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白银”彰显政府效能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这几年感觉白银的城市环境好了,街道干净了,管理跟上了,办事快捷了,‘民心工程’、‘惠民实事’在网上一看明明白白,老百姓心里有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白银”工程的建设。

  2005年2月,白银市确定启动“数字白银”建设工程。三年来,“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坚持政府推动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一项构建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政府、企业、公众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逐渐形成。政务专网及应用系统、“中国·白银”政府门户网站、“神农通”农业信息化工程;“数字人大”、“数字民政”、“数字城管”、“数字计生”、“数字公安”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展开,一场“数字革命”正在铜城迅速展开。“数字”成了这个城市的时髦用语。

  
电子政务打造“阳光政府”


  白银市政府数字办公室主任张世民说,电子政务建设,既是“数字白银”的龙头,更是推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手段。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应用,电子政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2007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启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据粗略估计,市委、市政府每年光纸张费用就能节约好几万元。与此同时,“数字会议”将要研究讨论的事项在会前就通过网络发给有关领导,使他们事先准备讨论意见,大大提高了议事决策的效率。办公网是白银市直部门不可或缺的办公工具,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行政执法的透明度,还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让数据替人跑路。群众办事跑路的时间会更少,更多的是让数据在网上跑,政务信息更加透明。

  目前,白银正在建设网上审批程序,这为广大市民办事开辟了一条全新、方便、快捷的通道。网上审批还将更加有效地进行内部审批监督,每一个审批环节、审批人、审批时限等都在网上留下轨迹,方便内部监督、督察,杜绝了审批过程中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腐败现象。

  2007年1月,白银市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迁移到全市电子政务专网运行。市委、市政府通过系统发送公文。“中国·白银”政府门户网站是白银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网上市长信箱收到来信5000多封,通过开展“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门户网站已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90%以上的区县、政府部门已建设了政务网站,并与市政府主网站建立链接,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

  政府网站建设与政务公开、市长热线电话、综合行政审批的衔接融合,直接推动了“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日臻完善,今后政府部门的运行,百姓如同隔着玻璃墙监督政府,职权被“晒在了阳光下”,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勤政。

  
“数字城管”优化人居环境


  不久前,市民刘先生发现街上有违规摆摊的流动摊贩,他拨打了城管参与热线12319,负责该区域的城市管理监督员赶到后用“城管通”(专业手机终端)进行拍照和录音,并通过无线网络向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反映了该问题,前后不过15分钟,流动摊贩就被取缔。具备图、文、声功能的智能化“城管通”以及12319热线的开通,为白银城区城市管理工作插上了双翼。

  从去年1月开始,白银城区街面上的井盖、路灯、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代码,实现了环境卫生大街小巷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工作日与节假日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的工作目标,城市管理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白银市白银区投资逾12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发挥了巨大威力!

  “城管信息系统”消除了管理的盲区,“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窨井盖”的情形一去不复返。系统运行以来,监督指挥中心共发现上报问题2万多条。12319城管热线先后受理来电12000多起,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据了解,数字化城管大大减少了发现、解决问题的中间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置情况十分明了。从报案人、受理时间、结束时间到承办单位、责任人等都自动记录在电脑上。对整个过程有一套自动评价系统,避免了人为的干扰,使之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拖、也不敢拖。谁延误了处理时间,解决问题的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本部门本单位绩效评价结果。

  
“数字民政”筑牢民生基础


  长期以来,民政局在对弱势群体实施救助过程中,常常遭遇信息失真、数字不准、对象不明、救助不及时等现象。如何在弱势群体救助中体现公正性和针对性?“数字民政”系统探索出了一条弱势群体救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去年,市政府抽调工作人员专门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集中3个月时间逐村逐户开展了信息采集工作,为“数字民政”研发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调查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公正、数据公开、信息公示的原则操作,保证了数据库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白银市民政局局长张得珍说,“数字民政”适应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民政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数字民政”提高了救助准确性。通过建设“数字民政系统”,摸清了全市民政服务对象的底数并对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各项民政业务的实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数据更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弄虚作假行为,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保证民政款物能够按时、按标、准确发放到群众手中。“数字民政”还增强了工作透明度。系统可以实现一体化多层次监督。市、县(区)民政部门只要登陆“数字民政”系统,利用综合查询功能,从县到乡再具体到某个人的救助标准、救助金额以及是否符合救助政策等情况一目了然。民政服务对象也可以利用系统查询了解救助情况。通过对系统数据库各类救助对象的分析对比,做到对困难大的多救助、困难小的少救助,使救助工作更加透明、公正、公平。

  
“数字农业”促农增收


  说起今年最高兴的事,会宁县河畔镇河畔村的村民说:“那就是我们农民也能免费上网了,在网上不但能学到很多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还能发布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既开阔了眼界,对我们增收也有很大帮助!”

  让农民如此开心的“网吧”就是白银市的新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站。今年,全市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在三县两区选择了12个有一定专业水平和服务基础、科技需求量大、接受及带动力强的示范村,建立了新农村农业信息服务试点。试点村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接入宽带,培训信息员,制作特色网站,示范开展了多层面、多样化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

  能够为农民提供实用农业信息服务的还有“神农通”。已经安装了的“神农通”农业信息服务项目通过专家热线为农户咨询服务;18名专家对农业科技和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现场指导服务350多次。目前,正在建设的农业专家库、农产品数据库、畜产品数据库和农牧业技术服务库四个数据库将进一步完善“神农通”信息服务内容。

  为了落实白银市黄河文化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沿黄及城郊灌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进程,助推黄河农业经济带发展,今年全市在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灌区及城郊覆盖的43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展开。

  “数字白银”工程还在加紧建设,老百姓还将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据了解,目前,白银市公安网、环境监测网、城市管理网三网合一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基本建成,公交IC卡项目已经运行……如今,“数字化建设”已经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白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占亭说,“数字白银”工程建成后,不仅能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意识,也将使白银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