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PK纸依赖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因为要发几个文件到天南海北的不同单位或网站,就想着用现成的QQ和电子邮件一一发出,结果,多数网人的第一反应,要求还是用纸传真发一次。哎,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无纸化办公真就这么难啊?就连号称以网络传播为业的网记、靠计算机谋生的网人,今天都离不开纸了?当然,对方的理由大多是:需要领导签字批准,而这个过程需要在传真的纸上完成。
  
  无纸的古代,是否我们的先人就无法生产生活了?今天,在老祖宗的四大发明辉煌两千多年之后,中国信息时代终于姗姗来迟。但仅就纸而言,今天的人们,好像还是无时无刻不依赖着这个记载文字符号的载体——纸张。
  
  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并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存在形式和娱乐方式,也不断重新定义着世人曾认定的某些视觉和听觉标准,不断刺激着人们想象力的极限。比如,过去通讯方法的简陋和交通的不便,空间的距离成为人与人联系的巨大阻隔,于是“家书抵万金”,普通的纸张也就成了“金”。而如今,电话、手机短信、视频聊天等快捷、便利的通讯手段日益普及,曾经“抵万金”的纸家书——这种慢且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原始交流工具,和鸿雁一样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了。
  
  仔细想来,有关纸的传说和故事,中华民族可是比地球上任何民族都无比的引为自豪的。从发明纸到纸崇拜,纸依赖到为纸自豪,绵延千年。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一个大大的场面,一个中国在世人面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有关纸的发明和使用的宏伟画面---缓慢展开的巨大的中国画轴。紧接其后的也是与纸有关的“活字印刷”表演,还有几千表演者手捧竹简“大书”——纸的前身,高声朗诵中国先人孔子的什么名言。
  
  今天,在许多场合,所有单位和办公室,以及家庭,离开了纸,简直就不可想象,从报纸、文件、图书、刊物、包装装、纸币到手纸。而老百姓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机关部门,一年到头就围着“纸”忙:买纸——送纸——写纸——印纸——寄纸——收纸——卖废纸。有关人员年年月月循环反复,不亦乐乎。而报馆、出版社等用纸大户,经常因为纸浆涨价,而把负担转移到大众身上。真不知道古人在没有发明纸之前,这些“纸事”是利用何物完成的?
  
  由于天天泡在网上,又几乎天天听见政府部门要实现数字化、无纸化、信息化的伟大号召,就一直在想,要是离开了纸,今天的人们生活究竟会怎样?
  
  人类的“纸依赖”,是否会也像今天若干病人的“药物依赖”一样,离开了药品就活不下去?恐怕不会吧。
  
  无纸化,当然并不是消灭纸。人们看到,高科技的“神七”载人飞船中,作为简单便捷的记录载体,茫茫宇宙间的航天员们也在摆弄一张张纸。
  
  不管怎么说,我以为,聪明的古人,既然可以以绳代纸“结绳记事”;可以以竹代纸“竹简刻字”;在发明了所谓的“纸张”并传承了几千年之后,终将也是可实现所谓的“无纸化”的。而这个“无纸”,只不过是纸的形式,由另一个新的载体--“信息纸”替代而已。就如同众人看到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上表现纸张的巨大的中国纸画轴,实际上也是依赖高科技的巨大的电子屏幕展现、表演者在此大“电子纸”上描绘中国画的。
  
  毕竟,记录并传承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同样可以是信息化的电子文件,互联网化的数据显示,而这个“信息纸”,应该更符合环保,更合适人类生存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为了环保,全国大大小小的商场,不是也开始了“限塑料袋”的行动嘛。塑料包装袋从无到有,泛滥成灾,想必也将再到无的。而“纸”的发展利用史也应该差不多吧。
  
  实际上,大规模用纸也在逐步减少。现在人们开始使用的电子钱包、信用卡、QQ即时通、手机短信、网络博客,不都是纸张的替代吗?古人曾使用的“纸”(木、石、陶、瓷、皮革、金属质材)同样让后人看到了古代的篆刻、壁画、雕刻、印章、竹简书法。若干年后记录人类文明与发展成果的“纸”,完全可以是“信息纸”。而使用了几千年的纸,比如线装书,更多的作为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保留于各类博物馆、艺术馆、或在一些还需要的场合,供某些人利用和欣赏。
  
  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人类所有文明进程基本理论支撑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纸张的利用发展上,恐怕就要在“纸”的更新换代上,真正走出无纸张化办公这一小步。
  
  落实节能减排、呼吁绿色环保,眼下对大多数普通的城里人来说,举手之劳就是少用纸,不用纸,就像“限塑”一样,从个人“限纸”或“无纸化”做起,从使用互联网等“信息纸”开始,逐步替代老祖宗发明的物理纸张。以减少因生产纸张形成的森林等自然资源消耗,以及链带的大气、水源等污染。这样以小见大的也才可叫作“可持续发展”吧。这可比空喊某些大而虚的口号实在得多。若干年后,我们在来看“无纸化”这事,就可能明白,今天走出了这一小步,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可能会是一大步。
 
[作者:翔云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