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新型导弹在多电磁源干扰下精确命中目标
中国导弹机动能力和精度近年来大大增强.
盛夏时节,南京军区某导弹团演兵场上,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实弹演练精彩上演。
面对数十家用频单位、100多个电磁发射源形成的复杂电磁环境,该团指挥员处变不惊,沉着应对,8枚新型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可喜的战绩,缘于该团有一支过硬的领军人才队伍。
瞄准关键岗位之需
演兵场上,该团8名常委组成两个战斗班快速登车就位,启动雷达搜索,准确“命中”目标。记者获悉,该新型导弹列装以来,该团已接连在全军创出首次对超低空目标射击等“6个首次”。
“在这个团,关键岗位急需人才成批涌现,是推动部队打赢能力整体跃升的一个重要支撑。”该团所在集团军政委王平告诉记者。前些年,随着武器装备不断更新,该团打赢人才培养“三难”的矛盾一度凸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官兵科技素质难适应;专业分类多,集中培训难组织;技术干部多,生长周期长难应急。
难题如何破解?该团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必须采取超常举措,重点培养一批专家型的领军人才。于是,一个以培养急需人才为突破口的《百名打赢人才方阵建设方案》应运而生。团党委对照作战能力建设标准,按专业系统、作战单元、建制单位逐一分析梳理,制定了培养20名专家型人才、30名骨干型人才、50名重点苗子的育才计划,还建起人才建设数据库,配套出台了“岗位成才、滚动育才、科技强才、课题催才、实践砺才、互动生才”等措施,拿出5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和奖励。去年,他们启动了“百名专家进军营、集智攻关谋打赢”计划,分别与8家科研单位签订了“人才共育协议”,从“百名打赢人才方阵”中选送委培各类领军人才46人。
铺就学习成才之路
当年,中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傅青山来到该团报到。他没有想到,首次申报进入“百名打赢人才方阵”却遭到淘汰。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是:傅青山对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甚少。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傅青山刻苦学习弥补“短板”。去年,他终于成功入选“百名打赢人才方阵”。如今,他已经编写了120万字的《战车操作规范》,领衔开发了《战车操作手训练模拟软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谈起这段经历,傅青山感慨地说:“打赢人才方阵实行年度评审机制,逼着我们实现素质转型升级。”团政委高圣明告诉记者,培养“百名打赢人才方阵”的方案公布后,在全团引起热烈反响,人人争先恐后。团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走出“能进不能出”、“矮子里拔将军”的怪圈,形成能上能下、后续有人、梯次成长的良性循环。为此,团里专门研发了“人才考评系统”,规定:培养对象实施更替不低于20%。团党委还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学历升级、外语过级、计算机考级”活动,为官兵成才创造条件。
如今,在这个团干部队伍中,每6人就有1人被总部、军区评为“优秀指挥军官”、“优秀参谋人才”和“科技英才”;9名团党委常委中,有5名是留学生。
催生科研攻关之星
前年底,一营指保连指挥站长葛世滨受命领衔攻关“团、营指挥车与连指挥车数据不能互通”的难题。几个月中,他几乎天天猫在操作舱内试验,几十本教材和资料被翻得稀烂,最终实现了全团警戒雷达、团指挥车、营指挥车与战车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团队自动化指挥能力。
这一作战“瓶颈”被攻克,是该团党委推进“百名打赢人才方阵”培养与解决实战难题融合的一个缩影。从2002年开始,他们建立了“重难点课题年度会审”制度,以“百名打赢人才方阵”为主体,开展课题攻关。每年初,团党委都将梳理出来的重难点课题拿到“年度会审”会议上进行讨论。
此外,他们还实行了“1+2+3+4”的“滚雪球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由1名专家型人才,带领2名骨干型人才、3名重点培养苗子,帮带4名训练尖子,进行集智攻关,滚动催生人才。
近年来,全团有16项攻关成果获全军和军区科技进步奖,编修的6部教材、新装备训练纲目被总部、军区采用,团队先后被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