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军分区加强信息化建设纪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陈沙沙 胡勇 吴林红 本报特约记者 张军有 
 
     
    打仗,谁先抢占制高点,谁就赢得战斗的主动权;备战,谁信息化建设走在前,谁就会在未来战争中多一分胜算。基于这一认识,安徽省马鞍山军分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战备、训练等各项工作。同时,他们也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收获了诸多体会。
    建网,着眼履行使命

    面对奔涌而来的信息化浪潮,是站在岸边当观潮者,还是勇立潮头做弄潮儿?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加强新形势下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使命,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来支撑。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推进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开始,有的单位还转不过弯来,把信息化喊在嘴上、写在纸上,作一般性布置、搞象征性建设。对此,军分区党委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强化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要求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响应,转变思想观念;带头钻研,掌握新技能;带头实践,在指导上下功夫。

    “为建而建者,或是虎头蛇尾,或是无声收场;为用而建者,才能充分发挥建设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该军分区党委提出“加强总体设计,着眼现实需求建设”的思路。他们从军分区特点和战备、训练实际出发,构建了信息化建设体系。即统筹军分区部队信息系统和马鞍山市国防动员信息系统“两大系统”建设,坚持平时与战时、作战指挥与教育训练、部队管理与日常办公“三个结合”原则,建设军事综合信息网、指挥自动化网、训练专用网、国防动员信息网“四个网络”平台,普及指挥控制、教育训练、部队管理、电子军务、安全保密“五类应用系统”。

    应用,谋求质量效率

    2007年9月,该军分区指挥训练网建成,当即投入军事演练试用。经全过程、全要素、全员额、高强度的运行,军分区上下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全体参演人员倍感振奋。军分区党委趁热打铁,依托成熟技术搞集成,谋求质量效率最大化,引导各级在信息化平台上施展才华。

    信息化建设像一个火车头,把各项工作都带起来了。值班业务处理系统、办公综合信息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军分区每建设一个系统,都坚持以应用求深化,做到用一个普及一个,并不断完善多样化应用功能,及时为部队建设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

    这个军分区做出一项规定:“凡是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的工作都要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否则不予审批,责令重办。”随后,军分区又通过采用多媒体交班等硬性措施,来推动人人使用信息化手段,在实践中提升运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前,几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人脑+电脑”,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信息化手段高效便捷,使许多干部、职工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军分区司令员蒋礼国说:“从命令式、口号式领导转变为键盘式、按钮式指挥,我们每个指挥员也都在不断‘升级系统’。”

    信息化手段运用得越多,人与信息化结合得越紧、工作与信息化融入得越深,信息化对部队建设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近年来,军分区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训练方式向网络化转变,指挥手段向自动化转变,目标管控向可视化转变,日常事务处理向无纸化转变,组织领导向平台化转变,部队管理向精确化转变。

    目标,提升战斗力

    今年4月,省军区在马鞍山军分区召开了战备规范化建设观摩会。该军分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省军区领导和机关充分肯定。站在新起点上,军分区党委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战斗力建设为根本”的发展目标。

    军分区政委陈颖书说:“要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必须大力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人才。”为此,军分区先后12次开办培训班,集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信息技术。他们还制定下发《信息化技能达标评定标准》,从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战备、训练、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手段运用,一一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军分区又对战备值班、教育训练、安全管控等6个方面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初步建立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在安全管控方面,军分区实行24小时开机录像,并每天对录像情况分析一次,每周一汇总作为军分区大交班的内容;并规定公勤队、武器库等“小远散”单位,每天必须上网登录值勤、工作、学习情况,使各项管理不断规范化、精细化。

    9月上旬,该军分区“分布式对抗演练网络平台”投入试运行。这个平台主要承载战时城市管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等三大类课目演练,不仅可以组织人员进行网上处理危急事件模拟训练,还可以为指挥员进行网络指挥提供便捷平台。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两级机关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市民兵应急分队、专业分队闻风而动,演练处置突发性事件课目。演练结果显示,马鞍山市民兵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