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亲”攀出明白理
2005年,3名高学历干部根据地方一些单位的情况,提出营区要安装“电子眼”,通过信息化手段筑牢安全屏障。仓库党委大力支持这项建议,但因营区系统复杂、技术要求广泛,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单靠自身力量不行,依靠上级投入也不现实。与其坐等,不如寻找地方合作伙伴。”仓库主任葛庆平说。
他们在科学解决涉密问题的前提下,与中国软件开发总公司、云南无线电厂等单位“攀亲”求援,请军地知名专家评估、论证。很快,一套由基本情况、内部管理、防化危险品检测销毁管理、信息服务等9个子系统组成,集数据采集、安全监控、业务处理、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操作系统,全部设计并安装到位。
“借脑”借出明白账
在这个仓库的党委会记录本上,有这样2处记载:第1次研究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党委会研究决定投资350万元。时隔3年,再次研究时减少到260万元。从“350万元”到“260万元”的变化,是实施“借脑”工程的结果。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时,仓库党委“一班人”多方学经验,看到别的单位买电脑,就计划买电脑;看到别的单位建局域网,就打算建局域网……结果,13个计划项目预算达400多万元。
在党委会上,仓库政委、党委书记王树勇说,“融合”要讲科学、讲效益,在遇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征询地方专家的意见,优化实施方案。
后来,党委决定实施“借脑”工程,借助地方力量谋发展,在体现部队特点上求突破。他们先后聘请山东大学、重庆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当顾问,5次修改信息化建设方案,否决了7个不切实际的项目,最终投资敲定在260万元。集决策指挥、物流控制、技术检测、信息共享为一体的新系统建成后,与其他单位同类项目相比,不仅高效集成、保障效益高,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联合”联出明白路
5年前,这个仓库本科学历干部只占干部总数的35%,很多干部进修只能到个别专业对口的军事院校。
用融合式发展的思路看待这一问题后,仓库党委思路豁然开朗:学历升级中的含“军”量,不看是不是在军队院校学习,而是看所学专业是不是部队所需,对军队建设有没有帮助。
他们主动与北京、济南、重庆等地的著名院校、科研机关、生产厂家联系,走开了联合培养人才的路子,人才培养出现“双木成林”效应:除在军队院校、科研机关接受教育、培养外,每年有20余人次,到山东大学、重庆工程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参加培训。如今,这个仓库的本科干部学历已占干部总数的91%,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明显增长,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达到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