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电子公文省的不只是钱
来源:华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键入密码,出现提示框,点开,签收,关闭……接收公文这些步骤在数秒间完成。8月28日11时30分,由安康市政府办发出公文到下午1时28分紫阳县政府办完成签收,公文在网上的流转仅用了两个小时。

  9月1日,随着紫阳县电子公文网络交换平台的正式启动,以往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传统公文正渐趋从政府办公系统中退出。在由纸质公文向电子公文的转换中,电子公文的流转、传送,预示着政府向信息化领域又迈进了一步。

  8月28日中午,秦巴深山的紫阳县下着小雨。

  赵峰坐在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前,熟练地键入密码,很快,浅蓝色页面的“安康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打开了。在一行“有公文请接收”的红色字体提示下,他点开代号“2784”的公文——“安办发31号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计划”,随后,签收、关闭,在数秒间完成。

  从当日11时30分由安康市政府办发出公文到下午1时28分紫阳政府办完成签收,公文在网上的流转仅用了两个小时。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从紫阳到安康坐汽车就得3个多小时,而且路很不好走。”赵峰笑着说,有了这个平台,少了很多麻烦,省下了很多时间。

  赵峰在县政府办工作已有多年,常和公文打交道。从文件的起草、制作,到上报、下达,个中繁杂,他深有体会。

  今年上半年,根据安康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关于实施电子公文网上交换的通知,从9月1日起,紫阳县作为全市的试点县率先启动由纸质公文向电子公文的转换工作。随着电子公文在交换平台上顺畅流转,原来整天因公文忙得不可开交的赵峰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可以松上一口气了。

  “一份公文走五天”将一去不返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素有茶乡、歌乡、橘乡的美称。它北接秦岭,南凭巴山,中有汉江、任河,“山大沟深,河谷纵横”,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公路贯通后,由于山高坡陡,当地人出行依然多选择坐火车。可支线的火车时常晚点,交通还不是很便捷。

  作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贾学勇负责政府办工作已有5个年头,在他看来,在实施电子公文以前,公文要送到下面的25个乡镇政府、45个县直属机关,总共70多个部门,并不是件容易事。“公文传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可是在电子公文实施以前,受路途、天气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要想在一天之内一一送达是不可能的。”

  在县政府办公室,有十多位公务员,其中4名秘书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公文。据贾学勇大概估算,每年光印有“紫政办发”、“紫政通报”的公文就有200多件。此外,上呈的文件、报告还有七八十件。“要根据领导讲话起草公文,然后经过领导审核、修改,就可以印刷、制作,最后报到上级政府或各乡镇、各机关。”贾学勇说,这里的公文除了包括紫阳县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室作出的公文,还包括涉及其他部门却由政府办代办的,所以仅公文这一块儿的工作量就相当大。

  在紫阳,最远的镇是界岭镇,最近的是城关镇。县政府办要送个文件给城关镇,半个小时即可,可要送到界岭镇,就难了。“界岭距县城70多公里,坐车需要6个多小时。如果9月1日中午12时发公文,需要5天时间,也就是9月6日上午才能将文件送到界岭镇政府。”赵峰说。

  通常公文制作好后,20分钟就可以由政府办工作人员投递到县邮局,当天下午县邮局进行分拣,次日再送达各邮政支所,再行分拣,最后才能由投递员将文件送抵各乡镇政府,而全县22个乡镇与县城的平均距离是30公里。“对一些很急的工作任务,如计划生育,要按实际公文送达时间,个别乡镇开展工作要比其他乡镇缓上10天到20天左右,具有一定的滞后期。”贾学勇说。

  而这种因地理原因引起的困扰,已随着电子公文在正式施行前的数月模拟,正渐趋消除。

  电子公文交换“简捷不简单”

  “紫阳县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是依托安康市电子政务网络建立起来的,在县级各部门及乡镇之间进行电子公文和信息交换的平台,其中的电子公文和信息,与相同内容的纸质公文和信息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县政府办副主任姜显国介绍,根据市上的要求,自9月1日起,一般会议通知、通报等文件的下发,除涉密和有其他规定的以外,将以电子版通过交换平台发送。其间,9月1日至9月30日为系统的试运行阶段,纸质和电子版公文同时发送,10月1日起,将全部转为电子公文发送。

  姜显国说,为了安全起见,所有涉密文件、信息还按原规定程序运行,上报、抄送类文件仍以纸质方式运行。

  “公文传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安全,不能因为电子公文操作方便就粗心大意。”

  为了能安全、准确、高效地实行电子公文传送,早在几个月前,紫阳县政府信息科便组织操作员接受了专业的传输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现今所有操作员都已熟练掌握了从登录交换系统到公文交换的一系列操作流程。

  “你看,登录后就进入系统菜单,找公文交换板块,然后就可以看到‘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公文模板’、‘电子印章’四块儿,要制作公文,先要制作公文模块——好比我们平常发文用的文头纸;等制作好后,点击‘发文管理’菜单下的‘新建发文’,再选择‘发送范围’,就可以了……”赵峰娴熟地点着键盘。“为了防止篡改文件,其中还有一个文件签章的环节,签章要输入印章密码,每个电子印章的密码都不一样,设定后就杜绝了文件被修改的可能。”赵峰介绍,文件发出后,点击“文件签收”一栏,可以清晰地看到文件接收部门签收了文件没有,什么时间收到的。

  此外,操作系统还可以设定文件的打印数量,超过了打印量,就无法再打出纸质公文。在有些文件上,如需要盖章保护文档,但又不需要用户打印出来,就可以设定为禁止打印。“这里一发出文件,就有手机短信每隔15分钟提醒一次下面接收部门的平台操作员,直到反馈签收到了文件为止。”

  赵峰说,以前发出去公文要一个个打电话通知,通知不到,还得继续打,直到把耳朵震疼了。

  有了电子公文和短信提醒,全县22个乡镇和45个县直属机关一般快的10分钟就能签收,最慢的两三个小时也能收到,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公文的传送速度与行政效率。

  电子公文PK纸质公文省的不只是钱

  紫阳县的一些乡镇政府办的公务员说,自开通了网上电子公文交换平台之后,除了省了时间,比起纸质的文件,电子公文要省钱多了。

  以县政府办为例。2007年,县政府办的经费是72万元,其中仅纸张、油墨的费用就要3万多元,同一件公文,要下发不同单位、部门,还需印上130份,此外,人力工资、运输费、油墨钱等等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仅公文一项就要占到全年经费支出的20%以上。

  更具体的,如仅用一页纸的任命公文,仅2003年县政府办就需10000元左右的邮资;近年邮寄费虽有所下降,但也在6000元到8000元之间。而在发送中,纸质公文除了邮资,还有电话告知的费用。“当年根本没想过公文不用纸还能用什么。”5年前,担任紫阳县卫生局长的贾学勇根本想不到纸质公文如今会被电子公文所取代。“电子公文消灭的纸张,节省了约三分之一的经费,现在有了第一步,下一步无纸化办公施行开来,就会节省更多的费用。”

  紫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据2005年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紫阳县当年即处于安康全市收入最低的几个县之列。开通电子公文之后,不仅节约了时间,减少了经费成本,更畅通了政令在上传下达中的瓶颈,提高了行政效能,

  “去年全县包括国税收入在8100万左右,而每年的支出则在2个多亿,行政经费严重不足。”紫阳县财政局长高显崟说,全县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分摊下来,一个人一年大约就是1500元,实行电子公文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压力。“其实,省钱是一方面,电子公文还带动了观念的更新。”高显崟介绍,电子公文使股室之间、部门之间更清晰更透明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加快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当然,电子公文交换平台也需要一定的维护费用,但目前紫阳县依靠该平台交换文件,尚没有支出费用。不过,有关人士称,即便将来需要投入一定的维护费用,其费用之低也是纸质公文所不能比的。

  政府向信息化“加速迈进”

  毋庸置疑,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开通,使政府在信息化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办公室每天有大量的文件需要处理,大量文件的转发、传阅、发送、签收、审核,让办公室内常常是文件堆积如山,杂乱如麻。自从有了电子公文后,既提高了文件的传输效率,缩短了公文发送、上传时间,又减少了纸张等资源浪费。”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信息中心副主任韩西平说,电子公文也可以让工作人员从文件堆中“解放”出来,便于实施对文件的统一分类和管理。

  韩西平说,目前,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已使用电子公文。“目前,实行电子公文的试点县在安康有紫阳,汉中有略阳,其他的地市也有。不过,人们应该跳出对电子公文的认识误区。”韩西平指出,通常人们把电子公文等同于无纸化办公,其实无纸化不是不需要纸张,也不是所有政务都必须电子化,是把需要的、能够做到的把它电子化,有保密要求的就不行。

  因此,目前电子公文的档案收存除了必须要用纸质外,还包括硬盘以及电子格式的存储。“当前影响实施电子公文的主要困难,一是习惯问题,就是人们长期习惯了纸质公文,对电子公文比较陌生。”韩西平说,自他2004年进入信息中心后,让学生把写好的毕业论文都发邮箱里,可有的老师总不习惯,依旧是要打印了看才行。“其次,电子公文的系统建设还达不到一定水平,而安全性是系统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韩西平认为,电子公文要有密钥,流转业务更需要配套,否则一旦文件量增大,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就可能出现安全方面的纰漏。本报记者 潘京/文 俞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