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1-6月,我国软件业实现收入2602亿元,同比增长23%,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12.0%。其中软件产品实现收入926.3亿元,同比增长21.5%;软件技术服务425.4亿元,同比增长28.6%。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推进,用不了几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就可以突破1000亿元/年。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表明从事电子政务的国产软件企业有着非常好的商机。如何抓住这个大好商机,发展壮大自己,是值得每个国产软件企业思考的问题。
在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中,国产品牌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占有一定的比例。就软件而言,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比例还是很高的。根据笔者调查,各级地方政府选用国产软件的主要原因是国产软件的安全性好、价格低、售后服务有保证。但政府用户在使用国产软件中,也有不少抱怨,如抱怨国产软件的技术水平不高,稳定性、可靠性差,兼容性、可扩展性不好。
有些国产软件的技术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起到应有效果。这些国产软件企业往往没有及时掌握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如组件技术、Web服务技术等,在技术架构设计方面落后。许多国产软件企业对政府行为模式及办公流程不熟悉,开发出来的软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有些国产软件版本升级周期过长,兼容性差。软件版本升级周期过长,导致软件功能不能得到及时加强,软件性能提高速度慢。这些国产软件往往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开发技术、主要功能、界面框架随意变更,导致软件兼容性差。另外,国产软件与国外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存在互不兼容问题。
有些国产软件稳定性、可靠性差,程序Bug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如死机、出错等,软件成熟度有待提高。国产软件稳定性、可靠性差,限制了国产软件的推广应用。
有些国产软件的易用性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用户界面设计水平不高,人性化设计不足,图标不形象直观,用户手册制作不精细,难以快速学习掌握。软件易用性差,将导致最终用户计算机操作复杂,不容易掌握软件操作,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有些国产软件企业采用自己的数据格式,其他软件无法读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许多政务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往往都自行开发了各种信息系统,如果这些政府信息系统彼此不能读取数据,协同政务就无从谈起。
出现这种局面不是偶然的,与国产软件企业现状有关。目前,中国国产软件企业存在“小、弱、散”的局面。“小”是指国产软件企业的规模小,员工数量少,年销售额小,大型国产软件企业屈指可数。许多国产软件企业的员工数量都少于50人,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国产软件企业不多;“弱”是指国产软件企业的技术实力弱、资本实力弱。不少国产软件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低,抗御资金风险能力差;“散”是指国产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市场定位不明确,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盲目竞争。有的国产软件企业不专注,有工程项目就干,不管这些工程项目属于不同行业。有的国产软件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
因此,如果国产软件企业想抓住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商机,就要积极掌握应有的本领。那么国产软件企业如何应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商机呢?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供国产软件企业参考。
一是要专注,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电子政务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国产软件企业可以对此进行市场细分,找准位置,然后专注,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或服务。根据不同的政府部门,有公安系统的电子政务、发改委系统的电子政务、国土系统的电子政务、水利系统的电子政务、交通系统的电子政务等之分;根据软件类型,有政府办公软件、政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政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政府数据库软件等之分。每个国产软件企业可以专注一两个,切记不可贪多。把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摸透,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开发出真正满足实际需求的软件来。
二是抓好软件质量关,提高软件成熟度。软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用户的采购行为。如果一个政府部门买了某个软件企业的软件,但该软件质量很差,下次就不会再买该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了。这样就形成了“一锤子买卖”,软件企业很难生存。要想提高软件质量,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尽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把好软件测试环节,减少Bug数量,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要参照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及时推出新的软件版本,在技术、设计、功能、性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不断收集最终用户在软件使用之后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软件。
三是软件开发要精细化,增强软件易用性。“细节决定成败”,要改变过去的粗放式软件开发方法,通过精细化来增强电子政务软件的易用性。例如,虽然用户界面不会影响软件功能和性能,但软件归根结底是要给人用的。如果一个软件很不好用,即使它的技术水平再高,功能再强,用户也不愿意用。如果用户界面缺乏操作提示,用户就难以学习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操作。软件自带的“帮助”、用户手册也很关键,如软件提供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很多麻烦。另外,我国公务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提高软件易用性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