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信息化战场挑战世界同行令外军将校惊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7月底,第一次走出国门与世界同行进行联合作战演练,他们的精彩表现令现场观摩的数十名外军将校惊叹:在完全信息化的战场上,面对复杂电磁环境和生疏地理条件的挑战,官兵们毫无惧色,熟练操作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如魅影般上天、遁地、入海,剑指敌“软肋”和“心脏”。顷刻间,机场、雷达、导弹阵地等目标灰飞烟灭……
 

  行动表明,被誉为“南国利剑”的广州军区某部战斗力生成模式正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这个巨大转变的背后,是该部队历届党委班子带领部队官兵挺进现代战场的深深轨迹。

  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光靠“一根绳子一把刀”、“手起砖断、开碑裂石”不灵了。

  战争中,该部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官兵们一个个都是“孤胆英雄”。然而,面对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带来的新变化,一些官兵的思想观念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出现诸多不适应的症状——

  某新装备列装该部,可没有敢于吃螃蟹的人。新装备操作分自动和手动两挡,手动挡仅仅是备用,主要目的是自动挡失效时启用。然而,组织训练时,指挥员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手动挡。

  总部给部队配发了一台新型侦察雷达。然而,新装备训练不到半小时就出毛病了,几名技术骨干怎么摆弄也不行。无奈之中,大家只得打电话向厂家求援。官兵们抱怨,新装备太娇气,还是老装备好用。

  一营是屡立功勋的荣誉单位,先后在各种军事竞赛中上百次摘金夺银。然而,世纪之交的一场演练让大家瞠目结舌: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尖刀营”,在战斗中由于没能与其他军兵种部队进行有效联合,在没有得到海空军有力掩护的情况下孤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震撼之余,该部队党委清醒地看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军事变革已颠覆了以往我们熟悉的战争形态、练兵模式。反观本部队,仍沉浸在“一根绳子一把刀”、“手起砖断、开碑裂石”那一套传统做法创造的辉煌中。要使部队踏上军事转型的节奏,不能光看晒脱几层皮、流了多少汗、磨破几双鞋,必须勇攀现代作战高峰,从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实现同步转型。

  领导带头,常委先学。如今,该部队10名班子成员,人人掌握3种以上作战技能,个个会指挥本级演练,6人被总参评定为“优等指挥军官”,4人经过军兵种交叉培训,6人有出国考察留学经历,所有常委都通晓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

  加大部队官兵信息技术和现代作战技能的学习。他们开设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模拟电路等数十门新课程,举行了以新装备、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比武竞赛,组织部分指挥员进行岗位互换和交流代职,在战士中开展多能换手训练,一个适应转型需要的新型人才群逐渐形成。

  未来战争不会仅停留在大纲优秀,训练标准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一场败仗引发了训练优秀与战场过硬的思考。

  “火力突击连”是部队响当当的军事训练标兵连队,训练课目项项优秀。然而,在上级首次进行的实案化演练中,这支英雄连队却走了“麦城”。在完成万米武装泅渡后,前指突然命令他们穿林奔袭5000米,对“敌”雷达阵地进行火力突击。但到预定打击时间,“突击连”却还在山林中,错过“歼敌”时机。

  “突击连”演练露怯,不少连队官兵谈及原因时反映,高强度的连续作业超出了生理极限,让官兵们不太适应。而不少人则认为,演练远远超过了《大纲》的要求标准,设置太苛刻。

  训练优秀缘何在战场上“走样”?官兵们进行了深刻反思:训练的标准长一寸,打赢的胜算就会添一分;未来战争不会仅停留在大纲优秀,训练标准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为此,他们将“时间上高密度,内容上满负荷,标准上超大纲,参训数全员额”写进部队的训练守则,把“残酷”烙进每一次训练之中。

  每天一次意志障碍训练。战士们要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快速通过蚂蚁窝、堑壕、水坑、懒人梯、沼泽、“毒气室”等十多个新型障碍,完成过程中还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受到“斥责”和“打骂”;每周一次连续18小时的超极限训练,部队要在陌生的野战化的环境中,长途奔袭上百公里,进行超强度、超难度、超实案的“三超”演练,并连贯实施防卫星侦察、反精确武器打击、信息攻防等数十个高难险课目;每季度一次魔鬼集训,训练量超过平时训练的一倍,每次阶段考核没有达标的官兵,都要到这里进行回炉“深造”,一周集训,队员体重最多可减8公斤;每年一次猎人战斗。这种从国外引入的训练模式,完全模拟实战环境,官兵们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各种实战任务,全军同类部队200多名战斗骨干曾到猎人训练营受训。

  一次,军区一位首长到该部视察,中午在连队吃饭后说了一句话:“这一桌最淡的菜就是咸菜。”

  原来,由于训练出汗多,官兵们要通过饮食补足盐分。部队长蒋春告诉笔者,部队训练“苦、累、狠”闻名全军,官兵每天的训练量远超普通野战部队。每年不仅有长达半年之久的野战化训练,还要完成4种机型、8种伞型、15个空降课目以及直升机小速度跳下、海上武装泅渡、潜水、特种射击、孤岛生存等10多个险难训练内容。

  残酷训练淬炼“三栖精兵”。前不久,在上级组织的对抗演练中,该部官兵日夜连续作战,逼着对手进行高强度、快节奏的对抗。对抗结束时,对方指挥员评价说:“与他们搞对抗,神经经常处于崩溃边缘。”

  “红军”多个师、团指挥所遭袭,调集所有侦察通信设备,却找不到“蓝军”的指挥所。

  去年7月,粤西某海域,一场多兵种对抗演练正在进行。在演练中充当“蓝军”的该部十几支作战分队“神出鬼没”,接连袭扰了“红军”多个师、团指挥所,一度使对方指挥系统陷入瘫痪。“红军”调集所有侦察通信设备,企图找到“蓝军”指挥部予以消灭。然而,方圆上百公里的地域几乎被“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对手的影子。

  演练结束,“红军”指挥员找到部队长蒋春,迫不及待想了解他们的指挥位置。蒋春笑着告诉他,他们根本没有在前方建立固定的指挥机构,所有指挥动作均通过远程指挥网络实现。

  这种“远程指挥网络”正是该部贴近未来作战需求,结合现有装备力量,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指挥机制。当初大家在实践中提出,小分队作战,设立指挥机构目标太大,反而容易暴露目标,但不设立指挥机构,现有装备又无法实现远程指挥。

  只要有作战需求,党委“一班人”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他们抽调技术骨干,在工厂、院校和企业的帮助下,成功地对侦察设备、战场电视以及情报处理系统、传感器等装备进行综合集成改造,实现了从侦察、作战和指挥的无缝联接,并且将指挥距离扩展到原来的5倍,有效克服了远程指挥、实时指挥、快速指挥、精确指挥遇到的种种难题。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指挥所搬到空中、海上,大大提高了指挥所的战场生存能力。蒋春告诉我们,没有复杂的电台和电缆,也用不着架线组网,指挥员只需在有效通讯范围内,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指挥千军万马。

  装备更新换代,部队的训练方法也紧随其变。创新基础训练基地化、高新训练模拟化、综合训练野战化的训练模式;先后成功研制出飞行模拟训练器、无人机训练模拟器、伞降模拟训练平台等32套训练辅助器材,基本实现了空中课目地面练,危险课目网上练、抽象课目形象练。日前,笔者在该部飞行模拟训练场看到,学员们驾驶模拟训练器穿梭于各种天候和环境之中,训练效益成倍提升。该部队政委刘玉成告诉笔者,过去组织空降训练,一般需要5~6周,现在采取新的训练方法后,3~4周就可以完成。

  短短几年间,该部先后有55项革新器材在总部、军区获奖,填补11项科研空白,37项战法训法在全军同类部队推广。

  在挺进现代战场的征程上,“南国利剑”锋利依然。 (黄超群 李华敏 张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