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的军事革命,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则必须为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制定“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
抓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
海湾战争后,印度鉴于世界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其军队建设指导方针已不适应新时期建设的需要。尤其在武器装备的采购、研制和开发方面,由于缺乏切合实际的中远期建设规划作指导,印军遇到以购买为主还是以研制为主等问题的困惑。为此,政府明确国防部及其下属各部的计划职能,采取措施加强陆海空军与国防部、国防部与政府计划部门的协调,专门研究有关武器装备采购的决策、方法和程序等问题,以便于军队和政府共同制定中远期建设规划。1995年,印度制定了《1995~2015年国防建设计划》。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性长期规划,它强调从外国引进和自行研制各种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根据该计划,印度将引进俄罗斯的空中预警指挥飞机、以色列的雷达干扰设备、英国和瑞典的炮兵定位雷达、法荷联合生产的“捕蝇者”全天候防空雷达与火控系统。该计划还要求加大信息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重点研制情报收集、侦察、监视、电子对抗等信息系统。与此同时,制定中期建设规划——《国防建设十年规划》,提出在2005年以前,按照全面发展、有选择地实施的原则,采取引进、自制和改进相结合的方式,使其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自给率达到70%。以此为依据,印军还制定了《五年建设计划》。
根据远景规划,陆军确立“控制部队数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目标是建立一支力量均衡、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现代化陆军,重点是提高陆军的火力、机动能力、突击能力、立体作战能力和攻防能力,能在南亚各种地形与各种气候条件下遂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海军的目标是,着眼三维作战的需要,继续提高远岛登陆、反潜和力量投送等远洋作战能力,建立一支力量均衡、具有威慑力的远洋海军。空军建设的重点是,提高中近距离战役与战术空中支援、远纵深打击、要地防空和夺取空中优势等4种能力。
整合资源,组建信息化部队
为了在原来的基础上打造出信息化部队,印军对军队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1995年7月,陆军将第54步兵师改编为空中突击师,并着手组建第二个同等规模的空中突击师。海军按照远洋作战的要求,适当压缩机关岸勤人员的数量,调整舰艇和航空兵的编制结构,精简机关人员,将节约下来的经费投向装备更新改造,重点装备俄制“基洛”级和德制209级1500型潜艇,俄制“卡辛”级导弹驱逐舰、自制“戈达瓦里”级和英制“林德”级导弹护卫舰等一批吨位大、航程远、火力强的大型远洋舰艇。为集中力量发展进攻型的远洋海军,将近海防卫任务移交给海岸警卫队。1998年4月,海军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海军要塞扩编为远东海军司令部,从而使海军的地区司令部由3个增加到4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长750公里,共有30个岛屿,其首府布莱尔港距印度大陆1600公里,但距印度尼西亚仅550公里,距缅甸本土500公里。该群岛既可作为南下印度洋的前进基地,也可作为南部方向守卫本土的第一道防线,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所有军种中,陆军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投资最大。1960年代初,陆军开始建设C3I系统。1980年代,建成以第三代计算机为主体的战术C3I系统。1990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首先在陆军成立了软件中心和自动化数据处理委员会。1990年代中期,成功地对陆军无线电工程网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装备的小型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以及指挥通信的数字化。1990年代末期,陆军的信息化建设向以第四代计算机和传感器为基础的战区C4I系统发展,全军基本建成联网的C4I系统。初步建立“陆军无线电工程网络”和“陆军卫星通信网络”两个机动与固定相结合的自动化指挥通信网络,并研制战斗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为适应未来信息战争的需要,印军重视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与战术、技术水平,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根据“积极防御”的作战指导思想,印军作战训练的重点是建立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和诸军兵种在各种条件下的协同作战演练。为做好核威慑条件下实施常规作战的准备,印度三军的训练和演习都增加核条件下作战的科目。在训练方法上注重采用现代化手段,增加模拟训练。海军先后与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海军进行了海上联合作战演习。
研发创新并举,发展信息化装备
按照中远期国防建设规划,在“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思想指导下,印军遵照引进、研制与合作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重点。(1)导弹武器系统及其技术。至1990年代末,印度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研制出了射程为150公里的“普里特维”-1型地地导弹、“大地”战术导弹、“烈火”中程弹道导弹、“天空”中高空防空导弹、“三叉戟”中低空防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导弹。其中,“天空”、“三叉戟”防空导弹和“大地”战术导弹已装备部队。(2)先进的火控、侦察、预警和电子战设备。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在“英迪拉-1”型低空监视雷达基础上,研制出“英迪拉-2”型雷达,并装备了美、俄研制的中远程警戒雷达。(3)各军种的武器装备发展区分重点。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主战坦克、新型火炮和单兵装备。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多用途作战飞机、电子战装备、新式导弹,以求全面提高防空能力。海军武器装备发展重点是主要作战舰艇。同时,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改造,提高在信息化战场上的对抗和生存能力。
印度独立后,一直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把发展核武器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经过9年的研制,1974年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试验场成功地爆炸当量为12千吨级别的第一个核装置,在核武器发展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后,由于国际社会对非核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强烈抵制和在防止核扩散上的不懈努力,印度不得不在核武器发展上采取暧昧态度,推行“保留核武器选择自由”的“最后一根导线”战略,即在核武器研制上秘密推进,在核武器公开化即核试验上小心谨慎。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标志着真正跨进核门槛,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印度通过核试验表明,它有设计各种核武器的能力,既有用于战场的小型炸弹,也有用于摧毁城市目标的氢弹。在核运载工具的发展上,成功试射“大地”系列地地导弹、“烈火”系列中程导弹外,着手研制射程达5000公里的“太阳神”洲际弹道导弹和可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
印度军事变革还在不断调整。但是,印度军费、兵员逐年增加,核武器、信息武器装备发展迅速,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已经成为亚洲重要的军事强国,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刘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