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薇薇   

  廊坊是河北省一个新兴的中等地级市,人口约400万,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地级市居中,电子政务建设一直未见多少上佳成果。然而短短几年廊坊电子政务却变成一匹黑马,一下子跑到许多新兴城市的前面。

  廊坊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始于四年前成立的廊坊信息产业局、信息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信息办调集了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组建了信息资源办,拉开了发展的序幕,这几年信息办成功地推动了政府公务网建设、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及数字化城管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使廊坊电子政务建设后来居上。

  统一的公务网平台

  市财政2006年开始投入290万资金,年底即完成的廊坊公务网络平台一期工程,纵向联通8个县市,横向连同64个政府部门。此公务网有154兆的互联网接口,分别接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的主网上,统一的公务网成为廊坊市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07年7月,公务网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全市统一的公务网成为廊坊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第一级台阶。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2007年初,廊坊市监察局会同市信息办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方案》,市财政投入290万支持该项目建设,同年9月该项目列入全省第一批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并于12月底完成开发投入试运行。该项目覆盖了全省49个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共有398项行政审批及办事业务建立起电子监察与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实现了外网“一站式”受理与反馈及内网“一网式”审批与统一检查等重要功能,并实现科学、规范评价。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廊坊电子政务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2007年6月,廊坊市长率队到北京学习东城区数字城市管理的经验,决定依托市公务网平台建立本市的数字城管系统,在市领导的催促下很快成立起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推进这项工作。12月17日廊坊数字城管系统顺利开通,覆盖市中心区60平方公里和开发区20平方公里规划出228个网格,由156位监管员监管责任网络。该项目只用了5个月,使用经费只有900万元,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经费节约上都远远跑在了在同类城市的前面。

  廊坊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尚不十分发达、政府财政基础也不够雄厚的新兴城市,电子政务何以能在不到四年时间取得如此的成绩呢?电子政务的成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外部的形势、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合作,其中信息办的工作模式、风格与理念也发挥很大的作用,记者将着重从信息办的工作视角探讨廊坊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的原因。

  简朴的廊坊模式

  廊坊电子政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简朴。简朴是信息化走向成功的捷径,一切重要的成功皆源于朴素的想法,保持俭朴的信息化风格在财政不充裕的新兴城市尤为重要。新兴城市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政府的经费非常紧张,资金约束是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时时考虑的问题,一如廊坊信息产业局长于慈远所说:在我们这样的地区是交不起学费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成功,一次失败会很多年都恢复不过来。

  简朴的信息化模式在推行中遇到了极大阻力,简朴被认为是缺乏魄力。廊坊市信息化开始阶段,有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因为从不切合实际的需求开始,到众所周知的原因逐步把项目逐级放大,使本来应该可以推动和实施的项目被实际的财政支付能力所困扰,最终因为资金问题使项目不了了之。

  造成政府项目预算不断膨胀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对部门信息化项目的规模和技术方案及资金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督,建设规模和实际需求不符,多花钱对小部门有利;原因之二,是IT企业在宣传上的误导。出于利润的考虑,IT企业常常在推行过剩的功能,那些既怕负责任又缺少主见的干部也会膨胀预算,大量浪费由此而生。奢华的信息化成为人们不敢否定的皇帝的新衣,简朴的信息化方案反而是外行。廊坊信息办如同那个敢于道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孩子,指出只要抓住核心功能精打细算,完全可以用几分之一的经费完成同样的任务。

  简朴的信息化模式对于廊坊式的新兴城市尤为重要。这类新兴城市经济基础差、业务量成长周期较长、应用机会少,投资必须极为慎重。信息化一步到位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应用需求跟不上,一步到位非但抓不住主要矛盾反而会拖延进度带来混乱,完善的系统应当伴随着主流业务成长而逐渐成长。

  简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信息化的捷径,对于经济发达、经验丰富、财政经费充裕的地区同样适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经费充足、应用机会多、业务量大、信息化容易取得成效,恰恰越是发达地区信息化的方案越是在精打细算,因为简朴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责任心,而奢华却是一种愚昧,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也是这种理念。

  定位准确的突破口:统一公务网平台

  廊坊信息办对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突破口提出三条很实际的标准,一是财政有能力支持,二是能够取得最大外部效用,三是在全市各业务系统应用中有着最高的共用率。按这三条标准衡量,全市统一的公务网平台成为最佳的突破口。实践证明信息办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务网平台已经对全市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起到了明显的加速作用。

  廊坊公务网平台一开始就显出了节约通信费的作用,市财政对此极为看重。公务网之前由条条布这样的建设方式会使置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都是需要单独向电信运营商租用线路的,在发达地区因业务量大这样分别租线、单独建网的建设模式问题并不大,但在业务规模小而经费紧张的地区,这样的建设方式会使通信费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廊坊信息办成立后的第一个文件就是规定政府各部门的线路租用合同期只有一年,为公务网建成后的统一租线扫除障碍,节约通信费是廊坊财政局欣然见到的第一个成果。

  廊坊统一公务网平台的另一大贡献,是为各项业务系统带来诸多利捷,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环境、知识、经验及服务统统可以共享,大大减少了应用业务系统建设的麻烦。通信环境的搭建是大多数电子政务系统绕不开的难题,而这个难题被统一公务网平台承担了,使各应用部门能够将精力集中到业务内容开发之中,迅速打开局面。

  廊坊的实践证明最能加快电子政务进度的因素并不是资金与设备到位而是知识与专业人才到位,统一公务网平台与信息资源办已成为各电子政务项目提供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渠道。

  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表明,拥有统一网络平台及专门服务队伍的地区,其业务发展就会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公务网络平台与专门的服务机构成为有效的知识资源的积累与推广应用机制,这种资源积累机制与共享机制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的关键。

  让业务部门站在闪光灯前

  正确的定位是信息办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信息化主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良好合作是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电子政务应是业务部门的长期本职工作,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这项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信息办的贡献主要在于初期技术上的指导与帮助,其作用是阶段性的,业务部门才是电子政务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业务部门站在前台引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才有会成功。

  让业务部门走上前台是一个战略问题,廊坊信息办的正确定位执行了这一战略,促进了与业务部门的合作,保障了业务的成功。他们的审批监察系统就是依据监察局的积极推动而顺利进行的,数字城管系统则是依靠市数字化城管小组来推动的,数字城管的业务负责人与信息办在一起摸爬滚打几个月,默契的配合使廊坊的数字城管登上高速列车。

  各地电子政务的实践都表明,对电子政务的成功性而言,政府部门间协调的难度远高于技术的难度,成功的电子政务总是伴随着政府工作改革而行。廊坊信息办十分清楚自己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要站在全市信息化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邀功、不谋利,以自己真诚尽职的工作精神赢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起良好合作的环境,合作关系是发展电子政务重要的行政资源。

  信息办主任于慈远强调:信息办最重要的作用是把服务送到位。信息资源办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单位,它是信息办领导下的一个技术支持、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机构,资源办要帮助业务部门建系统,管设备,为业务部门做技术服务而不是替人管业务。信息资源办是搭台子和托台子的,业务部门是台上唱戏的,闪光灯要对着台上的演员,让他们出彩。

  一个机构是否有生存力直接取决于服务意识,一个机构的价值是由其外部贡献决定的,服务意识与存在的价值是成正比的,有些信息部门不甘于当好配角,总是希望占据一个中心位置,希望其他部门把信息资源集中起来,以自己为中心开展业务,不去考虑怎样为业务部门带来具体的帮助,这就无法获得业务部门的真正支持,自然也就谈不上成功。因为有了良好的服务、支持手段和良好的信誉,才能使取得各政府部门的信赖,才能使部门的业务流、信息流向公务网络平台聚集,才能有数据可交换,才能够使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无障碍共享。所以,甘当配角是信息办工作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廊坊电子政务建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资源积累机制使电子政务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电子政务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长期业务机制,起跑时的快慢并不关键,信息办主任于慈远说:“信息化建设早一步晚一步并不重要,慢一步可以有后发优势,可以吸取先行者的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从而发展得更快”。

  信息化作为一项长久努力的事业,决定其快慢的关键因素是能否有不断自我加速的机制,其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积累学习的过程,谁学习得快、改进得快,最后发展就快。信息化的知识资源积累机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还包括工具、环境及系统资源。谁更善于积累这种知识资源、更善于利用其形成新的生产力,谁就能跑得更快。

  廊坊信息化建设能做得越来越好与其正确地首选项目有关。他们选择统一公务网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公务网的共享性最高,其建立的通信环境、设备资源、软件及知识在日后诸多的项目中能更多地发挥作用。先建设公用性强的信息设施能够有效地提升今后的信息化生产力,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能力的积累与扩展并不是指设备简单的增加,而是要创造知识、设备、环境、软件的有机组合形成信息化生产能力,其核心是要有人来组织的,人的思想才是将各种资源串联成生产力的灵魂。没有人的认真筹划,再多的设备也无法构成生产力。资金能买到设备却买不来配套环境及生产力,人们头脑中的资源积累的意识与行动计划比资金更重要。信息办主任于慈远多次强调,每一项工作都要为下一步的业务发展做好铺垫,要预见到下一步业务发展需要什么功能而提早一步做准备。在业务建设的同时有意识地完善信息化的工具及基础设施,这样就能把下一项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财政经费不充裕的新兴城市不必奢望信息化系统设备的一步到位,廊坊信息办认为仅有资金与设备到位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知识、经验、应用环境的同时到位。这些到位需要有成长的时间,特别在新兴城市应用需求的增长更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步到位的平台环境既不现实也会造成浪费,不如起步小一点再依据本地区业务的成长的规律不断扩充完善的系统能力。

  有效的知识资源积累机制是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快的内在基因。自觉认识这一点并主动地建立这种机制是廊坊信息化建设越做越顺的原因之一。

  营造信用,营造支持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改造工程,其成功不仅需要有资金、设备和技术资源,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外部支持合作的行政资源。如何营造外部的支持环境是对信息办工作的严峻挑战,它比解决技术问题要困难得多。

  电子政务涉及的合作是多方面的,远非关起门来就能推进,它是政府工作模式的改革,没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很难成功,任何一个单位的不予合作都会增添额外的行政成本。营造各方面合作的重要措施是建立自己的信誉信用并且取得信任。机构的外部信誉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调动社会资源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信用是机构争取外部合作、外部支持的先决条件。

  廊坊信息办的三个信用理念是财务信用、服务信用、任务信用。

  财务信用是最为敏感的信用,任何失信于财务的机构都会给其发展带来重重的障碍。财务信用决非靠信誓旦旦来实现,它是靠认真地为财政部门节约每一个铜板建立的。廊坊信息办在数字城管的建设中,尽管政府已准备了3千万项目经费,但是信息办只动用不到1千万就圆满地完成预期任务。信息办自成立开始就在每一个环节上力求节约,一点一滴的努力为自己积累起良好的财务信用。

  信息办在政府各部门中的服务信用是凭籍认真负责的服务工作来实现的。信息办不邀功、不谋利、服务到位,使合作者收益,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服务信用。良好的服务信用会带来今后合作的流畅,它是提高将来工作效率的铺垫。

  通过认真完成市领导提出的重大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办建立了在领导心目中的信用。信息化建设在许多政府领导中印象并不好,只要提到信息化建设就意味着投资很多,效益却很模糊,许多政府机构信息化的支出已经超过办公楼维修费,被社会称之“资金黑洞”。廊坊信息办通过认真完成几项重要的信息工程,在市领导心目中建立起任务信用,这种信用使市领导为信息办安排的业务越来越多,信息办的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

  一个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做得好有社会的因素、上级领导的因素、技术的因素、知识积累效率的因素、政府各部门合作的因素,其中合作支持的因素尤为重要,却往往易被热衷于技术的领导者所忽视,这是信息化工作不成功的一个常见原因。营造支持与合作的环境并非技巧问题而是一个基本价值观的问题,信用是营造支持的主要资源。建立信用依靠的是人的基本品德,是人的真诚。在信息化建设的马拉松赛跑中,谁会跑得最快呢?可以肯定的预测,最诚信、最肯于服务、最有责任心的人是最终胜出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创造信任、创造支持、创造合作,从而能够长期有效地利用各种行政资源。这应该是廊坊电子政务能够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