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贫困的生活让生活越来越好的我至今保持了节约的习惯,同时也让我一直看不惯现在社会上那种奢侈浮华之风。我始终认为,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坚持勤俭节约、富日子穷过是没错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再多的资源除以13亿人口都是一个小数目了),节约更应该作为立国之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既要勤于发展,也要厉行节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节约就是赚钱,节约就是发展。因此,富民强省要从建设“节约型湖南”开始;而建设“节约型湖南”,就要从降低行政成本开始。受张春贤书记“只要是以忘我的境界对待人民群众,敢于打破既得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就是解放思想”和“解放思想就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等观点的鼓舞,我在此斗胆提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降低行政成本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政治任务
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据有关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元升至7000亿元,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在这28年里,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多,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接近四分之一。而在国外,行政管理费一般只占财政收入的3%至6%。行政成本高昂,挤占了宝贵的财政资金,影响了政府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性社会事业的投入,更严重的是败坏了党风、政风,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毫不夸张地说,降低行政成本是迫在眉睫的一项政治任务。如果行政成本降不下来,终有一天财政会无法支撑,势必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战略部署,并反复强调“政府带头,做好表率”。
二、可重点从六个方面降低行政成本
降低行政成本,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最优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可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大力精简机构和冗员。过多的机构和冗员,是行政成本高昂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资料介绍,我国目前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已达4500多万,即平均28个人养1位“吃皇粮”的公家人。官多爵滥、十羊九牧,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吃饭财政”,吃掉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吃掉了经济增长的后劲。在职责分工不科学、制衡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的前提下,还会造成部门相互攀比、推诿扯皮、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和各种形式的“权力寻租”。三鹿奶粉被三聚氰氨污染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表面看来,从原奶的收购到奶粉的生产、检测和销售环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有农业、质检、药监、卫生、商务、工商等部门管着,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这么多部门都没管好“一袋奶粉”。可见,机构多,工作不一定干得好,相反有时还会“梢公多了打烂船”。因此,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从源头抓起,大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一是撤并党委系统和政府系统之间职能明显重复的机构;二是效仿中央大部委改革,对政府系统自身的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撤并,建立大格局管理模式;三是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管理层次。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扩大“备案制”范围,政府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把不该管的事大胆放开;四是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合理有序地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五是要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公务员新陈代谢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出”的领导干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精兵简政”和“精官简事”。
(二)完善制度,创新思维,着力精简“文山会海”。开会、发文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但过多的会议和文件却会成为一种灾难,占用干部群众宝贵的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助长“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之风,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群众对“文山会海”非常反感,撰联讽刺“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说了白说”。会议过多还助长了“会议腐败”,在很多地方,开会成了发放各种补助和纪念品、报销非正常开支甚至贪污的最好理由。其实,会议开得再多、领导讲得再好、文件发得再多也挣不来钞票和面包,工作成绩终究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嘴皮子讲出来的、靠文件写出来的。
精简“文山会海”,要采取得力措施。一是要创新思维。有些干部的思维已被禁锢,不开会、不发文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对这样的干部,要督促其“洗脑”,不“换脑子”就“腾位子”。二是要精简机构。机构多了,工作协调难度就大了,推诿扯皮的事情就多了,就得开会、发文来部署、协调,因此会议、文件就多了。所以,精简机构是精简“文山会海”的一个重要前提。三是要令行禁止。笔者观察,如今许多会议、文件都是强调早已部署的工作、浅显的纪律或道理,既有损党委、政府的威信,又增加了行政成本。其实,对于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级领导干部,需要的不是“三令五申”,而是“令行禁止”。各级党委、政府对没做好单项工作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按规定给予处分;对年底考核、换届考核不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就地免职;对敢于触及法律、政策红线的干部,犯到哪一条就处分到哪一条。只要这样,就一定能够做到令行禁止,用不着三番五次地发文、开会宣传、强调。四是要完善制度。可以借鉴广西柳州等地的作法。一般会议都不设主席台,领导不陪会,即使上级领导来了不讲话也只能坐台下;台上只设发言席,发言席不摆座位,谁讲话谁上台,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对会议进行分类管理,由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室严格审批,任何会议时间不能超过半天,原则只安排一个主题报告;提倡开合会,同一单位一年内召开大型会议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特殊情况必须征得党政一把手批准等。五是要利用科技。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各行业、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要加快政务内网、外网建设,广泛应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网络文件等形式,从技术层面减少“文山会海”发生。
(三)规范管理,力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公务招待。高昂的行政成本,很大一部分是被干部们吃掉的、喝掉的、抽掉的。两年前,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载文披露,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达到2000亿元。从我省来看,也存在数量较大、增长过快的情况。一些干部的消费水涨船高,进必高档饭店,喝必名酒,抽必名烟,有的还讲究所谓的“一条龙”消费。群众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一餐饭,一头牛;一支烟,一斤油;屁股底下一栋楼”;“上午轮子转,中午盘子转,下午骰子转,晚上裙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规范公务招待肯定大顺民意、大快民心。一是禁止公务用酒、用烟。在这方面,河南省信阳市委、市政府吃了第一只“螃蟹”。去年初,该市发布了包括“禁止在工作日中午饮酒”在内的“五条禁令”。“禁酒令”实施仅半年,全市的酒类招待费用就比2006年上半年下降30%以上,政府接待费用仅酒水一项节约近4300万元。实际上,信阳禁酒考虑到干部可接受的程度,仅是工作日的中午禁酒,也没有禁烟,节约就这么大。如果我省规定所有工作用餐都禁酒、禁烟,节约下来的财政经费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二是控制招待标准。为尽“地主之谊”和表示热情,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就餐、住宿上超标准招待。一旦发生此类行为,纪委、监察局应对接待者和被接待者都给予处分。三是推行自助餐制。省人大常委会开会一般实行自助餐制,既卫生,又节约,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四是严格审批,跟踪检查,逐步减少公费考察。据《学习时报》介绍,2004年全国公费出国考察达3000亿元。但据笔者观察,真正因工作需要考察的有一部分,但大多数考察就是旅游。国内考察几千元不等,国外考察少则两三万,多则四五万,甚至达到七八万、十多万。宝贵的财政经费花在名目繁多的“考察”上,实为最大浪费。更可怕的是,各级干部将此作为一种当然的待遇,互相攀比。目前来说,要完全禁止公费考察的确很难,只能立足实际,控制和逐步减少以公费考察名义进行的旅游。一是要对公务考察严格审批,跟踪检查。要求各类考察必须有明确目的、行踪原始纪录和考察成果,否则予以处分。二是要对借考察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的干部予以严厉处分,并由其自行承担费用,以儆效尤。三是条件成熟时,完全取消公费考察这个口子。
五是立足实际,试点推动,稳步开展公务用车改革。同样据《学习时报》介绍,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达4085亿元。实际上,许多公车并未时时公用,用于休闲玩乐、婚丧嫁娶、上下班接送的时候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刘满仓和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去年就指出,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而且在维修和购买环节,也衍生了一些腐败行为。所以,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减少公务用车。在这个方面,中央机关为我们带了个好头。自今年6月23日至7月19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公务用车封存停驶50%。同时要求,短距离外出办理公务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节假日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其他公务用车一律封存;出京执行公务除抢险救灾、执勤执法外,一般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干部职工上下班提倡乘用或合租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拼车”。这些做法可供借鉴。二是要逐步推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目前可在借鉴和总结资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对试点市、县党政机关车队和司机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向全省推广。三是要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除司法、消防、防汛、救援、医疗卫生等特殊行业和单位以及相当级别领导按工作需要配备公车外,其他单位一律不再配备公务车辆。
(六)强化监督,严厉处分,控制办公楼建设。可以毫不隐讳地说,作为一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目前各地超标准建设豪华办公楼、会议中心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屡禁不止,而且滋生了触目惊心的腐败行为,不少领导干部因此锒铛入狱。更令人心痛的是,办公楼越来越豪华,领导办公室越来越宽敞气派,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一是推进依法行政。要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推行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六大制度,对此类建设行为依法进行规范。二是要强化人大监督。办公楼建设动辄需要上亿的资金,属于重大建设项目,除了按程序报上级审批外,还应经过本级人大审批,并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必要时还要召开听证会。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超标准建设的办公楼予以拍卖,或根据需要实行多个单位合署办公。对于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的地方和部门领导予以严肃查处,并对资金来源予以调查。
三、降低行政成本必须采取铁的措施
降低行政成本知易行难,因为它牵涉到一大群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得利益的动摇,牵涉到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改变,牵涉到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没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自信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很难取得成功。但这项工作又至关重要:行政成本降不下来,党和政府的权威、形象就升不上去,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统一思想,采取铁的措施,以确保上述六个方面得到落实。
(一)要特别注重领导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上级开大会,上级下小会;上级发长文,下级发短文;上级喝十年茅台、人头马XO,下级喝五粮液、水井坊;上级出国公干,下级出省考察;上级坐奥迪、皇冠,下级坐现代、本田。若如此,降低行政成本必然成为一句空话。河南信阳禁酒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与该市市委书记王铁带头遵守密切相关。在信阳,纪委干部可以随时闯入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酒精测试,有一次甚至到常委会议室对常委们现场测试。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舍得”的大境界,能够舍弃既得待遇,必要时向自己和自己管辖的部门开刀,率先垂范。要强化建设节约型政府、廉价政府的理念,每一项行政行为都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努力追求成本的最小化、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特别注重制度规范。要自上而下建立行政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一是要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行政支出不得超过财政收入的15%。从实际经验看,如果单纯从正面要求“不因私坐公车、不私客公请、不借公费考察出国旅游”,既软弱无力,也难以监督到位。而如果就政府行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作出刚性规定,就对总量进行了限制,就会倒逼许多行政项目进行调整,可大可小的开支、钻政策空子的开支,都会不得不收敛。二是要在财政预决算增设行政成本科目。要在财政预决算增设行政成本科目,建立健全合理的绩效预算和公用支出成本核算体系,加大对预算编制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力度,并开展行政成本效益审计。各级人民政府要向本级人大会议报告行政成本控制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监督。三是要将行政成本控制要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于行政成本数额过高、增长过快的地、县、乡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财政部门负责人给予处分。
(三)要特别注重奖罚到位。有哲人说,一个最差的法律本科生都能制定一部完善的法律,难就难在法律能不能贯彻执行。从我省的实际来看,从上到下颁布的禁令很多,但多数没能得到较好地落实,于是变成了“纸老虎”。在这方面,河南信阳市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2007年上半年该市即查处违反“五禁令”的问题127起,处理干部324人,其中因违反“禁酒令”受到处罚的干部70多人,就地免职的不在少数。处罚到位,则令行禁止,信阳目前无人敢违反“禁酒令”。在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我省同样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于违反法律和规定,行政成本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地方和单位部门的领导,无论是谁,都要按规处分,绝不讲人情,讲客观,搞各种形式的“下不为例”,以严明纪律,整肃政风。
(四)要特别注重宣传教育。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的精神,深入开展以“节约型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节约型政府从我开始”、“我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献计策”为内容的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并在各级党委中心组、党校主体班开设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专题讲座,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支持、参与、监督。
[作者: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