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居民捷足先登"信息化生活" 享受"数字福利"
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长三角频道10月2日消息:江苏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国际通信专用通道9月23日正式开通。4条155兆专用通道,已覆盖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市6个软件园区,下载速度比普通互联网快了28倍之多。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指出,要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推进城市宽带无线上网工程建设等。记者了解到,正是依托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江苏居民捷足先登“信息化生活”,享受到了又好又快的“数字福利”——

    “2002年,当时流行‘窄带’上网,也就是用电话线拨号上网,但速度像是爬爬虫。2003年,家里装上了ADSL,用上了宽带;2007年,用上了电信‘我的e家’套餐,家中两个电脑,同步上网……想想2002年前,单位开个视频会议,还要跑到鼓楼广场的省电信大楼租用他们的房子,这‘日子’跑得可够快的……”

    “去年开始,电视屏幕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们这个年纪都是看着央视一套、二套成长起来的。而如今,有线电视每月花上20多块钱,100多个电视节目随便挑……”

    张先生谈起的幸福生活,与信息化从起始阶段的“乡村小路”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相伴相随。

    从2000年3月江苏诞生第一个宽带用户起,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加速度般地涌现出来。2002年6月,全省宽带用户是10万户;到2003年10月,宽带用户是50万户,到2004年6月份,全省宽带用户突破了100万户大关,到2008年8月份,全省宽带用户达到700多万。电信宽带用户从第1个到第50万个用了3年多时间,而从50万到100万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如此跳跃式的发展,彰显了信息化浪潮蓬勃的生命力。

    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增长迅速。省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是,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了60%,超过1500多万户家庭因此打开了“视界”,坐看“精彩纷呈”。

    在宽带和有线电视网络这个崭新的信息化平台上,一出出精彩的大戏接连粉墨登场。

    以宽带来说,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不过5年多光景,“车水马龙”的盛况已扑面而来。打开电信“互联星空”网站,上面的套餐令人目不暇接,影视、音乐、动漫、图片、体育……轻轻一点击,就能“挖出”一个汩汩的源泉。日渐丰富的宽带增值服务,让广大用户真切地体验到了宽带生活的精彩。

    人们利用宽带的便利,将互联网、短信、彩信、语音等多种技术手段整合捆绑在一起,打造了一个沟通更加顺畅和谐的“虚拟小区”,并提供不少温馨的服务。如南京某小区住户李先生,常常会在出门前收到小区物管发来的提醒信息“今明有雨,请注意关好门窗,带好雨具!”提供这个服务的是由省移动公司开发的“社区通”实现的。“社区通”可以帮助物业公司建立居民档案,向居民提供资讯、个性化通知、关怀服务及政策法规宣传等服务。它的GPS系统可以动态显示巡逻人员的行走路线、到达时间,更加便利了小区的安全管理。

    而上网速率最高可达每秒54M的“宽带极速”,极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并开始追逐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梦想:建设一座“挂”在网上的城市!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的目标,并将之纳入了城市建设的规划。据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总经理高同庆介绍,将以南京、苏州、无锡为重点打造无线宽带城市群,实现互联和漫游,并在3年内做到对热点地区的全覆盖。目前,我省已在全省布设了超过一万多个无线宽带接入点,覆盖区域包括400多个宾馆、几十所学校、几百栋商务楼宇、上千个专业市场和休闲娱乐场所。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浙江公司、上海公司更于去年9月开通了长三角地区无线宽带畅游业务,客户凭一个无线宽带账号即可畅游江浙沪,为长三角信息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弥合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省电信有关负责人透露,江苏在去年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到今年底有望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目前在不少乡村,农村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组织通过网络做起了发财生意,农民与“外面的世界”实现了握手。

    专家乐观地预计,随着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的“三网合一”不光将有效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将为江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注入更新更强大的活力和动力。(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