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换届时,8月26日,宜都市出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选举暂行办法》,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和市直单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无候选人“公推直选”作出制度规定。至此,宜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手笔之一“官由民选”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的全覆盖。
官由民选、事由民议、绩由民评、权为民用,形象地概述了宜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推进“四大民主”的生动实践,民主选举全覆盖、民主管理全公开、民主监督立体化、民主决策制度化,宜都,这朵全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奇葩,以积极的实践,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和2007年,宜都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2004年和2007年,宜都市连续两届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
官由民选,民主选举全覆盖
2008年高考,宜都市一中再次以骄人的成绩成为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党委书记、校长周朴华为此轻松不少。作为一名经过“两推一选”、 “公推直选”成为学校党组织和行政负责人的“官儿”,这些年来,周朴华始终铭记着几年前上任时学校领导班子面临的“信任危机”,以及师生们半信半疑的眼光。正是这种压力,让他为学校的发展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今,三年任期将满,面临新一轮的“直选”,周朴华多了自信。他说,三年前的“公选”,群众选择了我,给了我压力和动力,我用三年时间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再次“直选”,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像周朴华所在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民主选举,从2005年开始在宜都推行,2008年形成制度。从村、社区“两委班子”,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再到市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领导班子,从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到现在短短10年间,宜都民主选举干部的层次由低到高、由党内到党外,实现了稳妥的“提档升级”。
1998年,宜都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中,探索运用民主机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响亮提出了“建强组织、扩大民主、推广科技、依法治村、强村富民”的口号。这一年,在试行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的过程中,虽然选票上仍出现了诸如“孙悟空”之类的名字,但也有姚家店乡枫相树村江宏云老夫妻俩在选举中“政见不一”,为到底选谁当“领头人”而“闹翻了脸”,最后各自在秘密写票间写下自己独立的一票才算和解。
2000年,村级“两委”班子普遍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员推、群众推,党员大会选举。村、社区当家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选”。
2002年底至2003年初,宜都姚家店乡干部群众经历了60多天的直选“乡官”。人们如沐春风,怀着喜悦的心情享受着民主的权利。在这次试点选举中,该乡党政办普通干部尤太忠自荐报名,站出来接受挑选,经过党员、群众投票推选,成为副乡长侯选人,与该乡另一名党委委员一起实行差额选举,结果,尤太忠成功当选。宜都市委对这个结果态度坚定:“只要程序到了堂,选谁都正常!”宜都由此被称为湖北省的“民主试验田”。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随后在全市的乡镇党委班子换届中得以推广。
2005年6月,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宜都再次举起改革创新大旗,对57个市直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两推一选”。 经过自荐参选、公开推选、公平竞选、差额直选等规范程序,57个党组织的新班子从517名报名参选的党员中产生,其中14名原班子成员落选,2名原任党委书记“降格”, 9名普通党员当选为班子成员。市教育局普教科干部孙大勇当选为党委委员后,对社会上流传的顺口溜“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进行了强有力反驳,他说,我能当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6年,宜都开始实行市直教育、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不定侯选人,不划框框,群众信任谁组织就任命谁。由此实现了基层民主选举从村到乡再到市的三级全覆盖。
从上级任命,到党员群众推选,宜昌市委常委、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坦陈,把基层领导干部的提名权和选举权直接交给群众和党员,说穿了就是“革市委的命、革书记的命”。
权为民用,民主管理全方位
“村干部拿多少工资,村民代表有发言权”,这话从宜都市五眼泉乡鸡头山村实践中总结得出,那一年,村民代表将村党总支副书记彭晓柏的工资提高了200元。此举折射出全市民主管理的全方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在宜都体现得十分充分。
高坝洲镇大战坡村是个柑桔产业大村,近年来因为部分村民在村级公路旁栽树导致道路不畅。村党总支利用《大战坡简报》请村内知名人士发号召,村民们都来讨论,后来84%的村民主动砍树清障,道路清障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全部结束。
由乡村到市直,民主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和公开。为民执政的理念,催生了宜都市委市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开放性。今年7月,市殡仪馆因为种种原因面临搬迁,相关部门给出了三个选址方案,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公开,让全体市民参与讨论。这种开放执政,带来的是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巨大热情。
议政必须知情,宜都党务、政务、村务、厂务的全面公开,让全民参与民主管理成为现实可能。公开,有制度作保障。该市在村、乡、市三级,全面推行人、财、物权的制度管理。实行村民(居民、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工资考核发放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让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管理,实行阳光管理。全市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行政部门和有办证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公开面达到100%;全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达100%;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推行面达100%;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推行达75%,全市123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为普通群众参与管理事务提供了可能。在宜都市,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凡是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保密内容,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如将村级财务和直接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筹资筹劳及各类救灾和补贴情况等焦点问题都进行了公开,督促各级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006年起,宜都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五规范两争创”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规范管理,对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和统一,民主票决被制度性地规范下来。在分领域规范班子会、党员会、代表会的决策事项、程序和权限的基础上,重点对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经济发展规划、集体资产处置、工程招投标、党员发展、干部任免等20多项敏感性问题推行民主票决制,实现了民事民议民决。近年来,全市村级组织共拍卖集体房产、山林等300多项,其价格、买主均由党员群众票决决定,有效减少了集体资产流失。
事由民议,民主决策制度化
8月5日,宜都市六届党代表大会决策协商与评估委员会将一份《市殡仪馆选址搬迁评估报告》送交该市常委会,供市委决策参考。此前,该评估委员会的13名党代表在听取相关部门的选址方案后,对方案所提供的意向性选址一一进行了实地查看,并以人人发表意见和投票的方式形成了集中意见。
这是该评估委员会今年来开展的第三次决策协商与评估活动。前两次,他们还对该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市二医院与枝城镇卫生院合并等事项提出了决策评估和建议。
决策协商与评估委员会是该市党代表大会架构下的常设机构,由13名党代表组成,人选由市委常委会提名、党代表大会通过,充分考虑部门职能和代表素质等因素,13人中有来自部门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企业的负责人和乡镇、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就党代表大会及市委重大决策预案进行党内党外协商论证与评估,同时受市委委托就专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广泛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向市委提出工作建议,为市委正确决策提供参谋。
宜都从2003年起就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5年来,该市着力在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实现民主决策上求索创新,成果颇丰。
为规范党代表大会、市委全委会、常委会“三会”的职权,市委出台了《中共宜都市委工作规则》、《中共宜都市委关于重大决策实行票决制的规定》,明确规定10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的处置及投资预案和500万元以上公共支出预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由全委会进行票决。2007年底,又探索成立了决策协商与评估委员会,广泛吸纳民意,推进市委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为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该市以《党代表提议、提案制度》、《党代表质询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党代表参与市委决策搭建起了“绿色通道”。
宜都的退职村干部每年都有生活补贴,在职村干部除正常工资外每年只要考核合格,都有一定数额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奖励金,这两项政策的出台,起源于一位党代表的提议,众多党代表的质询。在2002年的党代表质询会上,党代表们共同的询问促使市委决策层下了决心:为退职村干部撑起“保护伞”,为在职村干部出台激励政策。广大村组干部称赞政府这一举措是“英明决策”。
在乡镇一级,则严格执行乡级“代表大会制度”,规范乡级民主决策程序。狠抓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把乡级民主决策程序规范为“提议—拟案—论证—表决—实施—反馈”6个基本环节,过去乡镇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膛担保、拍屁股走人”的乱决策现象,从此永远成为了历史。
近年来,全市各乡镇党委科学区分党委决策和人大行使决定权的适用范围,把本行政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事关全局和战略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交给人民代表决定。全市10个乡镇今年来共召开代表大会决策集体资产拍卖、教育资源配置等各类重大事项120多次,票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85项。目前,全市已建立和完善乡级重大事项代表大会票决制度。
在该市枝城镇一个普通的小村——架锅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学荣有一句口头禅:村里的事大家一起来商量!村级议事恳谈会虽然有时是“板凳会议“,但因为是大伙儿一致商量着定的,在村里执行时畅通无阻。
目前,在宜都123个村、27个社区,村村都有“人民小会堂”,大小事,都通过召开议事恳谈会来决定,这成为了宜都村级民主决策的最大亮点。实践中,着重抓了“议题选定、会议组织、决策落实”三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决策落实上真正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今年全市村级已召开议事恳谈会326次,群众共提出各类问题655个,已经解决411个,化解各种矛盾266起。近几年,通过村民“议事恳谈会”的民主决策,全市村级共兴办公益事业560项,硬化村级公路500公里,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观。
绩由民评,民主监督立体化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也是衡量干部最公正的尺子。对干部,对党员,我们得经常拿这把尺子来量一量。”宜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大发说的“用尺子量干部”,是一套由群众广泛参与的干部评价体系。
这种绩由民评的干部评价体系,与村民监督委员会、党代会监督委员会一起,构成了宜都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让党组织和行政行为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对行政行为和干部的民主评议共分三级。其一,由党代表民主评议市委委员和市纪委委员。民主评议工作于每年年会期间进行,5年的任期内将接受4次评议,每次评议情况作为考察了解任用干部情况的参考资料,评议结果中“不称职”票超过1/3的市委委员、市纪委委员将责令辞职。其二,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民主评议政府。每年坚持对市直部门进行评议,评议情况和结果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进行通报。其三,由基层党员群众评议乡、村两级班子。“两推一选”后,宜都市委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督促乡、村两级班子成员落实竞选承诺上,改进了乡村两级班子成员的任期目标考核办法,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干部实绩考核,是监督干部行政是否有为的另一道“硬杠子”。该市坚持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考核指标的具体制定之中,注重反映人居环境和群众富裕程度,弱化工农业产值、引进项目数量等指标,并根据考评对象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考评要素,对乡镇和市直、班子和个人、正职和副职的考评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在考评过程中,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加大群众评议的份量,强化群众监督。这些年来,市委对各乡镇处的实绩考核都有80名各层次的人员参加评价打分。
考评是方式,考评结果的运用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执政、为民用权。今年年初,宜都市委对市直55个班子、298名领导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对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率超过10%的班子成员进行认真调查,掌握情况,并请市级分管领导对其进行谈话。一名市直机关领导干部为此深感“干部不好当”。
在2007年底该市的六届二次党代会上成立的党代表大会监督委员会,今年来已6次督办相关部门工作,为各部门工作推进再加一道“紧箍咒”。
今年6月,宜都将所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编制上收,由市纪委统一管理,专家称,这是为纪委独立行使监督权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活跃在村一级的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为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加上了一道民间“屏障”。从2005年起开始在全市村级组织中广泛开展的“四归零两公开”活动,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零障碍、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实现零侵害、村级公务接待实现零招待、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实现零腐败,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村务)公开”为内容,为村级民主监督落实了具体的抓手和着力点,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