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可能不少观众都从媒体上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从今年10月1日起,《北京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试行办法》开始试行。按照这个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政府机关有义务将政府信息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予以公开;确实不能公开的,政府机关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
这样一条消息在今天也许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十年前它却可能会成为一条轰动性的新闻。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信息公开”那个时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信息来源有限,信息渠道闭塞,在这种情况下,无根的谣言最容易滋生。《今日话题》开播第二年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期节目,叫做《谣言砍倒绿树》。今天您再看看这期节目的内容,也许就能体会到,在社会公共信息的公开和普及方面,我们这座城市在10年的时间里,跨过了多大的距离。
节目回放: 1996年8月23日《谣言砍倒绿树》
解说:那是1996年的8月,京郊的马坊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种被农民们称为“蟪蟪”的虫子,在农民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恐慌。一时间各种传言遍布全村。
村民:我听说掉到身上肉就腐烂了,烂了以后,人就死了。
村民:一人说一个男的抽烟,拿烟去烫这虫子,烫完虫子他就还接着吸烟,三个小时就死了。
解说:在当时拍摄过程中,记者身后的一个孩子突然大哭起来。他说蟪蟪掉在了他的胳膊上。
记者:你看到蟪蟪掉上了吗?
孩子:没有。
记者:那你怎么知道掉上了呢?
孩子:疼呗。
解说:正在村民们着急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又发现自己胳膊没事了,大家全都笑了起来。
1996年的夏天,潮湿闷热。这样的天气给一种学名叫作樗蚕的虫子提供了生长的良机,也成了谣言传播的温床。一时间十里八乡都笼罩在这种可怕的谣言中。当年虽然曾有村里的老人用自家的鸭子做了试验,证明这种虫子并没有毒;但是那些长了多年的大树还是在人们的恐惧中被一棵棵地砍倒了。
在今天看来很荒唐的事情,当年却让不少人惶惶不安。1996年,不仅是虫子的谣言传遍了马坊村周边几十里;在城市里,“包治百病”的红茶菌、山泉水的神话也曾经盛极一时。
一晃,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的马坊村怎么样了?不久前,记者再一次来到了马坊村。
虽然时隔多年,但村民还是从记者带去的图片上很快就认出了当年那个七八岁的孩子。
在热心人的指点下,记者来到了曹家,但看到的却是大门紧锁。中午时分,记者才见到了刚从集市上回来的曹飞妈妈。
在曹飞家里,曹飞妈妈给记者找出了曹飞的一些照片。他如今已经十六岁了,今年刚考上了中专。说起当年的那场谣言,曹飞妈妈依然记忆深刻。
曹飞妈妈:那会儿不是说能蟪死人,谁不胆小,我也怕出意外,后来发现蟪着了也没事。
解说:这个让曹家虚惊一场的谣言,让曾经遍布全村的泡桐树遭了殃,现在仅剩下了道边的这几棵。而记者采访过的门大爷家,也在那场谣言中一下砍掉了四棵已经碗口粗的臭椿树。在他家的屋后,记者见到了当年砍下的两棵椿树桩。
门大爷:这儿一种一溜4棵臭椿,当时就全砍,这是当年砍下来的臭椿 这两棵留下来,那两棵烧火了,挺可惜的,都这么粗了。
解说:前两年,门大爷把一直荒着的这块地改成了菜园子,如今这里又是生机盎然。但是对于那场谣言所造成的后果,门大爷及村里人还是感到很痛心。他说,如果这事发生在今天,就不会有人相信了。
门大爷:头天我们那儿广播了,有人发现了美国那大飞蛾,用什么药可以防治,发现了可以报告,比以前强多了,那阵儿哪,知道,就信人家那谣言,现在不信了,还没怎么着呢,上面就发通知了。
主持人:您看,如今村里人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手段已远非当年可比。回想起来,当年人们好象特别容易相信那些人和人之间口耳相传的东西,这是因为政府公共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体,在涉及市民生活和公共安全的实用信息方面,远不如今天这样的敏感、开放和积极。
在经历过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后,“政府信息公开”这个概念开始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了那一年与非典同样流行的词语。2003年,《今日话题》开始从“知情就有力量”这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所发生的变化。
节目回放:2003年6月9日《知情就有力量》
解说:非典型性肺炎,这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疾病,于2003年3月中旬,突然袭击了北京,并迅速流传开来,不少的感染者因此被夺去了生命。在这样的情形下,各种谣言便不胫而走,恐惧如乌云一般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市民: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说什么封城,还有说是要洒药啊,心里的确非常不踏实。
北京市社科院院长 朱明德:各种说法都有,说是不是哪儿打仗了,这是生化武器,众说纷纭。
解说:正当社会上流言四起的时候,卫生部门当时的疫情通报最初只是每周一次,小道消息与主流信息的不对称,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盲目的恐慌气氛。
北京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星火:当时有很多市民来给我们打电话,说他在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要向我们咨询,白天电话打不进来,所以夜里焦虑得睡不着觉。
解说:在这些谣言面前,政府没有像以往一样保持沉默,而是采用了“信息公开”的方式来消除谣言。关于非典疫情的各种新闻发布会成了2003年春夏之交,几乎所有人都必看的电视直播节目。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非典热线”更是当时万众瞩目的一个信息枢纽。
北京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___当年非典热线的现场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王星火:最早建在这个阅览室,你看现在这里还有当时的一条标语。后来热线电话也多,人员也扩大了,市政府连夜给我们修了咨询系统,都在那边,可以去看一下,当时这儿是4条英文热线,这儿是中文热线,整个占满了,还有这块儿,一直到那头。
解说:当年的热线走廊,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纪念那段非凡抗击历史的场所。而非典热线最初的办公场所,后来变成了非典疫情数据的统计中心。从当时的节目中可以看到,这里曾是一片紧张忙碌。在那个非常时期,政府信息高密度的准确发布,确实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民心的作用。
采访王星火:这里是疾控中心的信息统计中心。当时北京非典各区县报的数就在这地方进行数字统计分析。
解说:如今办公室和机房的墙上至今仍然贴着非典疫情统计的流程图,工作人员都在安静地忙碌着。非典过后,这里开始承担北京市疫病的统计分析及信息发布工作。老百姓现在所知道的北京市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信息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王星火:从非典以后,明确了这个职责,报病系统越来越完善,政府支持,从这儿可以拿到全市有关的准确情况。
解说:2003年以来,不仅是北京市疾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信息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的例行工作。2003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开始每周发布警情播报;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时常见诸媒体。今年9月,一直被视为国家秘密的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已成为法定必须公开的信息。一些突发事件后及时的新闻发布两年来也逐渐成为了惯例。老百姓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政府发布的各种信息。
主持人:2003年的非典狙击战,不能不说是政府信息公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实,信息公开在带来力量的同时,更能产生效率。这种效率不仅是产生在重大事件面前,它还渗透于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今日话题》近几年来也陆续记录下了政务公开日益走向成熟的每一步。下面是记者整理剪辑的几段不同时期的节目片段。
节目回放:1999年12月5日《效率来自公开》
解说:这是拍摄于1999年底的一期节目。这一年10月,北京市开始推行政务公开。在白纸坊牛街税务所,一进入申报大厅,就可以看到办事流程图,咨询台的值班人员在解答纳税人的疑问。这些都大大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
纳税人:过去办纳税登记,最起码得要两三天的时间,现在呢来做一个纳税登记,半小时之内就可以把它办完了。
解说:那时,市政府官方网站“首都之窗”刚开通不久,各委办局的网站也陆续建成。这期于2002年9月播出的节目,反映了政务公开工作经过三年的发展后所取得的进步。从那年的5月31日起,北京市15家与公众关系密切,审批业务比较集中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大到牵涉几十个政府部门、手续浩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小到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补办,大家都可以通过电子政务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办理。
节目回放:2002年9月21日《政务网上行》
企业工作人员:对各方面都是一种节约,节约就是效率,效率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解说:在享受信息公开带来的高效率时,人们又开始对公开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夏天,几张百次违章的交通罚单就引发了大家的一片质疑声。我们节目再一次把镜头对准了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式上所做的创新。
节目回放:2005年8月28日《书面告知:执法也得以人为本》
解说:2005年6月,北京先后出现几名身背高额罚单的司机,这些司机的普遍特点是不上网、不看报,这使得他们对交管部门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发布的非现场交通违章信息一无所知。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交管局将信息发布手段进行了改进。8月2日,全市300余个信息亭中推出了违章信息发布。8月4日,交管局明确表示将从8月20日起,定期向司机发送信函,提醒当事人及时接受违章处理。8月19日,第一批71万份邮政告知书正式开始投递。
主持人:及时、充分地获得公共信息,是人民赖以安宁地生活,在心理和行动上战胜危机的一种保障。同时,政府向人民群众及时充分地发布公共信息,也是赢得人民信任、提高行政效能的一种促进因素。所以我们要说“知情就是一种力量”。据了解,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在历经两年的讨论修改后即将出台,这标志着公民的知情权今后将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
在过去的十天里,我们回顾了我们这个栏目和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与进步。我想,从那些既熟悉而又有些陌生了的画面和采访中,您一定和我们一样,会生发出许多的回忆和感慨。时间的力量,就是这样无形而又神奇,它能让纷繁的是非变得清晰,能让原本看不透的美丑善恶变得泾渭分明;它让我们看到教训,当然,也更让我们看到对未来的希望!
“今日话题国庆特别节目”——《见证十年》到今天就全部播出完了,感谢您十天来的关注,也欢迎您来信来电,继续探讨十年间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