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办通过听讲座,学文献,演讲等形式开展了“解放思想与衡阳发展”大讨论活动,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看法,经综合汇总,形成如下建议:
一、以信息化主导新型工业化
一是建设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园。以信息化主导新型工业化既是新型工业化的最大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方式。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化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以信息化主导工业化可以加快我省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和能源的消耗,转变为依托信息和知识的推动,使我省在工业化过程中,走出一条高资本产出效率、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通过建设专业园区,加速扩大信息产业总体规模,这是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承接信息产业转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现有园区内的泰豪、镭目、北方光电等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扩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试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传统产业、应用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之间的合作联盟,促进与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的互动发展。
三是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省委、省政府专门设立了省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第一、二批资金共9000万元已落实到位。此外,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从去年起,每年认定50家全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企业,每家企业每年安排10万元试点专项资金,目前第二批试点专项资金已经安排到位。建议参照省里做法,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一方面用于扶持信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用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强力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
二、以深化应用推进电子政务
一是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办公。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要依托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在全市党政机关中推行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交换、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等系统,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地预防腐败,从根本上扭转机关工作作风,真正建立起高效的政府、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特别是要按照周强省长要求和文雄书记指示,尽快实施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在线办理项目。
二是高度重视党政门户网站建设。周强省长指出,加快以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的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建议之一,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门户网站建设,把门户网站作为政民互动、网上办事、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
之二,建立党政门户网站政务信息与党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在新闻采访方面,将党政门户网站与党报等其他媒体同等对待,授予其新闻采访权,以便及时跟进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报道党政领导的活动,并将新闻网、日报、电视台、有线台的新闻版块与党政门户网站的新闻类栏目相结合。
之三,强烈建议我们省委部门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官员和工作人员彻底解放思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中“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之规定,主动为党政门户网站提供信息保障,而不是将“保密”无限扩大化,如市领导的简历,领导在公众场合的讲话,一些工作简报等等。
之四,要树立各单位共同办好门户网站的理念。通俗地说,党政门户网站不是我们信息化办一个单位的网站,而是我省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各党政机关“唱戏”的一个平台,信息化办是搭台的,跑龙套的,“戏”唱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在于演员的演技和专注的程度。因此,门户网站建设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办出代表衡阳形象的、有份量的、百姓喜爱的网站。
三是严格规范信息工程建设行为。各单位都有搞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导致重复建设相当严重,任何部门想建就建,领导想批就批,信息化建设杂乱无序,所建项目都不能互联互通,这样全市共建成了过百甚至几百个信息孤岛,且全部视为各自的家珍,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建设愈演愈烈。按照有关法规和国、省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信息安全工程和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工程,在报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前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建议实行信息化建设项目报批、审核、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制度,做到没有经过主管部门论证审核,审批部门不审批,建设单位不建设,财政部门不拨款,信息化主管部门不验收,而且不准投入运行。对违规建设的单位,市监察局要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建设。
四是尽快建立信息化资金管理机制。目前,全省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投入偏低,重点不突出,谁叫得凶就给谁,不管有用无用,凭关系、凭权力、凭感情投入现象严重,导致信息烟囱随处可见。为对全市信息化建设投入有个总体把握,杜绝以此名义套用财政资金或将信息化建设资金挪作他用等现象,建议参照科技经费和发改委项目经费的管理方式,对全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资金由财政部门拨到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拨付,统一发放,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
三、以政企合作实施新农村信息化
1.设立信息化站和信息化点。中央近三年来的一号文件都要求,要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湖南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加快新农村信息化进程,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发展,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目前,我省周边部分地区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面,并形成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当中共性的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信息化站(点)。信息化站(点)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载体,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先期在条件好的乡镇建立信息化工作站,在经济较发达的试点村建立信息化服务点。设立村级信息化服务点可以通过四种模式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择:一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场地和基本闲置的设备;二是选择村委班子中条件较好的农户,设立农村信息化示范户;三是选择村里有实力的企业,设立农村信息化示范企业;四是利用电信公司在村里的代办点,设立农村信息化示范点。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统一授牌。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免除信息化工作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规费。
2.整合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各级政府和农业、劳动、科技、文化、民政、水利、医卫、畜牧等涉农部门及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予以整合,以“衡阳市新农村网”的名称作为市农村农业门户网站挂在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上,及时汇聚国内农产品商务信息,打造产、供、销于一体的信息数据库,以统一界面面向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3.举办农村信息服务推广活动。举办农村信息化服务论坛农村信息化现场讲座,组织对农民开展“三会三能”(会打字、会上网、会发布信息,能搜索信息、能收发邮件、能收发手机短信)的信息能力培训等。
四、以规范津补贴促进经济环境优化
规范津补贴,我省一直以来都是规定数额,财政负担一部分,单位自行负担一部分,以至于造成单位负担的部分,有钱的单位可以足额发,没钱的单位差额发或者不发,“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是国家公务员,苦乐不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机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机关工作作风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有的单位以“发足津补贴”为由拼命地利用职权变着法子收费或集体“寻租”,而且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声称,他们也是被“逼良为娼”。都说衡阳经济环境不好,天天都在喊“治理”,可一直走不出“边治理边扰乱”的怪圈。我们认为若财政能够全部负担津补贴,职能部门就少一条乱收费的理由,对治理经济环境和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樊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