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来源:中国财政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系统有了电子信息服务。随着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财政信息化已成为财政改革与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自治区财政厅成立了财政计算中心,2000年更名为财政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区“金财工程”建设工作,履行财政信息化管理职责,并为财政改革和财政业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与此同时,全区各盟市也相继成立了财政信息化管理机构,并积极开展“金财工程”建设和财政信息化工作。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自治区财政厅和全区财政系统始终高度重视金财工程建设,全力推进财政信息化进程,已初步建成开通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网并与各级预算部门单位互联互通的财政专网平台,先后有15个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在各级财政和同级预算单位投入运行,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财政业务工作得到初步结合,从而转变了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了“科技财政”建设,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促进了“效率财政”建设,强化了财政资金监管,促进了“阳光财政”建设,较好地支撑和促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对推进我区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工作成就
 
      (一)“金财工程”规划及制度建设。2003年,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以及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结合自治区财政工作的实际,自治区财政厅编制了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报经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复并列入了自治区电子政务总体建设规划。各盟市财政局按照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制定了本地区“金财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为指导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按照“五统一”原则,自治区财政厅先后制定发布了《自治区“金财工程”网络建设技术标准》、《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自治区本级“金财工程”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04年下半年,又拟定了《自治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和《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整体预算方案》,制定了2004~2008年自治区“金财工程”五年规划、三步实施的总体规划,对“金财工程”建设中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财政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业务系统、灾备系统以及系统管理与维护等系统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明确了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6年4月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立项,标志着“金财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统一部署,结合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区“金财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此外,针对自治区“金财工程”建设薄弱环节,即各旗县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加快旗县财政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意见》,对旗县财政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内容、技术标准、经费保障、组织实施和管理维护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制度、办法和标准的出台,为规范和促进自治区财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网络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全区联网。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方案以及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方案,坚持“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和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金财工程”实施以来,改造和建立了财政厅机关机房和网络布线,更新了机房专用空调及新风系统,增加了机房自动报警和消防安全系统,整合利用了原有服务器,安装运行了小型机和数据库,财政厅内网的连接能力、通讯能力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增强。
 
       财政厅机关局域网建设基本完善。为了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网络综合处理能力,对网络设备不断进行更新,先后购置了150多台H3C 3100-260楼层二级交换机、CISCO 3660系列路由器、HP 4400、HP 5470、HP 6600、 HP 8400等8台小型机,以及30多台服务器,保证了安全性、可靠性、高运算速度服务。办公电脑内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外接国际互联网,内外网按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实行了物理隔离,财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全部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互联共享。
 
       建立了城域网。2005年,财政厅和各盟市财政局均开通了与同级人民银行、各代理银行、国税和地税部门的SDH光纤专线连接。自治区本级已有300多家预算单位通过专线方式接入财政专网,其余预算单位均通过拨号方式接入财政专网,这些数字线路的开通,保证了财政业务数据的高速安全传输,为财政改革范围的扩大以及业务稳定运转奠定了基础,自治区本级城域网连接范围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
 
       广域网建设顺利实施。自治区财政厅与财政部网络采用384K帧中继专线连接。针对盟市基础网络建设整体比较落后的情况,按照“五统一”的原则和标准设计了盟市网络系统构建方案,统一购置了Quidway S6506R、Quidway S3050、Quidway S3526C和Quidway NE08E等网络设备,盟市的局域网系统全部建设完成,自治区财政厅及各盟市财政局全部采用SDH光纤专线联网。 已有9个盟市财政局开通了与所属旗县财政局的SDH光纤专网,其他盟市财政局通过拨号线路实现与所辖旗县财政局的联网。
 
       部署了存储备份系统,保证了财政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2005年,采购了HP公司的集中存储备份系统,并对现有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进行了数据集中存储,提高了整网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存取效率及可管理性,保证了网络中不断增长的重要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基本建成了自治区本级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及其数据的应急预案和灾后恢复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的管理和监控,保证了业务的连续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在起步较晚、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纵向联通自治区、盟市、旗县财政部门;横向连接同级人民银行国库、代理银行、国地税部门以及所有预算单位的“三横一纵”网络系统,全区财政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化雏形基本形成,且运行良好。第一,自治区本级、盟市和82个旗县财政部门全部建立了局域网,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各级财政机关内部各处室及所属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第二,自治区、盟市两级财政和82个旗县级财政城域网建成投入运行,上述三级财政分别与同级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代理银行、国地税部门实现了专线联网。第三,自治区到盟市财政的广域网连接全部开通,82个旗县财政部门与自治区和所在盟市财政也实现了数字电路联网。按照全区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其余旗县财政部门局域网、城域网以及与自治区和所在盟市的广域网连接正在抓紧施工,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6年以来,在自治区信息办大力支持下,财政厅整合优化了网络线路,部分网段开始共享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电路,与财政专网原有网络电路互为备份,一旦线路发生故障,能够即时切换到备用线路,确保了网络24小时不间断畅通无阻;城域网中部分预算单位接入我厅方式由原有的ADSL转为通过自治区电子政务网VPN接入,增加了网络带宽和通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自治区和盟市两级财政加快了财政网络数据存储交换中心的建设,按照国家标准改造升级计算机机房,引入IT服务管理理念及有关标准,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体系,强化了网络的管理和监控,基本保证了全网稳定运行和数据交换的安全完整,为财政核心业务应用、数据信息交换和公共信息发布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网络运行平台。
   
      (三)财政业务系统全区统一部署实施,核心软件已陆续投入应用。为确保财政改革的统一推进和财政业务的规范管理,遵循信息互联共享规律,严格按照“金财工程”“五统一”原则,统一开发、选购和推广财政部的软件系统,并在全区范围内统一部署实施。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已应用到自治区本级以及11个盟市、60多个旗县,政府部门预算编制、上报、审核、批复、汇总、指标管理等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工资统发系统支撑着自治区本级和各盟市直属行政单位及大中专院校职工的工资统发业务,大部分旗县也投入使用了这一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继驻呼900多家预算单位纳入系统管理外,已进一步延伸到工商、地税、质监等自治区垂直管理系统;地方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在10个盟市85%的预算单位中推广实施;旗县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经部署到35个旗县。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已在10个盟市和部分旗县上线运行。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已在自治区本级和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上线运行,其余盟市正在逐步部署。乡财县管信息系统在12个试点旗县、115个乡镇苏木(办事处)上线运行,2008年下半年将全面实施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完成开发,2007年11月已部署到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将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奠定基础。涉农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信息系统开始在三个旗县区试点,设备由自治区统一采购派发到位,软件完成开发和部署,2008年初已上线运行,2008年下半年将在全区推广实施。此外,配合财政改革进程,根据各业务部门需求,陆续部署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决算、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财政企业快报管理、会计行业管理、非贸易外汇管理等信息系统。
 
      截至到2007年底,通过自治区财政专网平台实施并运行的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已达15个,较好地支撑和促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也为下一步建设电子财政和阳光财政、提高理财水平奠定了基础。
 
      (四)加快无纸化办公进程,初步奠定了行政管理信息化基础。部署实施了财政厅内OA办公系统并设计部署了 “内蒙古财政内部信息网”。信息发布交换平台和内网邮件系统等功能模块运用良好,特别是内网邮件系统已逐步扩展到与财政部、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及全国省市区财政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了财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沟通。
 
      新开发了“内蒙古财政厅内部信息网”网站,开辟了《政务频道》、《新闻频道》、《处室频道》、《盟市频道》、《服务频道》、《公众参与》等7个频道、30多个栏目,同时逐步为各处室单位和各盟市财政局开辟子网站,形成全区财政系统内网网站群。与财政专网联网的各级财政部门、同级预算单位、各银行、国地税部门均可浏览网站,用户可直接参与网站信息更新维护。
 
      持续建设和维护好财政厅互联网门户网站。2003年末,自治区财政厅开通外网门户网站“内蒙古财政信息网”。2006年以来,加大了管护力度,网站版面扩大了一倍,网站栏目增加了三分之二,做到了每日更新,节假日从未间断。信息中心主动与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网站及各省市财政部门网站沟通联系,交流经验,已有389个网站链接内蒙古财政信息网,其中,“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和财政部门户网站除在醒目位置链接我厅网站外,还专门划出一块版面,专题刊发我厅网站发布的财政信息。目前,网站点击率不断上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在全国政府财税网站中名列前茅。在2006年自治区各部门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自治区部门网站绩效第一名;2007年自治区各部门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自治区部门网站绩效第二名。今年,信息中心继续加强外网网站的建设,改版了部分版面,信息更新更加及时,内容上更加注重精、准、真,除重点反映我区财政改革与发展进程外,还利用身处全国财政网络的独特优势,适时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宣传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此外,还开辟了政府采购、财政经济建设、财政投资评审、财政科研、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网站,与各盟市财政局的外网网站初步形成了网站群,通过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服务、开展互动交流,推动了财政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了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进程。
 
      (五)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技术性强,关联度高,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统筹规划与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自治区财政厅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意加强同厅内各处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有效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业务主体之间的衔接,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水平。注重加强自治区与盟市、旗县财政部门间的协调。自治区通过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和帮助盟市、旗县开展信息化建设,有效避免各盟市、旗县系统的重复开发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盟市、旗县系统建设与整个“金财工程”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统一,在此前提下,鼓励盟市、旗县进行个性化拓展,提高业务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财政和自治区各部门间的协调。由于各部门对财政改革及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财政部门在推广财政业务信息系统时主动开展宣传解释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各部门对财政改革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帮助部门财务管理者简化了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提高了报表汇总效率,减少了部门“跑”财政的次数,使各部门充分感受到“金财工程”给工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以业务信息系统为桥梁纽带,与区直各部门、银行、税务、国库进行连接,打造通畅的信息采集渠道,及时发现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资金的实时监控,避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财政改革不改变部门职权范围,部门仍然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部门的资金所有权、分配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不变。
 
      二、主要工作成效
 
      多年来,围绕财政信息化工作在整个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中的职能与作用,准确定位财政信息化工作,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注重将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工作中去,实实在在地为财政工作服务。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6年,自治区财政厅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先进集体”, 2007年还作为全区电子政务建设业绩突出部门,在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现场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一)以信息化为手段,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促进了“阳光财政”建设。随着“金财工程”建设和财政信息化的推进,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强,为财政监督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风险控制,有利于实现财政资金的“阳光运行”。同时也提高了监督效率,防止了暗箱操作和人为干扰,维护了财经纪律。如通过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将部门预算内外收支、部门所有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有效提高了政策协调和各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增强了各部门资金支出和分配过程的透明度。通过工资统一发放系统,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由国库单一账户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个人账户,有效杜绝了“吃空饷”及拖欠挪用工资的现象,维护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益。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深化,有效遏制了乱收乱罚、截留挪用和坐收坐支,保障了非税收入的应缴尽缴、应收尽收。通过乡财县管信息系统试点,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对于防范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促进了“效率财政”建设。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绝大部分政府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财政财务支出主要由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传统的资金层层拨付方式导致滞留和挪用的可能性。尤其是通过“金财工程”网络系统,对国债专项、社会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等重点财政资金施行了“直通车”制度,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和使用效益。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起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三)依托金财工程,转变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了“科技财政”建设。随着“金财工程”建设和财政信息化的推进,财政管理手段从手工操作开始向自动化转变,财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从偏重审核审批、报表编制等繁琐重复的“过程管理”开始向运用信息技术简化具体事务,向加强执行分析,重视预算绩效,注重“结果管理”的方向转变,财政干部的角色相应地开始从“操作工”向“管理者”转变,财政管理信息传递开始从互通有限、共享不够逐步向互联共享、公开透明方式转变。在信息系统的保障下,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绩效评价,并结合资产存量和结余资金的情况,可以进一步改进预算决策,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
 
      三、今后工作任务
 
      在推进我区“金财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金财工程”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如受资金投入不足、机构队伍建设滞后的影响,各盟市、旗县建设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系统和设施建设不同步,资源整合难,软件分散开发,造成个别信息“孤岛”等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三年,我区“金财工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是:努力完成“金财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在全区构建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即数据库)、二级数据处理(即自治区与盟市分级数据处理)、三个网络(即内部涉密网、工作专网和外网)、四个系统(即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建设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今后三年,是我区“金财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自治区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严格遵循自治区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金财工程”建设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的紧密融合,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