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水利部 更新时间:2012-04-14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建设管理

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08年9月9日)

同志们:

    在水利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防汛抗洪取得显著成效,水利发展与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水库、水电站、堤防严重损毁,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大量堰塞湖,供水系统大面积瘫痪,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水利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水利系统从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急国家之所急,帮灾区之所需,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支援灾区,为水利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历史罕见,入汛以来洪涝灾害偏重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和各级水利部门周密部署、统一指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指挥部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尽管今年的汛情重于往年,但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力度明显大于往年,工作成效明显好于往年。据统计,今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少八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少五成,倒塌房屋少七成,将洪涝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参加水利抗震救灾、抗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防汛抗洪工作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向常年辛勤奋战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利建设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管体制改革、重点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工程运行和河湖采砂管理等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地支撑了水利事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特殊情况下,水利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管理责任更加重大,各项工作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水利建设中的突出矛盾;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河湖管理薄弱、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亟待加强,仍然是水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统筹规划,调整优化布局,东中西协调推进,大中小微并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水资源调控能力,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科学调度,进一步强化对河湖水域和岸线资源的社会管理,充分发挥水利管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展开,水利建设管理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投资强度高。今年,中央安排水利建设投资455.92亿元,较2007年投资总规模增加105.4亿元,增长31%,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资金114亿元,达历史新高。同时,地方也增加了水利建设投资。二是建设任务重。中央要求3年内完成624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平均每年要完成2000多座,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5年内要解决1.6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平均每年解决3200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年要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完成20~30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三是管理要求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等建设项目点多、面广、量大,管理主体分散,管理对象多样化,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工作责任大。水利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不能有丝毫麻痹和疏忽。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关系,创新思路,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

    第三,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进程,我国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随着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难题增多,任务加重。从项目管理看,水利项目大都以社会公益性为主,投入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资金,必须适应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水利项目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财政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从建设管理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须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行为规范的水利建筑市场,确立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模式。从水管体制改革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进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进度严重滞后,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强化责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从河湖管理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河湖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围垦湖泊、私采滥挖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一系列安全和生态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河道、湖泊、水域、岸线的资源意识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意识,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河湖健康的双赢。

    第四,水利现代化不断推进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现水利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目前,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病险严重,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一些单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维修养护经费不足,运行困难;有的地方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资料陈旧,基础数据不清,监测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分割。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水利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传统水利就难以转变为现代水利。必须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标准适当、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必须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流域、区域、骨干水利枢纽、调水工程、大型灌区等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不断提高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调度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水旱灾害、调控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必须逐步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法制完备、标准完善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第五,震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搞好水利灾后重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灾区震损水利设施数量多,分布广,损毁重,尽管前一阶段及时进行了应急处理,但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供水设施的功能普遍降低,有的甚至报废,还有部分震损水库、堤防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加之自然条件复杂,水利灾后重建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的震损机理、出险特点和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在现场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全力完成好灾后恢复和重建任务。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以确保质量、安全和效益为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建管并重,坚持现代化方向,加快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全面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创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方法、手段,以改革促发展,向创新要效益,理顺管理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政策支撑,建立符合国情、水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把水利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健全建设与管理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监管和涉水涉河事务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益。

    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尽快扭转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扭转“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是坚持现代化方向。以现代化的理念指导水利建设与管理实践,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武装和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以现代化的管理提高水利效益,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升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以信息化促进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中央明确,2010年末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这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3月份,又批复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水利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成立了水利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部领导分省联系制度,部内司局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流域机构包片的对口指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了稽察督导;制定完善了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8月16日,水利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总体上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前期工作进度滞后、方案设计不尽合理、项目投资概算偏高、工程建设开工率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目前,年度计划项目开工率仅为15%,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26%。各地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把行动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逐库落实政府责任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前期工作,严把鉴定、设计、复核、审批等四个关口,确保设计方案安全、科学、合理;要将地方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项目账户,严格资金监管;要加强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及施工、监理招标,强化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稽察督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进行整改,切实加以纠正。

    第二,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一要加快已开工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实施石羊河、塔里木河等流域重点治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恢复和改善生态;加快黄河西霞院、湖南皂市、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等在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润滇”“泽渝”“兴蜀”“滋黔”等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二要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力争尽早启动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通道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治淮新3项工程和其他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施;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大蓄滞洪区、重点堤防、控制性枢纽、河湖整治等建设力度。三要加快重点工程竣工验收进度。尽快完成黄河小浪底、长江干堤加固、新疆乌鲁瓦提等已完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

    第三,着力抓好水管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尽管水管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40多万水管单位职工的期待相比,与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两费”和社保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现在距年底只有3个多月,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的时间非常紧迫,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水管体制改革,各级水利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落实“两定”“两费”,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第四,着力抓好震损水利设施加固修复,确保按期完成灾后重建工作。震损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今后3年,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重点做好水库大坝、堤防工程、乡村供水设施、水文设施、灌排设施、农村水电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水利设施的应急修复及灾后重建。要统筹安排,科学组织,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制度,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队伍参与震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要加强指导和协调,抓好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资金使用规范,确保按期完成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着力抓好河湖管理,努力规范涉河水事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河湖管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对河湖管理认识不充分、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结合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确定流域和重要江河湖泊开发利用和纳污的控制性指标,尽快编制重要河流水域、岸线利用规划,制定相应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涉河涉水事务管理奠定科学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河湖水域监管职责,着力加强对重点河湖水域的监督和管理。要认真总结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的经验,针对当前采砂管理的一些难点问题,研究全国河道采砂管理的治本之策,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第六,着力抓好质量与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一要加强在建工程质量监督。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着力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要加强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对病险水库和震损水库要严格控制运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水库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确保大坝安全。三要加强项目稽察督导。深入开展重点水利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等项目的稽察,特别是要加强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稽察,强化督促整改,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三、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水利建设与管理各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当前距年终的时间不多了,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实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淮等重点工程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已进入冲刺阶段,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水利部门的各级领导要把水利建设、管理与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认真研究加强本地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及时解决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基层水管单位存在的突出困难,千方百计为基层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水利建设与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长年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基层,各级水利部门的领导要多关心,多支持,多帮助,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切实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水管体制改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河道采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形成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出现重大问题、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切实健全法规。要着力从四个方面构建适应形势需要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止拖欠工程款等涉及民生的法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主体诚信等涉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法规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水域岸线管理等涉及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近期,要大力推进《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立法协调工作,争取尽快出台。

    第四,切实强化基础。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水库大坝基础数据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在建重点工程管理信息数据库、水利施工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逐步建立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及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信息数据库。二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制订当前工作急需的技术标准,抓紧修订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规程规范。三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对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大基础性问题、体制机制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切实抓好队伍。要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交流和锻炼,努力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育职业精神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志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法规和综合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综合业务素质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加强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特别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河道采砂管理等领域要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同志们,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建设管理,努力开创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