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延英 刘献社
回首30年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人们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它的渗透性、可复用性、适变性将为其提供一个不断发展的巨大的市场空间。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给当代生产力系统、产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使工业社会发展成为信息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促使整个经济活动系统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信息化、网络化使全球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当中,同时也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的、网络的世界当中,它和物质世界一样同样是真实存在的,并对物质世界发生巨大的反作用。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我省信息产业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电子工业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蓬勃发展的改革开放初期,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个转移”,狠抓技术进步,在推进消费类电子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基础元器件和原材料产品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投资类产品,开拓电子工业应用领域。通过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技术、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从“六五”到“十五”的2000年底,工业总产值增长36倍,销售收入增长63倍,利税总额增长47倍。
进入21世纪,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省委、省政府把信息产业列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按照“利用市场、整合资源、构筑平台、政策引导,以项目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以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全行业抓住机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应用为突破口,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加快了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与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尤其近五年来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一带多区产业布局凸显,沿京广线及环京津、环渤海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其信息产业总规模占到全省80%以上。建设了石家庄、廊坊2个产业基地,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4个软件园区,保定、承德、沧州、衡水、邯郸5个特色产业园区和13个特色园区以及若干县域信息产业专业加工园区。
六大产业链(群)初具规模。一是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建成了以晶龙集团和保定英利两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几十家太阳能电池企业发展,单晶硅产量跃入世界第一,保定英利集团产能位于全国前列。二是通信设备产业链,形成含54所、富士康、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在内的通信设备产业链,大大提升我省在国内外通信设备领域的竞争力。三是平板显示器件产业链,从液晶材料—导电玻璃—液晶屏—背光源—液晶显示模块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河北液晶公司、石家庄永生华清公司、河北东旭公司等企业在显示模块、液晶材料、液晶显示成套设备具有一定的优势,京东方的加盟为我省液晶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半导体照明器件产业链,围绕半导体照明(LED)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和外延炉-划片机-封装机等设备产业化,以13所及其控股的普兴、立德公司加快产业建设。五是安防电子系统产业链,以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为骨干,加快火灾报警、消防灭火控制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产品规摸化,形成全国最大生产基地。六是医疗电子产业链,我省新奥博为、秦皇岛康泰等企业的医疗电子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医学影像设备、检测检验分析仪器产业,其中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动态心电图仪、医用生化分析仪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ISO13485: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欧盟CE认证。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省信息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0.7亿元,是1978年的400倍;实现利税60.2亿元,是1978年的33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73亿元,是1978年的174倍;完成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38.9%;出口创汇12亿美元,增长76%,是五年前的16倍;利用外资达到1.76亿美元,是五年前的36.6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24.9%。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五年前的0.56%增加到0.84%。信息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就业人数超过9.8万人,是五年前的1.92倍。
(作者系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