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切实推进干部廉政监督工作
来源:安徽先锋网 更新时间:2008-09-27


 
    近年来,和县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拓宽渠道,创新手段,采取切实措施,着力使干部监督工作形成合力,取得实效。

    一、从健全组织入手,整合监督力量。一是以组织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齐抓共管。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政法、审计、信访等单位参加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细化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协同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今年还出台了《和县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对全县7个成员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近3年来,该县共对30多个单位的50多名负责人进行离任或任中审计,对违规违纪者作出了相应的处理。二是以干部监督教育室主抓,统筹部内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干监教室的职能作用,年初拿出干部监督工作计划,并与干部教育、日常管理和选拔任用等结合,作为部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头组织实施。不断充实完善干部情况信息库,对受立案、处分的干部情况和在岗科级干部亲戚关系等做到了如指掌。在党校主体班次上安排干部监督专题内容,学习相关文件。每年对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二、从完善网络入手,拓宽监督渠道。积极宣传,开展党风廉政和民主集中制教育,注重通过三个渠道加强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一是网络渠道。组织部开通干部监督专线电话,在先锋网等上开设 “组织部长信箱”,政府网站设立县效能监察网页和“访客留言”、“县长信箱”,实行网上受理投诉,并做好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测,信箱内容由专人整理后上报,负责人审阅后予以处理。二是督查渠道。强化社区功能,积极通过社区党组织了解干部生活表现情况。聘请了20名同志为干部信息员,并定期召开干部信息员会议,其反映的意见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参考。三是信访渠道。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从群众的来信来访中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及矛盾成因,对发现的线索,专人调查,及时处理。对一些带苗头性的问题,县负责人找干部谈心,严重时由纪委谈话。

    三、从推行公开入手,加大监督深度。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对“一把手”和“三重一大”的监督,重点是实行三个方面公开,以杜绝行政行为和权力运作的“暗箱操作”。一是实行政务等公开。县成立领导小组,组织部门推行农村党务公开,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分别由纪委、政府办、总工会和民政局主抓,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操作规范。二是实行重要事项公开。对涉及土地出让、建设项目以及政府采购等,都实行公开拍卖和招投标,每次均由纪检监察部门安排专人参与研究方案,现场监督。三是评先评优公开。在推选、上报、表彰各类先进时,组织、纪检、政法、信访等部门严格把关,特别是认真核实被推荐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遵纪守法等表现情况,按组织程序研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接到问题反映,立即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坚决取消表彰资格。

    四、从建章立制入手,确保监督实效。一是执行已建制度。该县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党政正职年度总结报告以及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健全相关制度。先后制定了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干部联席会议等制度。为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和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和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试行)”和“和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制度(试行)”等,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工作中有了依据和可操作性。三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干部考核时纪委参与,谈话时纪委参加,常委会前征求纪委意见,并出台了提任领导干部任前资格审查和任前程序审查、公示、试用等制度,实行正职任用“票决制”,扩大了干部任用的民主。(江涛 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