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运营模式决定成败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目前,国内的“无线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且“无线城市”建设的环境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运营模式也同样需要不断摸索。

  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首,国内的“无线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6月25日,北京“无线城市”一期网络开始试运行,即日起,北京市民和海外游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北京中心城区免费接入互联网,免费服务将一直持续到奥运会之后。

  除北京之外,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武汉、杭州、深圳、青岛、扬州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无线城市”的计划,有的已经招标成功并开始建设。

  在国外,发展“无线城市”早就成为潮流。美国的华盛顿、纽约,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珀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全球60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无线城市”。

  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有关机构预计到2010年“无线城市”将增加至1500个。

  有专家认为:“‘无线城市’将成为政府的第五公共事业,与修路铺桥一样,成为政府的责任。”

  就在“无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国际上一些“无线城市”网络运营商纷纷出现经济危机,有的甚至宣布终止“无线城市”建设,这给“无线城市”的发展前途蒙上了一丝阴影。

  免费网络面临困境

  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微薄的收入回报之间如何达成平衡,正成为“无线城市”发展的拦路虎。EarthLink(艾斯林克)、MetroFi(迈切尔费)等知名无线运营商因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而放弃了“无线城市”计划。

  2年前,MetroFi和波特兰市政府签约,建设1个覆盖整座城市的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网络。但MetroFi在为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架设了590个无线AP(无线访问接点)之后向市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其能提供900万美元公共资金,帮助公司完成另外2000个AP的架设,在遭到拒绝后,公司黯然退出无线网络的建设,当时网络只完成了三成的建设工作。

  今年7月初,MetroFi公司决定中止所有正在进行的无线城市项目,并寻找其他公司来接手。

  无独有偶,费城建有美国最大的城市无线网,无线网覆盖135平方英里,为用户提供免费上网。该项目于2005年启动,由EarthLink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但是今年5月份,陷入困境的EarthLink公司宣布停止项目并寻求其他公司接手该网络。

  为了与传统网络竞争,快速发展用户群,无线网络运营初期大多采取低价甚至免费的营销策略。

  Wireless @SG(“无线新加坡”)项目是由新加坡政府和3家运营商一起共同完成的,所建的无线网络已投入使用,截至2007年5月,其无线宽带用户已达到42.8万人。按照合同,3家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2年-3年的免费无线宽带接入。到2009年12月31日前,新加坡居民和游客都将享受无线宽带服务。

  2007年8月1日,我国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启动全城免费Wi-Fi无线上网服务,从这一天起,香港市民可以随时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通过“非加密形式”连接上网。香港政府宣布计划花2亿港元在2009年前陆续在350个公共场所提供免费Wi-Fi服务。

  今年年底,法国巴黎将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巴黎市政府与大巴黎区区政府联合推出“无线上网自由行”服务,这一服务覆盖225个公共场所,耗资170万欧元,以后每年50万欧元的维护费由巴黎市政府来承担。


  作者: 佚名,  出处: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 张宾,  2008-08-29 00:30

  目前,国内的“无线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且“无线城市”建设的环境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运营模式也同样需要不断摸索。

  有分析人士认为,“无线城市”提倡的免费模式不可行。以新加坡为例,政府为“无线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无线网络运营商没有收入来源,就难以形成投入——赢利——再投入的良性运营循环。

  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每平方英里Wi-Fi网络的运营管理费用大约是4万美元,“无线费城”的维护管理,每年需要数百万美元的投入。《北京市无线宽带城域网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每个无线接入点投资需2万元人民币左右。

  中电华通是北京市“无线城市”项目的承建方,从2007年开始建设北京市无线城市网,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无线宽带网络承建商与运营商。

  作为二级运营商,并没有自己的骨干网络。中电华通建设“无线城市”,还需要租用基础运营商的骨干网,租用运营商1G的带宽,租金1年是900万-1000万元,中电华通租用20个G的带宽,每年租用带宽的成本大约是2亿元。

  美国曾经有研究机构预测:1个中型城市如果要实现“光纤到路边”,大约需要15年,而在大部分城市覆盖无线城域网大约只需要1年-2年的时间。对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高速率的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是跨越“信息鸿沟”,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距离的有力武器。

  “无线城市”在一些地区的失败,并不纯粹是技术的失败,而主要是运营模式的失败。那么,我们是应该继续寻找合适的运营模式来发展这种“有前途”的网络,还是直接宣判“无线城市”的死刑?

  运营模式摸索中

  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政府的推动指导与运营商商业化运营之间建立一致的目标,是目前“无线城市”建设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从上述案例来看,“无线城市”的运营要找到合适的运营方式,实现运营商与政府的双赢并不容易,盲目地便民不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未必是件好事。另外,过于急切地收回投资,也会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以台北市为例,截至2006年底,台北市无线上网基站已经平均覆盖了该市90%以上地区。

  为了回收前期巨大的网络建设投资,运营商采取了收费模式,然而消费者们并不乐意为此支付并不高昂的使用费,使运营商的市场推广计划大为受阻,经过3年推广只获得了4万户付费用户。而实际上,运营商只有获得了20万户付费用户后,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无线城市”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有4种。

  第一,ISP(因特网业务提供商)模式。政府委托建网,ISP(包括传统运营商)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

  第二,广告模式。ISP主要通过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

  此外,ISP也向政府部门及企业和团体批发带宽较高、服务质量较高、无广告的接入服务。

  第三,政府独营模式。从投资、建网到网络维护和运营都由政府主要负责,直接提供服务给城市各个部门以及市民。

  第四,合作社模式。所有拥有Wi-Fi的AP设备和宽带接入资源的人或机构,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放自己的资源,使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连在一起形成虚拟的“无线社区”。


  作者: 佚名,  出处: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 张宾,  2008-08-29 00:30

  目前,国内的“无线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且“无线城市”建设的环境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运营模式也同样需要不断摸索。

  “无线城市”建设的环境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运营模式也同样需要不断摸索。

  目前,我国大陆几个大城市在建设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无线宽带城域网方面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由当地政府牵头,通过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等方式,授权1家中小运营商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及维护。如中电华通在北京、艾维通信在武汉的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

  据悉,北京无线城市未来收费将有4种标准:20元1天无限上网卡,60元5天无限上网卡,80元无限包月卡和按时间每分钟收费0.12元。这比中国联通的CDMA(码分多址)和中国移动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上网费用都要便宜。但它是否能够以此成功吸引用户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相关链接

  部分国家“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大城市建设无线网络采用的方式是将无线网络建设经营权完全交给ROGERS(罗杰斯),TELUS(特乐斯)和BELL MOBILITY(贝尔)3家电信公司。电信公司在全国主要大城市的上万个电线杆上安装无线网络传输设备,覆盖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大城市的住宅、商家、公共设施等都可从这些装置中获得无线服务。电信公司一般为大专院校、政府部门等提供免费接入服务,而对个人、公共市政、公共设施以及商业场所提供收费服务。

  首先是针对个人用户的接入服务。在加拿大所有地区,3家提供商为个人住宅消费者提供可随时随地申请的个人Wi-Fi接入,统一带宽,费用一般在每月40加元左右,免费提供MODEM(调制解调器)和接入设备。消费者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捆绑付费,也可通过信用卡付费。

  其次是针对加拿大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场所的服务,这些地方Wi-Fi的普及率和建设率也很高,与校园政府机构不同的是,这些地方的无线网络服务需要收费。3大无线电信公司为机场、火车站、餐厅和咖啡馆等提供无线上网服务,这些地方通常都挂有“HOTSPOT”(热点)的标志。消费者可通过自己的手机账号或信用卡直接付费,方便又快捷。BELL公司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7.50加元,TELUS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10加元。

  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建设“无线城市”。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主要起到主导和监督的作用,运营商负责无线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中的Wireless @SG就采用了这种模式。Wireless @SG是在IDA(新加坡政府电信主管部门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推动下,旨在把新加坡建成一个巨大的无线网络热点汇集区,提高新加坡信息化普及程度。

  Wireless @SG计划在2006年启动,由新加坡政府与iCELL(艾希尔)网络有限公司、Qmax(克乌马克斯)通信公司、新加坡电信3家无线运营商共同负责完成。

  该项目分2个阶段。2006-2009年,将Wi-Fi热点遍布新加坡所有公共场所;2009年之后,在全新加坡实现新一代无线宽带网络的普遍覆盖。3家运营商将投资1亿新元用于部署Wireless @SG,IDA也计划为此投入3000万新元。

  按照合同,3家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2年-3年的免费无线宽带接入。也就是说,到2009年12月31日前,新加坡居民和游客都将免费享受到最高速度达512kbps的无线宽带服务。作为补偿,新加坡政府允许3家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进行收费,这些额外收费服务包括捆绑视频会议、网络电话、视频流应用、在线游戏及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目前,3家运营商并未对2009年后仍向用户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做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