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提升贵州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公路网 更新时间:2008-10-06

 
  贵州省交警总队直属支队构建起智能执法管理信息应用系统、事故处理应用信息系统等六个信息平台,集成了多系统接入、功能齐备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指挥中心,以有限的警力实现了对辖区道路科学有效的管控。据统计,直属支队辖区道路百公里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32、5人降至去年的17、64人,今年至目前又有所下降。

  贵州高原群山莽莽,峰陡壑深。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欠开发、欠发达”的省情制约,境内高速公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防护设施安全性能较差。落后的道路硬件设施,高原特殊的雨、雾气候,急剧增长的交通流量,构成了贵州高速公路恶劣的行车环境。承担贵州省60%以上道路交通管理的省交警总队直属支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悉,2000年至2005年,直属支队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呈持续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顶峰,每百公里死亡数为39人,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指数在2004-2005年也达到高峰。

  在这种情况下,直属支队强化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警力仅为每公里0、24人,远低于全国每公里0、5-1人的平均水平前提下,从2006年开始,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安全。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自信息化建设实施以来,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有较大幅度提高:

  2006年,固定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共采集超速违法行为信息34、15万条,2007年共采集超速违法行为信息18、4万条,2008年至5月止,共采集超速违法行为信息7、6万条。显然,贵州高速路上公众驾车的超速违法行为呈锐减之势。另外,自2006年12月21日民警运用系统处理交通事故以后,共处理交通事故7441起,其中复议案件仅有20起。

  贵州省交警总队直属支队的信息化建设,从实际出发,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挖掘内部已有资源,盘活存量设施,引进研发,坚持走“学习借鉴追赶式”和“创新发展跨越式”两腿并进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为避免花大价钱引进和研发的科技系统与支队的实际工作脱节,不好用、不实用,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就被淘汰,造成资源浪费或重复建设的情况,支队成立了以支队长、政委为组长,各科队领导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近、中、长期规划,本着“勤俭持家、节约办事、吸收研发,平台超前”的建设原则,注重系统共用共享的兼容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投入,三年间共投入资金1660多万元。

  支队在开发信息应用平台的过程中还建立了合作研发机制,由支队民警与专业科研人员共同对科技系统进行研发。在与深圳吉洋公司合作研发事故处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采用 “共同研发、产权共享”的建设模式,一起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不仅使该系统更加符合山区重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支队还享有研发系统50%的知识产权。目前,这种合作研发模式已经成为支队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