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给物质资产办个“身份证”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今天,记者在广州军区某集团军装甲旅财务科看到,助理员董清源正在给一批新增资产贴上带有相关信息的条形码。对于这项任务,董清源比喻为给资产发放电子“身份证”。记者在该集团军了解到,正是这小小的电子“身份证”,触发了资产管理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某团申报调剂、处置和报废资产的全过程,让记者眼界大开。只见财务人员手持巴掌大小的条形码识别机逐一进行扫描,资产的图像、型号、价值、购置年限、使用状况等综合信息立刻显示到液晶界面上,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即完成任务。该集团军后勤部长聂荣锋告诉我们,这样的工作要放在以往,唯一的办法就是搬出资产账表,一件件进行核对,完成同样的任务至少得一周时间。

  在该集团军的每一件“家当”上,都贴着类似超市货物上使用的条形码。聂荣锋指着这些由粗细线条组成的条形码给记者介绍,今年初,在上级业务部门、驻地高校和高技术企业的帮助下,他们借鉴现代物流管理的经验以及外军和国内资产编码的先进做法,制定了由单位码、资产码和序列码组合而成的资产编码方案,并拨出专款购置了一套多位条形码软件和设备,实现了对资产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同时将涉及训练、办公、工程、专用等28个大项、30多万件(套)的设备器材进行分类,建立了资产电子信息数据库。

  “今年以来,财务系统在未增一人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对数十万份资产进行了申报、流转、调剂、报废、出售等工作,电子"身份证"功不可没。”聂荣锋告诉记者,“不要小看了这些带有资产电子信息的条形码,正是通过它,使物资流变成了信息流,从而为信息化管理手段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电子“身份证”等技术手段的引入,开创了该集团军后勤建设的新局面。某师上报一份2000多万元的资产购建大清单,财务科科长刘俊斌打开电脑,鼠标一点就完成了全部手续。通过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搜索、比对后,哪些超资产标准、哪些内部可以调剂使用、哪些没有经费来源、哪些购置资产型号未列明预算,每一项都一清二楚。

  记者在岭南一些军营采访发现,以资产电子信息化为基础,通过综合信息网以及遍布机关、仓库、基层分队的信息采集终端,一个网络化资产管理模式已悄然形成,为该集团军财务保障升级转型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报广州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