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垃圾短信息整治行动见成效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08-09-12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通报指出,在全国开展的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据部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统计,仅专项行动开展当月用户关于垃圾短信息的举报量就比上月下降85%。

  6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开展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各地通信管理局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各地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响应、狠抓落实,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员机构落实和目标方案制定工作,并围绕整治重点从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分别采取措施,认真开展自查清理和集中检查工作。

  全力清理整改行业类应用等短信息端口。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本地基础电信企业从管理规范、技术手段、合同约定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以杜绝行业类应用等短信息端口滥发垃圾短信息的行为。在清理规范方面,重点排查关闭了一批交叉使用端口、跨区发展用户、发送内容与签约不符等超范围滥发短信息端口,以及转让、租借的短信息端口。其中,浙江省在清理整改中共关闭和迁移563个违规端口。在技术手段方面,各地移动通信公司通过网络自动加载方式要求合作单位实名签发短信,贵州等地的实名签名准确率则达到100%。在合同约定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对相关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修订,增加了要求合作单位必须事先经用户确认、限定发送内容等约定及违约处罚条款。

  加大清理规范SP短信息群发平台力度。各地基础电信企业按要求加大拨测力度,对所接入的SP短信息群发服务进行了全面清查。各地移动公司与SP签订责任保证书,对垃圾短信息等不良信息行为进行了违约处罚。其中仅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就对7家违规SP作出了责令整改的行政处罚。

  联动处理网间垃圾短信息。陕西、山东等地通信管理局还组织本地基础电信企业研究制定出网间联动处理机制,并发文明确联动处理原则、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以及各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有效解决了网间垃圾短信息处理不畅问题。据统计,今年6月,仅山东移动就按照山东省通信管理局要求,配合处理网间垃圾短信息达31327条。

  认真梳理规范违规短信息资费套餐。为加大从源头上切断垃圾短信息价值链的管理力度,各基础电信企业对短信息业务的各类资费套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自查,关闭停用了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套餐,并对所有在售的套餐资费进行了修改。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就清查了1005个涉及短信息套餐产品,对发现的350个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已全部关闭停用。

  积极处理用户投诉举报。各地通信管理局还组织当地运营企业加大垃圾短信息举报投诉的宣传及处理力度,提供电话、短信、网站等多种渠道方便用户投诉,通信管理局还配备专职人员加快回复速度。贵州等地的移动通信公司承诺:投诉举报处理回复的时限从现行的72小时缩短为48小时,并很快兑现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