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信息技术资源为依托,加速构建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
网络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应抓住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纳入到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军地协力建设,同步发展。
加强军地协作,探索建设新路。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要坚持贯彻“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科学合理地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可以以相互支援、合作双赢的方式与通信公司共同构建光缆通信网和电话交换网;以政府支持、合建共用的方式建立连接各级政府、军事机关和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的视频通信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网络等等。通过加强军地合作,可以收到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少、网络功能多、使用效益高的良好效果。
瞄准技术前沿,科学组织实施。建设国防动员指挥网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瞄准信息技术前沿,以前瞻性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对国防动员指挥网的组网方式、系统配置、技术体制进行整体筹划,搞好顶层设计。在设计施工中,要按照技术标准,把好设备选型关、网络联接关、系统集成关,确保网络建设的整体性,便于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结构的抗毁性,便于自愈保通;确保网络设备的兼容性,便于上下互联。还要充分考虑战时需求,预留多个接入节点,保证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可随机就近入网。
合理使用资源,实现军地共享。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是军地双方共同投资兴建的网络平台,使用中应做到军地共享资源,达到共建、共管、共用的目的。比如,可利用国防动员视频会议等网络,保障地方政府实施防灾抗灾、反恐维稳等行动的应急指挥;还可利用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实现地方党委与同级军事机关之间的文电互传,以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的工作效率和保障能力。
以信息化战争作战需求为牵引,着力锻造新型国防后备力量
信息化战争电子战、网络战等信息作战频繁,作战力量构成日趋多元。国防后备力量的强大不再以庞大为标准,而要求其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当前,特别要突出加强信息作战与信息支援保障力量的建设。
建立信息化防空作战力量。按照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结合防护目标特性,选择信息化防护手段和装备,根据装备操作要求确定力量编成,建立配套训练设施和机构,通过针对性训练,形成较强的信息作战能力的建设思路,建立信息化防空作战力量。积极组建GPS干扰、光电对抗、雷达对抗、通信对抗、电子伪装、心理战技术保障等分队,并抓好这些队伍的战技术训练和装备保障工作。
建立网络防御力量。按照高、精、尖的原则,对信息产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统计,把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网络精英招募进来,组建网络防御分队。依托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开展网络攻防研究。依托专用网络建立网络攻防训练环境,按照侦、攻、防、破等要求,研究病毒防护的有效方式,提高网络实战能力。
建立信息支援保障力量。信息化战争的支前保障模式不能局限于送军粮、运弹药、救伤员等人力型保障,更需要科技型的信息支前保障,这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围绕战时部队侦察预警和指挥信息系统等保障需要,当前应突出抓好应急通信保障、民兵护线和信息装备保障三支力量的建设。
以实施精确化动员为目标,积极储备社会信息技术潜力资源
信息化战争精确、高效、速决的基本特征,要求与其相适应的动员保障也必须精确高效。具体来讲,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确的分析方法,科学预测战争规模、准确评估作战需求和动员潜力,尽可能使作战需求与动员保障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信息技术资源是实施信息化战争的力量源泉,也是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搞好社会信息技术资源的储备与征用,是确保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根本保证。
准确掌握社会信息技术资源潜力。平时做好现有的信息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主要产品、转产能力等数据的摸底统计工作,重点掌握那些带动国家和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高科技产业、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科技人才,以备战时使用。
拟制各类信息动员预案。按照上级赋予的各军兵种部队战时通信网络征用指标,对通信网络系统的需求进行细化、分解,并把具体任务落实到电信运营企业,由国动委的相关办公室指导其制订战时网络征用预案。在信息物资征用上,要按照上级明确的战时物资征用的种类和数质量,组织各类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制订平转战生产计划和信息物资保障预案。
建立信息物资储备基地。根据信息物资分布状况,以及作战需求情况,可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信息物资储备基地,赋予其管理、调拨信息物资等职能,并以各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仓库为基础,实施“动态、散发式”储备,一旦有战争征兆,就能迅速调整储备物资,采取“固定、专供式”储备,确保部队的需要。
以体制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整体推进国防动员能力提高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仅仅完成信息网络构建和信息资源开发还不够,还要着眼信息化战争要求,对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
完善各级动员体制。按照“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和有效控制利用”的原则,优化动员机构设置办法,理顺动员机构与军队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之间的指挥关系,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和阻塞因素,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各级动员指挥机构都能通过信息网络,对每一个动员单位、每一个动员行动实施灵敏、高效的组织指挥。
积极进行机制创新。调整完善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职能,建立以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为主导的组织协调机制,对国防动员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抓紧出台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动员潜力定期核查等政策措施,建立以法规制度为保障的约束机制,推动动员基础建设及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有效落实;逐级制定战时动员支前保障方案,建立以动员任务为牵引的工作机制,提高国防动员准备的针对性、有效性。
加强实战性动员演练。在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初步建成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的基础上,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作战保障的军事需求,组织带有实战背景的动员演练,努力实现动员指挥网络化;积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以信息流引导物质流,使社会力量迅速、准确地向着作战保障所需要的方向聚集,从整体上推进国防动员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