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市场,亚略特与ISV厂商通力合作,成功开创指纹电子印章应用先河,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指纹认证的唯一、不可转让等优势,将为PKI安全应用、安全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技术补充,数字钥匙与真实身份合二为一,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机制,更是互联世界的诚信机制。
中国生物识别标准研制单位、全球领先的生物识别厂商亚略特宣布,旗下TrustLink指纹认证平台能够与PKI技术体系无缝整合,配合接入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指纹USBKEY终端,TL-FPK300,电子签名市场将迎来“多重指纹认证、多重安全防护”的新拐点。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简称《电子签名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明确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从而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对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我国,电子签名市场通行的是数字签名技术,也就是PKI(public-key infrastructure),公共密钥加密,USBKey则作为支持PKI应用的基本硬件配置,成为保护客户数字证书和私有密钥的安全载体。
“传统PKI应用在客户认证端通过USBKEY保护私钥,然而基于PIN码的保护手段存有隐患,即使数字证书是合法的,PIN码认证的却是口令,并非真正的授权用户,黑客获得口令即可进行合法操作。其次,服务器认证通过后,PKI通道正式建立,用户即可进入权限的批量操作环节,过程当中无须再次认证,万一中途离开,则存在被他人误操作、恶意操作的风险。”
“安全是一个管理问题,”据亚略特一贯的观点,“以电子印章应用为例,在这种应用中,数字签名在背后支撑身份认证、数字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功能,电子印章解决数字签名的可视化表现,站在管理角度,与PKI结合的电子印章其实成为电子商务流程中的责、权信物,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印鉴实体形成具体映射。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只有一定权限的人才能保管和使用印鉴,在电子化的交互环境中,对电子印鉴的使用者就需要更可靠的身份验证手段。”
针对传统PKI应用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亚略特推出《指纹识别数字签名身份安全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整合指纹识别的身份安全机制,实现数字签名与用户真实身份的物理嫁接,进一步提升数字签名、包括电子印章的安全应用、并提供流程中的可信审计依据。
在亚略特《指纹识别数字签名身份安全解决方案》中,传统USBKEY被TL-FPK300指纹USBKEY替代,通过“指纹取代PIN码,保护数字证书”机制,在客户端USBKEY硬件内部完成于指纹识别身份保护,服务器端则统一部署TrustLink服务器,增加数字签名应用流程中的指纹认证机制,这样的好处在于,在SSL通道建立之后,用户每一次权限操作仍需要指纹认证,以保障每一次数字签名都合法可靠。而且,在万一用户遗失USBKEY,来不及冻结数字证书的情况下,服务机构也可在第一时间冻结用户指纹信息,即便数字证书外泄,也能及时有效地保护用户身份和相关权限。
据介绍,截止目前,通过与CA,ISV厂商通力合作,亚略特指纹PKI电子印章应用已在国内成功推广,许多客户,尤其是政府、大型企业集团单位,普遍意识到,解决系统安全、信息的合法有效,不可篡改,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业务流程、责任、权利的内控安全管理问题。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亚略特认为,“指纹认证的唯一、不可转让等优势,将为PKI安全应用、安全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技术补充,数字钥匙与真实身份合二为一,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机制,更是互联世界的诚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