解决161万人的饮水问题,规划完成投资1.570亿元,最大日供水能力达到19.16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到2331万立方米;建立完善城镇自来水供水系统,使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远期2020年:在农村供改水方面,全面解决城乡群众的饮水问题,改造2000年以前建设的标准比较低的农村饮改水工程,提高供水设施标准。在乡镇供水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自来水供水系统。
  (4)、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和管理:
  “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政监察,重视水资源基础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八种关系,保护好水资源;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水高效农业,限制高耗水产业,挖潜地表水,慎重开发地下水。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加强水资源配置的研究,鼓励、培育和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寻求调水方案,咸阳城区近期由石头河供水,中远期由引汉济渭工程供水,将泔河水库作为工业供水水源,适当调减地下水开采规模。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继续加强水质监测,优先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工业排污口及地下水超采区的控制管理。全市总供水能力量达到14亿立方米,总供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供水量2.1亿立方米,乡镇工业供水量0.45亿立方米,农林牧渔供水量7.5亿立方米,城镇生活供水量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供水量0.95亿立方米。
  远期2020年:全市总供水能力量达到17.5亿立方米,总供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建立全市水资源量、水质、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配置分析预报系统;开展渭河水污治理。
  (5)、水土保持:
  “十一五”期间,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30千公顷,其中,兴修基本农田36530公顷,营造水保林27900公顷,生态经济林111780公顷,实施生态修复39370公顷,种草26040公顷,人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70公顷,兴修淤地坝1013座,沟头防护767.66公里,水窖17358眼,谷坊434座,涝池30个,水保动态监测站点20个。期末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6%,植被覆盖率达到29%。加大《水保法》等资源保护法规的执法力度。建立起执法监督体系和水保生态监测网络,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设立1个监测分站,4个监测站,16个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动态监测预报。完善水保技术服务体系。估算需国家补助投资255201.8万元。重点实施的项目有:①咸阳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小流域坝系建设:在旬邑县梁渠沟、淳化县蒋家沟、长武县巨家沟、彬县南沟、永寿县马坊沟、礼泉县小河沟小流域新建加固淤地坝。②咸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在彬县、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设4个监测点、16个生态监测点,形成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远期2020年: 2010至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千公顷。其中,“四田”24000公顷,水保林72000公顷,水地6000公顷,经果林24000公顷,种草24000公顷,生态修复90000公顷,兴修淤地坝878座,新修水窖15000眼,谷坊720座,涝池20个,水保动态监测点5个。
  (6)、渔业生产:
  “十一五”期间,到2010年,商品鱼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7500亩,比“十五”末增加2500亩,增长50%;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增加8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000吨,比“十五”末增加1200吨,增长15%。渔业项目建设总投资7134万元,其中申请中、省投资2400万元,市、县投资2363万元,项目单位自筹2371万元。渔业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渔政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水产苗种体系建设、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渔业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水产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商品鱼基地及特种水产养殖场项目建设。
  远期2020年:到2020年,全市商品鱼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9000亩,比“十五”末增加4000亩,增长80%;水产品产量达到14000吨,比“十五”末增加6200吨,增长80%;名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占到总养殖面积的16%。2010—2020年渔业项目预计总投资3100万元。渔业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协助未成立渔政站的县区成立渔政机构;建设咸阳市河蟹养殖场;在北部五县成立渔业质量监督机构,购置各类检疫检测用仪器设备;新建商品鱼基地;池塘改建。计划总投资3100万元,年可增加水产品产量3010吨,总产值2500万元,年利税630万元。
  (7)、机井建设及管理:
  “十一五”期间,规划更新机井5045眼,新打机井2744眼,改善井灌面积15.1千公顷,新发展井灌面积8.2千公顷,预计投资15012万元。
重点实施的项目有:①机井兴农工程:在咸阳市北部高原和中部台塬区打配中深机井,并修复配套机井,改善灌溉面积。测试改造机井5000眼,新打机井490眼,修建田间节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3791万元。②地下水监测井建设项目:规划打专用孔88眼,修井台170座,井房88间,安水位仪88套,引高程170处,建水分析室1处,布开采量监测点1168个,水分析点51个,工程总投资416万元。
  远景2020年:重点实施的项目有:①机井建设工程:新打机井2755眼,更新机井5055眼,测试改造机井7660眼,改善井灌面积700公顷,新发展井灌面积19208公顷,达到节水、节能作用。②地下水监测井建设项目:布监测井131眼;打专用孔39眼,更新改造监测井78眼;修井台78座,井房78间;安自记水位仪39套。
  (8)、节约用水:
  “十一五”期间,将建立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争取咸阳市列为陕西省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推动节水工作。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0千公顷,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比现状下降10%以上,平均在30立方米左右,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60%,工业取水量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2%左右,保持城市生活及公共用水适度增长,供水有效利用率达到88%,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70%,污水处理率达到40%,处理回用量达到20%。
  远期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0千公顷,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65%;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比现状下降30%以上,平均在25立方米左右,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工业取水量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左右,保持城市生活及公共用水适度增长,供水有效利用率达到92%,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70%,处理回用量达到50%。把我市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9)、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一五”期间,加快病险水库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彬县李家川水库和三原县玉皇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计划完成投资2591万元;做好淳化县秦庄水库、彬县太峪水库、旬邑县石沟水库和桥沟水库、长武县马坊水库、泾阳县贾河滩和官山水库、三原县前咀子、乾县乾陵和老鸦嘴水库、礼泉县凉马水库、永寿县西沟水库等1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建设工作,计划总投资9466万元;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步伐,对未列入国家规划的16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和加固设计,争取列入陕西省治理计划。
  远期2020年:计划对胡家水库、小道口水库、弓王水库、小河水库、南坊水库、东沟水库、七里水库、芋村东沟、芋村西沟、武家山水库、苍儿沟水库、潭沟水库、泥河沟水库、马家山水库、沿渠沟水库等15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计划争取省级投资4930万元。
  (10)、农村水电建设:
  “十一五”期间,实施东庄水库、亭口水库水电站和泾阳文泾水电站工程。
  远期2020年:将开发建设张河水电站、三水河水电站、红岩河水电站、刘家川水电站。
  (11)、综合开发:
  “十一五”期间,实施羊毛湾水库休闲度假山庄项目,修建综合服务设施、水上中心区、露营区、窖洞别墅区等,总投资5615万元。
  (12)、防汛抗旱减灾:
  “十一五”期间,在防汛方面,将重点解决控制洪水所带来的固有问题,积极推行防汛现代化建设,加快河道、水库、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加强防汛抢险和救生队伍专业化建设。在抗旱方面,编制《咸阳市抗旱预案》、《咸阳市防抗干旱应急预案》和各县市区的抗旱预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抗旱预案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抗旱应急机制。
  远期2020年:对渭河、泾河、沣河干流按设防标准进行全面整治,开展支流堤防工程建设,山洪治理基本得到控制,建成全市信息采集和智能化防汛决策服务系统。
  (13)、河道治理:
  “十一五”期间,将集中搞好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新修堤防13公里;建设渭河标化堤防53公里,加固农防段堤防19公里;完成沣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加固堤防11公里;抓好泾河干流上段以县城为主的防洪工程建设,同时做好泾河干流骨干防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修筑堤防35公里。
  重点实施的项目有:①渭河流域咸阳段综合治理工程:2002年省水利厅编制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2005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②泾河干流防洪工程:泾河干流陕西段防洪工程分上、下两段,上段为长武县马寨乡汤渠村至彬县早板头区间,干流长78.Okm;下段为泾惠渠渠首至泾河入渭口区间,干流长67.5km。
  (14)、水利科技:
  “十一五”期间,将建立行业科技进步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节水技术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研究提出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规划和供需对策;提高防汛、水资源、工程设计和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取得重点突破;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加速对主要河道堤防和病险库的治理;大力推广一批实用技术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组织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研发,搞好技术储备,提供技术支撑。
  (15)、水利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将力争建成与省、市、县级水利系统互通互联的局域网络,建立咸阳水利信息化数据库,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远期2020年:建成全市区域内水库大坝、主要河流的自动监测系统;实现节水灌溉、城乡供水等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
  (16)、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更新用人观念,创新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人才结构基本合理,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6、保证措施:
  为顺利实现我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政策、法律、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我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1)、政策保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投资兴办水利项目。通过政策引导,落实民办水利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民办水利。
  (2)、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认真落实各项水利法律法规,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确保我市水利工作走上依法治水轨道。积极开展水法宣传,提高市民水法意识,从而在社会舆论方面为我市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3)、资金保障:在依托国家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其它资金,拓宽筹融资渠道,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落实主管部门责任,杜绝挤占、截留、挪用水利专项资金问题。
  (4)、管理保障:加强领导监管力度,进一步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坚持“三项制度”管理,统一组织协调,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投资建设各类水利工程,确保任务实施。
  (5)、技术保障:重视水利前期工作,加大对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开展水利基础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积极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6)、人才保障: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水利技术人才优势,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水利科技人员发挥创造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