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还需充“电”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许泳 

“在巴西,政府采购中运用电子化手段的占70%多,比我国电子化的程度要高。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历史还很短,与欧美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不过,这正说明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日前,由中国财经报社和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共同举办的《政府采购法》实施5周年暨政府采购电子化座谈会上,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一处副处长李承双如是说。

《政府采购法》实施5年来,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策目标也由单纯的节约财政资金、反腐倡廉转变为发挥政策功能、落实宏观调控。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具体操作还略显繁琐; 另外,相关法律之间的规定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这更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要利用电子化手段。”李承双认为。

电子化乃大势所趋

今年2月,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首度对外公开提出,中国政府正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大电子化采购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如何将电子化手段与政府采购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新制度与新技术有着共生的特点,人类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与技术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财经报社总编辑姚中利在致辞中强调了政府采购电子化的重要性。利用电子化手段实施政府采购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趋势,姚中利认为,政府采购电子化包含了几方面内容:

1. 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现了制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政府采购本身是个全新的制度,新制度对新技术有强烈的需求,下一步政府采购的发展中,它会需要更多电子化手段来支撑。

2. 电子化是符合中国当前政治改革趋势的,它使整个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克服“单通道”信息传输的缺陷,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3. 电子化政府采购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领导的决策系统来推广。

由于政府采购业务从制定计划到最终的实现,中间要涉及不同级别的单位,经历各个环节的审批、组织和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采购事务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采购信息自动化发布与处理,同时可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工作透明度。

电子化政府采购改变了传统采购的操作流程,通过互联网和专业电子采购系统将政府采购移植到了新的平台,从而解除了地域和时间造成的物理障碍,使得信息能够更透明、更有效地流动,解决了传统采购因重复性和繁琐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不仅节约采购成本,而且具有降低采购风险、缩短采购周期等优点。在这次政府采购电子化座谈会上,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和北京市财政局的相关领导都以各单位的切身体会给电子化政府采购做出了注解。

网上采购初见成效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下简称采购中心)的电子化进程可以映射出整个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道路。

2004年1月10日,采购中心网站正式开通,最初涉足一些信息发布和在线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购中心不断调整需求,用了近3年时间,建设了中央政府采购网的执行操作平台,目前实现了网上采购、协议供货、信息发布、信息统计、档案管理、在线服务等功能。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一处处长吴正合回忆说: “以前采用传统采购方式时,如果通过纸质询价,3家以上的报价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再加上采购人的需求五花八门,传统方式的低效率遭遇了尴尬。采用电子化采购平台后,符合条件的厂商都可以在网上报价,公开透明。采购人提交需求并发布到网上,供应商只需在截止时间前上报价格和性能,用户就可找到符合需求的产品,按最低价成交,轻松快捷,并且堵住了一切腐败的可能。”

采购中心的电子化平台可以用“一网三库五个系统”来概括。“一网”,就是中央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门户网站——中央政府采购网。“三库”包括采购人库、供应商库和商品库。其中,采购人库拥有所有中央采购单位的详细采购信息,采购人也可以用这个系统实现从项目委托到合同验收全流程的采购活动,目前有上万户网上注册的采购人。 供应商库则网罗了所有参与中央政府采购活动的各类供应商的详细信息,登录这个库,供应商的行业、资质、规模、产品信息一应俱全,供应商免费注册入库,还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参与各项中央政府采购活动,目前约有1.7万个注册供应商。商品库搜集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商品信息,这里的商品信誉良好,价格优惠。

“五个系统”,是采购中心将法定政府采购方式与中央集采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开发出的5种网上项目操作方式。网上协议供货系统是最早开发出来的,通过这个系统,采购人可以轻松方便地在网上直接采购纳入协议供货范围内的采购项目,系统实现了网上投标、评标、自动公告、自动生成合同文本和货物验收单,以及信息统计等功能。

“采购额中网上实施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目前中央政府采购网有1300万访问量。”吴正合介绍说: “国管局采购中心的十一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电子化步伐,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充实数据库。预计二期工程建设后能同时支持20万以上用户同时操作,商品种类达1000万种以上,二期工程将在明年完成。”
 
分页标题

节约率3.7%来之不易

如果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正在摸索一条电子化通途的话,那么北京市政府采购则已经在电子化进程中尝到了甜头。在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2007年政府采购数据中,节支率为3.7%,公开招标比例达到了90%以上; 而其他地区的节约率则都在20%左右。北京市的政府采购节约率如此之低,难道它的节约力度真不如其他地区吗?

北京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吴路岩处长给出了解答: “2006年,北京市政府采购的节支率是4.52%。为什么北京市的节支率在逐年下降呢?这正说明随着采购的规范化,借助电子化手段,北京市政府采购在预算编制时就相对比较实际了,杜绝了一些预算金额虚高的现象。因此节约率自然就降了下来。”

首先,北京市财政局从制度上规范了评审流程,推出了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办法,工程类项目要评审后才能立项,从而卡住了一些不必要的项目,进一步实现了政府采购预算做细、做实、做准; 其次,北京市财政局建立了统一项目库、预算项目信息库,北京市预算单位和预算处室都可以通过网络审报项目,每个项目的评审过程都有跟踪记录,评审报告的反馈意见也会回到数据库中,加强了管理力度; 最后,北京市财政局通过机制实现了信息公开,从2007年7月开始,北京市政府采购项目都要公布采购预算,而国内大部分省市的政府采购预算是相对保密的。公开预算有利于投标方合理估算项目,从而降低投标失败率,保证了交付质量、降低了违约率,避免低价恶意竞争导致的不良现象。

北京市政府采购在全国来说实施得较早,从1997年开始,走过了10多年历程。政府采购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从1997年的两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亿元,平均每年有80%的增长速度。吴路岩总结说:“政府采购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监管手段逐渐创新,实现了全方位监管,采购手段也向多样化发展。” 北京市目前已形成覆盖市级163个一级预算单位、1367个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信息资源系统,以此为依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实现了全过程监控。而每年的审计监督,也是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细节决定成败,北京市政府采购工作的改革把制度落到了实处,正是一些细节的可执行规则的制定,让电子化道路如此通畅。” 吴路岩感叹道。

电子化通途任重道远

虽然政府采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还受法律环境、技术手段、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现行《政府采购法》尚未对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进行明确和规范,很多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和出台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仍处在无章可循的阶段; 另外,对采购人、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等也缺少电子化招投标所需要的严格管理制度。

国际关系学院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张澜涛教授认为,目前电子化推行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政府采购电子化程序的规范、电子采购文件的制作、电子注册及数字签名法律效力的认定、政府采购电子化安全标准等。从中央层次来看,《政府采购法》是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立法基础,但从地方层面来看,很多地方还是当遇到具体问题时,通过下发一个文件来解决,地方立法均为暂行或试行办法。多数法规对进行网上采购时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缺少相应规定,对电子化采购中发生的投诉处理无明晰的条款; 另一方面,也没有考虑实行政府采购电子化后对缺乏技术手段和电子设施的供应商如何援助。张澜涛介绍说:“电子政府采购的标准包括采购流程、商品目录、专家分类等尚缺乏全国规划; 电子政府采购的数据尚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是需要下一步积极探讨的问题。”

除了法律环境的完善外,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技术上的支撑也不可或缺。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为电子化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副总经理张纪雄介绍说:  “在政府电子采购平台上参与活动的包括政府部门、供应商、支付公司、物流公司等多个角色,电子采购平台涵盖了询价、订货、竞标、评标、签约、审批、支付整个流程。”

张纪雄认为,政府采购是一条很长的委托链条,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它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实施成本、委托代理成本、监督成本、控制成本和剩余损失。而制度与信息则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两大途径,信息化是制度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政府采购电子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公众,在电子化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公开,而公开的结果就是要进一步依赖电子化。由此建设的一体化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便于实现与财政预算编审、国库支付、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的紧密衔接,从而积极推动财政业务信息链的形成。

链接

国外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状况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电子化政府采购试点,有的已初见成效。德国要求从2006年1月起,联邦一级政府的所有通用货物和服务必须通过政府统一开发的电子平台采购。电子签名在欧盟全体成员国之间已合法化,欧盟进入到全面推进电子签名阶段; 电子签名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采购电子化及电子商务等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联合国各采购机构建立了潜在的供应商数据库,便于用户方便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联合国的14个主要采购机构联合建立了一个可供所有联合国采购官员使用的全球市场网站,用来发布采购指南和最新的招标信息,提供供应商注册表格和表达意向的表格下载,以及网上注册等。

韩国已形成了由电子招标、电子订货、电子合同和电子支付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墨西哥于2003年实现政府采购的网上订货,如今电子化政府采购占总采购量的70%以上。各个国家推行电子政府采购的模式不尽相同,但都认识到了电子政府采购作为一种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障碍,增强了采购信息透明度,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规范了采购行为,在政府采购管理和实践中,运用电子化手段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