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我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整体转型,是在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技术水平又较低的基础上启动的。对陆军来说,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警示我们,既不能脱离实际空谈转型,也不能一味地讲困难而止步不前。目前的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清转型的思路。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精华,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不仅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崭新动力和蓬勃生机,而且也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开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陆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整体转型的步伐,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把信息化置于高质量的机械化平台之上

  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认清这一点十分重要。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人们往往对信息化建设充满激情,对机械化建设却关注不够,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还必须认识到,机械化与信息化是基础与发展、量变与质变、连续与超越的关系。战争发展史将证明,信息化战争是在机械化完成之后经过一系列军事变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纵观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我们在深刻认识信息化的作用和效果的同时,丝毫也不能忽略机械化武器平台的火力打击威力。信息化战争本质上依然是铁与血的较量,依然是以大规模火力打击为最终表现形态。信息化的作用是依靠高质量的远程、精确、大威力机械化作战平台发挥出来的,其根本目标也是使机械化作战平台联为一体,高效运转,释放出更大能量。所以,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并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来描述,两者不是替代关系。

  更需要注意的是,高质量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已经不是以往单纯依赖于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而是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动力、新能源为物质技术基础,具备更强的机动、防护和突击功能,拥有系统整合能力、灵活重组能力、自协调和自适应能力,便于与信息化接轨的新型机械化平台。这种平台不等同于装甲化,那种以装甲化程度衡量机械化程度的观念必须改变,比如重型装甲部队在有利作战地形上可以充分发挥威力,但是一道海峡的阻隔,就可能使其无用武之地。

  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既不能坐失良机,也不能贪多求快、盲目上马,而后一点,恰恰是当前最值得注意的倾向。陆军转型的实质,是提高陆军质量,尤其是提高空地一体突击、精确打击、快速机动、信息对抗、综合保障和特种作战能力。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陆军机械化作战平台。强调这一点,决非忽视信息化建设,更不是走回头路,而是旨在全面打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那么,从何处入手呢?

  弥补缺陷。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要素不完整的体系,难以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陆军整体上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完整的机械化作战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除了技术含量低、规模偏大等原因外,缺乏大威力的机械化作战平台是一个主要原因。此外,一定规模的陆军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防空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是机械化建设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些重要兵种,陆军转型就会因严重缺项而显得不伦不类,甚至陷入困局。

  盯住短板。情报获取能力薄弱,是陆军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机械化平台不解决这个问题,向信息化的转型就将十分艰难。例如,如果使用传统的光学侦察和激光侦察,侦察距离通常在几千米以内,且夜间侦察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未来信息化战场的需要。显然,大力发展和运用现代侦察技术,从根本上改变重火力轻探测的观念,强化战场电视侦察、微光夜视侦察、远程雷达侦察、无人飞行器侦察等建设,大幅度延伸侦察距离,并提高昼夜侦察、实时远距离传输能力,是补强“短板”的关键举措。

  拓展功能。陆军通信装备的性能,是信息化技术含量的最重要指标。但由于通信装备受战场信息环境、自然地形环境的影响大,尤其是动中指挥通信的手段有限,机动指挥的功能不强,其结果是指挥的可靠性不高,稳定性也差。因此,必须加强高性能的通信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有通信、导航卫星的作用,建立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方式、宽频带、网络化的指挥信道,发展陆军空中指挥平台,实现动静结合、空地结合的机动指挥。

  搞好协调。搞好与其他军种相互衔接的装备建设和具有超前意识的项目建设,是陆军向信息化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发端于机械化,但信息化必将催生不同于机械化的武器平台,各种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离子体炮、电磁炮、非核动能拦截弹、大功率微波射频武器,最终将登上战场。大胆跨越机械化建设阶段,直接研制新型信息化陆军武器,是必然趋势,但这将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缩短这个过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机械化时期尚未完成的主战装备和作战力量的建设任务,对陆军而言,包括陆军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防空导弹部队和电子对抗部队以及特种侦察部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信息化战场的要求全面进行信息化改造和重组。

  以正确的作战需求去引导陆军转型

  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军谋求后发优势加速向信息化转型的基本方式。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必然会缩短甚至省略机械化建设的某些发展阶段,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但又因为没有经验可循,也容易陷入误区,甚至走弯路。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更加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下功夫把握好大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紧紧围绕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去加速转型。

  进行滚动式顶层设计。机械化建设的本质是追求武器装备的物理极限,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系统集成,这就决定了陆军转型的目标,应该是把陆军集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个大系统,它由诸多子系统纵横交错、循环跳跃、多重嵌套组成。以往,系统的设计往往是从要素或局部系统开始,距离整体集成的要求十分遥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理论提出以后,有些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成果由于原来顶层设计的缺限,已不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很有可能要推倒重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顶层设计也是一样,幻想一开始就提出完美的顶层设计,是不符合事物的认识和发展规律的。顶层设计必须是滚动发展的,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适时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陆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对其发展路径的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主张,以作战体系为主线,按照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机动突击系统、全维防护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步建设、综合集成;有的主张,以作战要素为主线,按照信息化武器装备、联合作战部队、全维化战场空间、网络化信息系统、一体化作战行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还有的主张,以全面建设为主线,按照作战理论、武器装备、信息系统、体制编制、政治工作、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这些思路,总体上都可取,但若综合在一起,又存在种属交叉、重叠或冗余现象。如何选择?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军。美军信息化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正在进入新阶段。其网络中心战,把未来战争划分为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物理域的核心是指挥控制和武器平台,信息域的核心是传感器,认知域的核心是作战训练体系。如果把美军的上述经验与我军的实际相对比,就可以看出,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情报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作战理论,应当是构成陆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我军应围绕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从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建设入手,开始陆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上述三个系统也可表述为传感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平台系统,通过高级通信系统的无缝链接,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情报信息系统就像人的五官,指挥控制系统就像人的大脑,火力打击系统就像人的四肢,高级通信系统就像人的神经系统(所谓高级通信系统是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一体化的通信系统)。这样的信息化系统,无疑是最简捷、最高效的。此外,我们还需要其中的“灵魂”,这个“灵魂”,美军称之为认知域,而我们则称之为信息化作战训练理论体系。

  把研究视野投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这个大系统,便可以发现,陆军信息化建设的顶层是陆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第二层是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高级通信系统,也可以表述为C4IK系统。美军的C4ISR系统也正在向C4IK系统转变,SR系统将并入情报系统,同时增加火力打击系统“K”。C4IK系统应成为陆军转型的首选模式,其实质就是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与作战平台实现无缝隙链接。

  确立规范的实践框架。陆军转型的基本指导思想应当是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把陆军建设成为一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具备快速应对多种危机能力、与其他军种密切协调的地面决胜力量。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实践框架可以确立为:一个设计对象——面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进行总体设计;两项技术突破——在高级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智能化上有所突破;三位一体操作——实现“战、建、训”一体化;四大要素集成——情报信息、指挥控制、高级通信和火力打击实现上下左右无缝链接;五个训练步骤——按照作战实体、作战单元、作战系统、作战体系、联合作战五个训练步骤逐级集成、逐级训练、逐级形成作战能力;“六化”建设标准——作战单元的武器装备实现情报收集实时化、单兵装备系统化、攻击弹药智能化、信息交互网络化、指挥手段自动化、机动平台轻型化。

  完善各种机制推进陆军转型

  斯大林指出:“常有这样的情形,资源很多,但是使用得极不得当,使优势等于零。很明显,除了资源以外,还必须有关于动员这些资源的能力和正确运用这些资源的本领。”解决这一矛盾,便有赖于发挥机制的功能了。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机制,对于顺利完成陆军转型是不可或缺的。

  建立有高度权威的组织机制。任何一次牵动全局的战略转型,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当年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彼得大帝推行面向海洋战略,都显示了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才能。面向信息化的转型,可以称得上是军队建设历史列车的大转轨,涉及到军事领域的诸多方面、军队结构的各个层次和技术能力的不同要求,协调这种复杂关系,有赖于高效率的组织机制。美军转型之初,对改革领导机制尤为关注。1994年,美军成立了“军事革命研究高级指导委员会”,作为领导转型的组织机构,各军种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如陆军数字化办公室和地面信息战中心、海军新作战概念委员会和舰队信息战中心、空军信息战中心;2001年,美国防部还专门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军队转型办公室”,统一协调军队转型相关事宜。可见,发挥组织机制的权威性,是加速转型步伐、提高转型效益的重中之重。

  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转型机制只有顺畅、协调运行,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向有益于转型的方向流动。这就要求规划的制订、体制的调整、项目的展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理顺指挥关系、保障关系,把改革目标和标准细化、量化。切忌把转型当口号喊,采取大呼隆的作法,满足于表面的轰轰烈烈。再好的转型规划,如果失之空泛而无法运行,都无异于空中楼阁。

  建立高度灵敏的反馈机制。军队转型是一种系统行为,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制约,哪一个要素、环节出问题,都将弱化整体转型效果。为了防止问题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及时而造成的失误,需要通过上下级之间的纵向监控,各层次之间的横向监控,以及各岗位上的自我约束,保证转型的各项工作按照预定的规范展开。所以,灵敏的反馈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应当在不同层次上,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决策执行与评估机制,形成闭合的反馈调节系统。通过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提前化解风险,及时纠偏。

  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陆军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关键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培养机制。目前,既要建立健全人才奖惩、交流、协调保障等机制,又要重点建立健全培养和造就指技合一人才的机制。形成这一机制,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要把指技合一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其次,培养模式要创新,应坚持复合培养、超前培养、继续培养、联合培养,广开军地结合、部队与军校结合、岗位实践与离职培训结合等多种渠道;第三,训练内容要明确,应从科技素质、谋略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联合(协同)素质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系,以内容牵引培养;第四,培养环境要优化,应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依托新装备、新技术训练人才。总之,通过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去实现陆军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