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大部制”改革初步告一段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开始启动。
日前,国务院召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并下发指导文件,“7+1”的改革思路成为其核心内容之一。
与以往不同,中央对本轮改革更多地采取了柔性处理。例如,没有必设机构的要求,也不搞一刀切。据悉,地方政府在这轮改革中将获得更大自主权。
今年年底之前,各省的改革方案将陆续上报中编办,而市一级的机构改革料在明年推行。
解密“7+1”
8月25日召开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将此轮改革的主要任务概括为: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强化责任和严控编制。
会议提出地方机构改革“7+1”的指导思路,即改革将会涉及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住房保障、人力资源、文化市场、食品药品7个领域,再加上一个“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改革和中央“大部制”改革思路相同,均是以主要经济领域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领域为坐标,来规范政府机构设置。
“大农业”的提出堪称本次改革的一大变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谢庆奎认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这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的,“大农业”需要整合的应包括党委的农村办、政府的农业局、农垦局、农机局,甚至乡镇企业局,应该涵盖种子、粮油棉等。
在工业方面,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交通运输方面,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还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文化领域综合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统一执法;整合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此外,地方政府自主改革的权力得到一定提高。这次地方机构改革并没有必设机构的要求,机构设置“不搞一刀切”,不强调上下对口,对改革推进也不设时限。
同时,对机构设置数量提出了较为柔性的要求。据了解,省、自治区政府机构限额为40个左右,规模比较小的省份为30个左右,直辖市为45个左右。大城市政府机构限额为40个左右,中等城市为30个左右,小城市为22个左右。县政府机构限额由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不同县情,按14至22个左右掌握。
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各省会陆续上报具体的改革方案。市县级改革推行料在明年开始,本报获悉,今后市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审批权将下放到各省级政府,在中编办只需备案,这给各地探索改革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改革路径
毫无疑问,此次改革之后一批新的厅局将会产生,地方政府组成部门构成将发生较大变化。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各省经(贸)委承担了协调工业发展的职责,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厅应该会在经(贸)委的基础上组建。
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了国家经贸委,相关职能并入发改委、商务部。但在地方机构改革时,21个省市自治区保留了经(贸)委,负责指导当地工业发展。
不过,对于经济特区深圳市而言,工业部门的整合难度或许并不大。早前深圳市参照英国模式,组建了贸易工业局,负责指导全市工业、国内外贸易运行等职责。深圳市编办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贸易工业局真正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深圳市的机构改革应该会在原有基础上微调,好的做法不会推倒重来。
此外,作为一个特例,目前深圳市还设有科技和信息局,相关整合料在这两个机构间进行。
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同的是,地方机构改革的“7+1”思路并未涉及能源管理和地方发改委的职能调整。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地区面临着发改委和新组建的工业部门分权的问题。
不过,地方上这种分权的压力相对较小,地方发改委在同级部门的影响,远不及国家发改委。
此外,由于基层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往往是合署办公,人事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合并,编制部门是否独立也是一个疑问。
央地关系掣肘
事实上,地方机构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海南、浙江、湖北、山西、吉林、重庆等省市在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方面,都曾作为试点先行进行过探索。本轮改革后,这些试点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即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中央并没有特意确定某个改革试点为样本,并把它作为成熟的典型加以推广,此举意在放手让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而本轮地方“大部制”改革能否成功,则有待下一步的发展,一些掣肘改革的因素也尚待克服。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认为,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央地关系理不顺,地方政府机构设多少,设什么,实质意义不大”。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全国问卷调查显示,在地方政府最渴望向中央政府争取的资源中,排前四位的分别是优惠政策、项目投资、财政资金、改革试点权。
石亚军解释说,这个数据从一个角度说明,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央政府。虽然这次改革没有强调必设机构,但可以想象,这种依赖性已经决定了哪些机构必定会出现在报批的实施方案中。
石亚军介绍,现行的垂直管理大的格局不会动,但必然会探索地方政府如何与中央垂直部门有效协调的机制,既要实现垂直管理的目标,同时又要避免中央“条管”与地方“块管”脱节的问题。
此外,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科学配置地方政府的财力,也在本次改革考虑范畴内。
据了解,目前约70%的财权在中央,而事权则正好相反。石亚军认为,中央政府确实应该掌握一定财力,关键要看这个比例是多少比较合适,“我赞同有些学者50%的观点”。
谢庆奎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所动作是在1993年和1998年,但改革进程拖得过长,往往是县乡级还没来得及改革,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又开始了。“希望这次改革能彻底一些,完整一些,有始有终,成为一次真正的地方机构改革。”
作者: 翁仕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