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迟宏波
近日,黑龙江省劳动保障厅与合作伙伴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黑龙江省 “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正式启动。 “金保工程”的实施,贯彻了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优化了各项劳动保障业务流程,增强了劳动保障业务和经办工作的科学性,为参保单位和群众提供了更为准确、高效的优质服务,提高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社会效益。记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劳动保障厅厅长秦玉德。
黑龙江省 “金保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到2006年底,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秦玉德介绍说: “以全省大集中模式为主体,辅之以个别分布式数据库和业务的 ‘金保工程’网络,已经覆盖全省劳动保障经办机构、社区街道、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解决拖欠工资等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省级中心数据库已涵盖1100万人,为参保人员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为全省参保人员统一发放社会保障卡,实现全省劳动保障 ‘一卡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建成的 ‘金保工程’灾备中心,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黑龙江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据秦玉德介绍,信息化建设之初,数据中心托管在合作公司的因特网数据中心机房,为 “金保工程”提供了全方位的线路资源,并给予了优惠的资费政策,对 “金保工程”网络维护实行特别响应。现在,全省养老保险都已经通过网上经办,为参保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在2007年底调整养老金待遇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解除企业拖欠工资工作中,信息系统保证了资金真正落实到职工个人,有效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秦玉德坦言,在 “金保工程”二期建设中,黑龙江省确定重点抓好扩大覆盖面、业务整合、保障数据安全、规范社保卡等4个方面的工作——
扩大 “金保工程”应用覆盖面,实现劳动保障业务全部信息化。我们坚持 “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原则,推广省级集中和统一的业务系统,在养老保险和就业、劳动关系实现全省集中的基础上,将各地分布式数据库逐步集中到省中心,不仅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也减轻了地、市、县维护工作的压力;加快社区平台建设。我们将信息化的触角向社区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实现了网格化、信息化的劳动保障服务、管理和监察;加快建设12333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力争5年内为每个社区配备劳动保障查询终端,通过电话语音、互联网络、查询终端等,多渠道、多角度、多媒体地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我们在启动之时,就是用信息系统管理和服务之时。
对业务进行调整,通过信息化实现劳动保障业务整合。我们在清理核实人员基本信息和单位信息基础上,核实每项业务信息,切实保障群众的各项劳动保障权益。认真研究各项业务之间的政策、经办流程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整合政策、流程,改变了各项政策之间沟通衔接问题,逐步实现劳动保障一个窗口经办。
切实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保证网络畅通。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敲响了数据安全的警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下发了 《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备份工作的通知》,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黑龙江省社保中心数据库已建成了实时灾备系统,可以保证数据零丢失。但各地分布式系统绝大多数没有备份机制,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既不进入省系统,又不建设实时备份,当地政府要对未备份数据造成的基金损失和社会影响承担相应责任。目前,黑龙江省劳动保障厅正在论证建设全省统一数据备份中心的可行性,这只是为各地提供数据定时备份的过渡措施。只有各地市、各业务尽快进入全省大集中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规范发行社会保障卡,清理违规卡。原劳动保障部明确规定,劳动保障部门发行的IC卡,必须符合原劳动保障部标准的社会保障卡,黑龙江省过去一些地方发行了违规卡,收费没有经过省级财政、物价部门审批,这些卡不能在异地使用,也不能应用于其他劳动保障业务,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各地要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发行标准社会保障卡,废止违规卡,改造业务系统,使之符合社会保障卡标准的要求。
秦玉德直言: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将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和管理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积极面对和迎接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金保工程’二期建设的启动,必将对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