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我国网络文化快速发展,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大陆地区域名总数已达918万个,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年增长率31.7%。衡阳县互联网用户现已达12205户,其中县城9790户,年增长率也在30%以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探索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深化区域文化观念与活动的创新,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充分认识基层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传递而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包括网络新闻、动漫游戏、网络视频和音乐、网络文学、论坛等文化形态。全球勃兴的网络文化,正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革命、文化观念与活动的创新、社会变革。积极应对新时期网络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已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总体要求和战略推进,更应成为区域层面的细化操作与创新实践。
1、网络文化已成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区域文化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为区域文化的创造、传播和消费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成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目前,在国家层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知识资源数据库等全国性的网络内容建设初具雏形,但在地方层面,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上网进程迟缓,影响了区域文化在广泛传播中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同时,依托互联网产生的网络媒体、网络出版、网络动漫游戏等新的文化形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但网络文化产业的高技术密集性、高知识密集性、高资本密集性的特点,却在无形中对地方文化企业构筑起产业准入的壁垒。大力繁荣发展网络文化,任务十分繁重而紧迫。
2、网络文化建设是增强地方社会和谐力的内在要求。互联网开放、快捷、交互的特性,推动着信息平等化、低成本化传播的提速,民众对本地社会事物的知情能力、评价能力不断提高,对参与本地社会决策的需求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趋多元,互联网以其强大的群际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正成为不同文化冲突碰撞、不同民意表达汇聚最明显、最集中的领域。一地的局部问题,很容易通过网络的催化和放大,演变成为全局性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积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努力构建和谐网络文化,是当前地方党委应当积极面对的严峻挑战。
3、网络文化建设是增强地方形象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互联网突破传统的地理界限,可以实现信息的裂变式高速传播,同时作为“第四媒体”,具有整合所有传统媒体的潜力,是展示地方形象最便捷的渠道。庞大的网络受众,吸引各地都在积极谋求网络传播优势,抢占文化传播制高点。但受内外部因素制约,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存在“重建设,轻应用”、新闻网站存在“重转载,轻采编”等现象,网络外宣的规模和影响不大。同时,受网络信息边际递减效应的影响,地方有限的网络宣传因为特色不鲜明、品牌不突出,很容易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而无法获得关注,面临日益边缘化的境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努力提升地方对外宣传传播能力,是地方党委必须长期努力的基础性工作。
二、当前基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党委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作出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时期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仍存在不相适应的现象。
1、观念滞后是影响当前地方网络文化有效建设管理的关键问题。部分地方领导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视而不见”,漠视网络舆论,无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预防对策,致使网络有害信息放任自流;还有的部分地方领导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产生“网络焦虑”及“恐网症”,一旦网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应对、正确疏导,而是一味的“堵、拦、卡、截”;甚至有的地方领导对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理解层次还停留在只抓好网吧的管理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制约因素较多的地方党委,更需要以新的理念来审视和谋划网络文化工作,进而形成新的思想共识,夯实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基石。
2、传统文化管理模式的简单移植影响网络文化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但网络制度文化建设长期缺位,使得部分地方仍简单移植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由于国家网络文化立法滞后,地方网络文化管理规定总体上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持,很多领域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的状态。同时,目前地方普遍存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网络文化的现象,行政手段亟待规范,法制管理手段欠缺。如何将行政手段与法制手段有机结合,以法制手段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地方党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
3、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了网络建设管理的效果。网络文化是基于高技术的文化形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在地方层面,经费不足仍是制约建设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一是网络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机制不畅,导致网络设备管理维护、更新升级缓慢,发挥作用不够。二是技术培训投入不足,难以留住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网站维护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网络建设管理的效果,地方党委要积极改善财政投入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长期稳定的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
三、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对策
要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必须要解放思想,通过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
1、高度重视,夯实网络文化基石。地方党委和网络文化市场的主管部门,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认真贯彻“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对利用互联网经营艺术品、音像制品、网络游戏、演出活动及“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要加大网络文明的宣传,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活动,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规范和舆论环境。
2、加快建设,优化网络信息服务。地方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创办地方特色的网站,及时解读政策、公示信息,方便群众办事,传播本地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地方形象影响力。要强化网络队伍建设,让这支队伍具有基本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能够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真正走进网络及其使用者的世界,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抓住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加强网络监控技术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加强“网上巡逻”,屏蔽、过滤有害信息。
3、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营环境。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引导业主合法经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以网管网、注重教育、疏堵结合”的原则,制订《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工程建设,倡导网上文明行为。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增强网络文明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学校、家长要共同担负起帮助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求知好学的上网风尚,广大中小学校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传授网络应用知识,使网络文化市场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的文化阵地。
(作者系衡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作者:凌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