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触网空间广阔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裴智勇 

  本报8月29日载,海南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在网上开通信访通道,直接答复网民问题400多次,处理群众网上信访件460多件。而此前的8月中旬,湖南株洲市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一些媒体称为“国内首个网上反腐文件”。

  另一则消息与此相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这是令人欣慰的良性互动。一边是党政机关和官员重视互联网,主动把网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边是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成就,网民规模扩大。互联网不但融入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也深切地融入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

  网民规模扩大,互联网利弊效应放大。在新形势下,政府在互联网的运用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还有哪些有待拓展的空间?为网上反腐、网上信访叫好的同时,值得深入思考。

  随着网民规模扩大,互联网联系的群众更多,政府部门应更加主动通过网络公开信息。国务院今年5月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渠道。据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很少更新内容,有的网站内容是几年前的,从政府网站上看不到政府当下在做什么。互动性,是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性。如果只有网民发言踊跃,不见政府及时公布信息,剃头挑子一头热,很难形成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更显重要,更加迫切。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给信息传递、传播模式和政治沟通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仍有极少数干部对互联网存有抵触心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习惯封锁消息“捂盖子”的做法,常常导致工作的被动。互联网就像给每个公民派发了个麦克风,他们都可以表达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党政官员学网、懂网、用网,及时迅捷地收集民情民意,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民意的正确决策。这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在尊重网民、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表达民意,但还不是全部民意。在互联网时代,也还存在数字的鸿沟。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还有10亿多人没有上网。这些不会上网的、没有上网条件和设备的人群,他们的利益诉求,也需要更真切地关注。同时,由于网络表达的匿名性、非完整性,网络民意本身也存在着冲突、非理性的一面,采纳网络民意也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辨别是非。

  在政治走向民主开放的今天,互联网成为民意的管道、互动的平台。同时,互联网不仅是政治生活的空间,也是广大网民公共文化生活的空间,人们思想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在这里异彩纷呈,这是互联网的优势和魅力所在。不同的网民通过自由表达,反映不同人群的意见。随着网民数量增加,不同意见或许更多、更活跃。在互联网管理中,更需秉持兼容并包的民主精神。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