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初露曙光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在中国互联网初期,很多以“XX小时网上生存大挑战”为名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多数选手无法从网上支付以获得生活必需品而被淘汰。

  现在,这样的问题基本上被解决了,众多网络支付平台的出现令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不再艰难。而这也带动了一个巨大市场的出现。

 
  161亿元的市场规模,超过100%的增长率。2005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如此良好的表现让业界惊奇。据iResearch预测,该市场在2007年将超过600亿元,而用户规模则为5325万。

  超过50家企业争食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广义地讲,网上支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而实现从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服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而由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开展,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选择了自己建设支付平台。今年初易趣获得ebay总部的大力支持,投入1亿美元资金用于网上支付平台“贝宝”的建设。随后阿里巴巴也将融到的资金全部用于旗下的支付平台“支付宝”。

  今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又为网上支付添了把旺火。云网、网银在线、西部支付、Yeepay等一大批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先后有20多家介入到网上支付行业。再加上银联电子支付、首信易支付、环讯IPS等有多年运营经验的网上支付平台,如今“网上支付”市场上的淘金者大概有50多家,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

  相关政策逐步到位

  今年,与网上支付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频频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已经开始实施,而《电子支付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的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出台,距离正式颁布为时不远。在政策的监管下,网上支付已经越来越规范。

  但是在网上支付的部分领域,相关政策还处于空白阶段。部分企业游走于政策的边缘来获取某种机会收益。例如一些支付工具,买家先把钱压在第三方那里,买家拿到货满意后再由第三方转到卖家。这样的方式固然能保证买家和卖家的利益,但其行为在政策上还是模糊点,而未来政策对此种行为的界定将决定这些工具的命运。

  在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众多的网上支付平台选择了“全额赔付”的策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台使用者的权益。

  盈利模式相比国外仍显单薄

  网上支付平台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是收取交易双方的手续费,但是相比国外,这项费用在国内仍然显得很低。

  谈到国内手续费率偏低的原因,云网总裁朱子刚分析到,“国内用户使用信用卡的比例较低,大部分都是借记卡,而借记卡都是存有现金的,这就大大降低了交易的风险性,所以国内网上支付的手续费比国外的低。”

  正是由于这样的局限,使得国内网上支付平台的收入在目前还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此外,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大多数支付平台不仅收费低廉,而且只能吸引一家到几家较小的电子商务平台,因此用户数规模很小,生存艰难。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大型的支付企业已经成长了起来,如贝宝、支付宝等均与国内大部分银行、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了合作,在未来获得大规模盈利将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