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公开是透明政府的核心内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盛大林    

  昆明市政府将在互联网上公开财政预算支出、部门工作计划、政府采购等重要信息,网民可实现网上咨询和信访投诉,商人和投资者可实现网络音视频商务谈判。8日,“昆明信息港”建设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意味着昆明市将建设全国最先进的官民互动平台。(9月9日《中国青年报》)

  吾等小民可以在网上看到财政预算了?昆明的这一举措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之所以如此“惊喜”,是因为俺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完整的财政预算,哪怕是县市级的。尽管非常关心政府的花费,也很想看到财政的预算,但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能从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中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预算信息。其实,即使是人大代表也只是在两会开幕前才能拿到预算报告草案,而且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简本——财政预算就像是国家机密一样!

  不过,如此这般委实说不通。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政府公务员是人民雇用的公仆,然而,纳税人不知道自己交上去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公众花钱雇的仆人花主人的钱却还要背着主人——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其实,法律对此早有说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财政预算当然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当然也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和参与。因此,财政预算不仅应该公开,而且应该主动公开。紧接着,《条例》第十条列举的“重点公开”事项里,“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也赫然在列。也就是说,昆明市政府准备在网上公开财政预算只是在履行法律义务,它之所以让人“喜出望外”,不过是因为其他地方的政府都还没有依法办事而已。

  当然,《条例》要求公开财政预算等信息,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公开形式。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那么,如何“创造条件”?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昆明市利用互联网建设官民互动平台就是在“创造条件”,而且创造出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平台,人民确实有条件进行更有效的监督。

  在近年的各地各级两会上,经常有人大代表提出,财政报告草案看到得太晚,“来不及看”或者“看不懂”;老百姓更是抱怨“看不到”预算草案,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情权和监督权也无法实现……而网上平台则在技术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试想:要是预算报告草案提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公布,人大代表有充分的时间仔细研究,看不懂的地方有时间找人请教,老百姓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及时反映给自己的代表,这岂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的确,“预算公开”是“透明政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否主动公开预算报告以及是否为公开创造条件是检验政府是否透明的试金石。其实,从技术上讲,政务公开一点都不难,关键就看政府有没有公开的诚意,愿不愿意真正接受人民的监督。令人欣慰的是,昆明市政府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就看其他各地各级政府愿不愿意从善如流了——其他地方的政府总不能说,我们还没有条件建设网上平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