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符廷贵,辽宁省盘山县人,1944年8月出生,1963年12月入伍,历任干事、秘书、副处长、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现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上将军衔。
第一次到防空旅,我的眼前一亮
2001年7月,我调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上任后,我一边熟悉情况,一边和同志们一起思考着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部队转型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与军区机关座谈时,政治部的二级部长们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集体单位到个人英雄,给我介绍了北京军区大大小小几十个典型。像“大功三连”、李国安、孙凤阳、邹本兴等等,我都非常熟悉。这些重大典型,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我们想,要适应军事变革的潮流,带动和促进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照军委、总部和军区党委的指示要求,树起新的标杆,探索新的思路和经验。
不久,防空旅的事迹摆到了军区领导机关的面前。干部部门说该旅人才建设有声有色,宣传部门说他们创新理论学得好,训练部门对防空旅的科技练兵赞赏有加,组织部门总结的他们抓基层的经验也很过硬。我们想,一支能让众多部门都十分认可的部队,一个方方面面建设得都很好的单位,一定有他值得发掘的东西,有他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契合点”。防空旅,也许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一只“领头雁”,可以在引领部队特别是旅团信息化建设上带个好头。于是,对这支部队的建设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关注,对来自这支部队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思考,对这支部队指导和帮助也有了更大的力度。
2003年底,我走上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的岗位后,一直想深入了解防空旅,寻找心中答案的客观性:防空旅到底怎么样,能不能立得起来?春节刚过,我就带工作组下了部队。一路走来,各单位的工作各有千秋,但与心目中的“领头雁”相比,总感到还欠缺点什么。
2004年3月22日,我第一次来到了防空旅。一坐进会议室,现场的氛围就感觉不一样。10名常委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点着鼠标谈情况,噼噼啪啪做记录。早就听说他们有一支7名博士、47名硕士的人才群体,常委中有7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旅长、政委都是作战指挥学硕士。百闻不如一见,果然非同一般。
下午,我首先来到旅里的军官训练中心。这里看不见雷达旋转,听不到战车轰鸣,却感觉到一阵阵紧张的气氛。时任旅长薛爱国坐在模拟操作台上,瞄准“敌机”,果断按下红色发射键,一枚地空“导弹”呼啸着腾空而起,瞬间击落“敌机”。薛爱国给我讲,旅里铺设的是千兆网,预留了很多端口,通过信息技术嵌入,与其他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导弹在电脑上发射,文件在网络上批阅”、“一网打尽,无网不至”。我看了,心中非常高兴。
走出军官训练中心,又遇到了一件让人没想到的新鲜事。工作组在防空旅活动不到半个小时,大屏幕电视上已经开始播放我们这次调研的新闻报道,每个班排,每个角落,都可以通过电脑和电视收看,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暗暗称奇!
紧接着来到了文化活动中心,宽敞的台球室、健身房、卡拉OK厅、棋牌室,可以容纳两个营的官兵同时娱乐,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娱乐身心的空间。我想,对于成长在现代文明里的一代年轻官兵来说,传统的军营文化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防空旅将时尚、先进的文化载体搬进军营,开展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活动,无疑又是一个好主意、大手笔!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进办公楼时,时任政委杨俊兴拿出自己的智能卡,在电子刷卡机上轻轻一晃,“嘀”的一声,系统“验明正身”,大门打开了。他告诉我说,智能卡是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贴身用品,出早操、上下班、晚点名、请假外出等,都需要打卡接受智能管理系统的身份识别。
让我感兴趣的还有旅里的话吧、网吧和官兵的隐私柜。20多部地方长途电话,每一个都是隔音的独立房间;进行了物理隔绝和不良信息过滤后,互联网进了军营,再也没有战士去地方上网;在官兵的衣柜里设置了领导检查的“禁区”,可以存放个人的隐私物品。军委首长刚刚提出以人为本搞建设,这个部队就已经想得很细,做得很实了。
陪同的旅领导看我一直不说话,不知道这样干到底行不行,一个劲地看着我,想让我表个态。经过认真考虑,当走到导弹修理厂门口时,我对大家讲,原来对你们的情况虽有耳闻,但心里没底,今天一看,我放心了。如果所有旅团都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主动作为,逐渐达到你们这个水平,军区部队的建设必将迈上一个大的台阶。希望你们放心地干,大胆地干。
回到军区机关,我与时任司令员朱启同志及其他常委进行了沟通,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在军区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谈到,防空旅适应信息化要求强班子、育人才、谋发展,不断提高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做法,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普遍指导意义。对这个典型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培养。当时,经军区常委会研究定下两条:一个是请政治部董万才主任带工作组立即到防空旅,一边加强帮助指导,一边总结经验;另一个就是向总政领导机关汇报,争取进一步的帮助指导。
巧的是,一个月后的5月23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徐才厚同志到驻石家庄部队视察,军区建议首长到防空旅看一看。徐主任走到了防空旅的角角落落,越看兴致越高,还接见了旅里的博士、硕士。他最后对我们说,这个旅部队建设标准高,方向对,顺应了时代要求,顺应了军队发展趋势。总政领导的态度,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防空旅这把利剑,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过程
防空旅能够成长、发展起来,最根本的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他们不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02年2月,我到该旅所在的集团军宣布班子调整命令时,专门向集团军常委了解防空旅的一些情况,他们曾谈到,有的旅领导对分来的大学生干部不认可,对自动化办公手段运用不自觉,抓工作搞建设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当时我就讲,变革先要变思想,创新贵在观念新。现在部队建设中,这差距那差距,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滞后;这障碍那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思维方式陈旧。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防空旅始终把创新理论的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学理论、变观念、谋创新的经验多次在军区和集团军推广。2004年8月,时任旅长薛爱国和我一起参加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他在会上发言的题目就是《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瞄着信息化建设部队》。小组讨论时,我和政治部董万才主任不约而同地对他说:“你们旅这几年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得益于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得益于你们对创新理论学得好、用得好。”
思想观念的更新,还带来了他们视野和胸襟的开阔。2004年,旅里组织18名首长机关干部和基层营连主官,利用9天时间,到北京中关村、上海高科技园区、成都军区炮兵十八团等地学习取经、参观见学,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形成了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带动部队全面建设的工作思路,使旅里的发展逐步驶向了又好又快的轨道。
军区对防空旅的建设一直非常关注。早在1996年,军区党委就针对防空旅换装后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人才综合素质难适应的情况,确定每年拿出10万元经费,用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协调增加了高级技术职称的编制。防空旅乘势而上,与驻地军事院校和地方高等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晋才、钟山等17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实施名师带教;分批次选送专业技术骨干进院校深造,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有实力、有潜力的人才队伍,彻底摆脱了打靶靠专家、保障靠厂家,离不开“保姆”、甩不掉“拐杖”的现状。防空旅这些年变化大、进步快,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坚持人才先行,人才快行。我清楚地记得,2003年6月5日,军委郭伯雄副主席在全军人才建设座谈会讲话中有一段插话,高度评价了防空旅人才建设情况。当时他说,今天早晨我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北京军区防空旅抓人才建设的经验,感到非常实在,很有成效,如果全军所有部队都能像防空旅那样,我们的人才建设水平就能提高一大步。
防空旅驻防在两个营区,其中一个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原来差距较大。为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我先后两次去了这个距旅部40多公里的地方。第一次去的时候,正赶上下大雨,营区泥泞的道路上到处都是积水,那些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营房又矮又破,条件十分简陋。看到战士们工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推迟了原定的行程,和旅领导一起筹划新营区建设。当了解到他们在土地置换、资金筹集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时,我要求军区机关抓紧研究,尽快拿出解决办法,报军区党委议定。时隔一年半,我第二次到这个营区的时候,那些低矮的小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新营院。
近些年,各级先后赋予了防空旅全军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实弹战术演练和保障野战化试点、科学化管装等10多项重大任务,使部队得到了全面的摔打和磨练。他们在上级“露脸”的事不少,而我最关注的始终是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能不能经得起实战的挑战和考验。2006年军区在渤海湾组织首都防空演习,打消了我在这方面的疑虑。
实弹射击那一天,秋高气爽,朱启司令员和我陪同军委郭伯雄副主席来到现场。只见一枚枚导弹挟雷裹电,拖着道道白烟直插蓝天,一个个靶标在空中开花,导调中心一次次传来防空旅导弹命中目标的捷报。当导弹7发7中后,郭副主席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热烈地鼓掌。防空旅的阵地上,官兵们激情欢呼,他们把一顶顶草绿色的迷彩帽抛向空中。望着那一群欢呼雀跃的年轻人,我看到了防空旅发展的前景,看到了部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希望,情不自禁地给他们行了一个长长的注目礼。
防空旅走向全军,成为引领部队建设的标杆
对防空旅这个典型的宣传,我们思想上有所准备,但宣传的声势之大,产生的影响之广,超出了我们原来的想象。有几个时间节点令我记忆犹新。
2004年7月,军区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防空旅进行研究。
8月,军区党委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向防空旅学习活动的决定,《战友报》连续刊发50多篇稿件报道他们部队建设的经验。
9月,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军委领导班子作了部分调整。10月,新上任的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就视察防空旅,对这个典型作进一步考察。
11月中旬,总政李主任组织召开总结宣传防空旅经验动员部署会。4天后,总部机关人员和新闻媒体陆续进驻防空旅。
12月6日,军委徐才厚副主席专门对总结宣传防空旅的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需要旅团一级落实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全面典型,防空旅是继10年前成都军区某炮兵团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个重大典型,要把经验挖掘好、总结好。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防空旅最大的特色在哪里?它最为核心、最为本质的经验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这个典型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机关的同志在总结经验时希望听听我的意见。我说,这个典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最初的起源是它有一个好的传统,历史的种子开了新花;可贵的是它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拍;突出的是它有一个坚实的工作基础,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很“硬邦”。防空旅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总结防空旅的经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时代特色。在总部机关的帮助指导下,防空旅的经验概括为“瞄着信息化、主动有作为、科学搞建设、实干求发展”。大家都觉得这个概括很朴实、很深刻。
2005年9月6日,对驻守在燕赵大地的某集团军防空旅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向全军转发了该旅建设的经验,号召全军和武警部队向他们学习。翌年11月,胡主席又签署命令,为防空旅记集体一等功。
当军委文件转发了防空旅的经验后,我思绪万千,感触很多。这是胡主席担任军委主席以来,批准推出的第一个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先进典型,寄托了军委首长对军区部队的信任和希望。这个典型出在北京军区,我们要带头把这个典型的经验学习好、运用好,在推动部队建设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此,军区常委认真学习军委文件精神,专题研究了进一步掀起学习防空旅热潮的具体措施。随后,军区深入学习防空旅按照信息化要求加强基层全面建设座谈会在防空旅召开,对开展向防空旅学习的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在《战友报》、军区政工网上设置专栏,进行深度宣传报道;指导战友文工团创作了一台反映防空旅事迹的文艺节目《时代先锋》,进行巡回演出;组织全区其他单位到防空旅参观学习。各部队积极响应军委和军区党委的号召,迅速形成了学习防空旅、科学谋发展的声势和氛围。
军委徐副主席、总政李主任观看了《时代先锋》的演出后,高兴地对我说:“你们创作的这台节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贴近时代,对学习宣传防空旅的经验非常有意义。”当时,国防大学正举办全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高级干部研讨班,两位首长当即拍板,把舞台搬到国防大学,进行专场演出。节目在国防大学演出后,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研讨班学员的一致好评,普遍认为,这台节目主题内容集中,部队气息浓厚,舞台效果恢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冲击力、感染力,看后更觉得防空旅的事迹可信可学,催人奋进。
防空旅的经验在全国全军宣传后,军委和总部首长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加关心,嘱咐他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防空旅的建设抓得更好。2008年初,军委确定防空旅作为全军13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4月23日,军委徐副主席在军区房峰辉司令员和我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防空旅视察,提出加强部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总政李主任也先后两次到防空旅,还多次派总政机关的同志到防空旅看望官兵、慰问部队,面对面地进行帮助指导。
防空旅能做到的,其他部队也能做到
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典型的意义在于导向、感召和引领。防空旅的经验推广后,我经常对机关和部队的同志讲,虽然各单位的特点千差万别,但搞建设、谋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防空旅能做到的事情,其他部队也能够做得到,也应该做得到。我和军区其他常委交换意见时谈到,如果用上三五年时间,瞄着防空旅的标准把全区旅团抓一遍,军区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就会前进一大步,战斗力必将上一个新台阶。
虽然有了防空旅这个标杆,但如何使防空旅的经验在军区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部队建设全面发展进步,军区常委都在不断思考,一直想寻求一个好的思路和办法。
为了搞好顶层设计,2005年初,我们决定派出考察团赴沈阳军区学习他们“抓旅帮团、板块治理”的经验。考察团由时任军区副政委张海阳同志带队,政治部领导以及各集团军和旅主官36人参加。3月23日,在给考察团送行时,我对大家说:“你们每个同志都要定向学习、专项取经、当面求教,一定要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学到手、带回来、推广开!”5天的时间,考察团行程2500公里,走访了9个师、旅、团级单位。考察结束后,军区常委和机关的全体干部专门听取情况汇报,结合军区实际,研究确立了“树立标杆、重点帮建、合力共抓、整体跃升”的工作思路,随后形成了《北京军区旅团重点帮建工作三年规划》,明确以防空旅为标杆,以作战旅团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帮建,力求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所有旅团抓一遍,使基层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
从2005年实施旅团帮建以来,军区领导先后10次就重点帮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9名常委分片包干,人人建立联系点,人人蹲点指导、全程帮建、跟踪问效,解决了不少部队长期积累的老大难问题。
2007年11月15日,满怀着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军区基层建设暨旅团重点帮建总结表彰大会如期召开。一部反映三年重点帮建、部队科学发展的专题片《春华秋实》,令与会的代表心潮澎湃,倍受鼓舞:
——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方针在部队建设中牢固确立。诵读、演讲、漫画、征文、口袋书、小卡片、小节目,抄写理论著作的书法长卷等群众性学习、教育活动,无不洋溢着官兵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孜孜追求和学习热情;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质量效益、安全发展等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官兵头脑深深扎根,成为各级抓工作、搞建设的自觉行动。
——部队的战备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个个综合训练场相继建成,一幢幢军官训练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民兵训练中心投入使用,军事训练逐步向基地化、信息化、配套化迈进;渤海弄潮,大漠鏖兵,利剑出鞘,奥安扬威,锤炼和展示着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团以上部队全部联通了指挥自动化网,绝大多数建制营连都联通了政工网,八千里边防同上一堂课、军报网上当天看、远程教育入连队,官兵轻点鼠标就可通晓天下大事、领略五洲风云。
——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80%的部队住进了环保式、花园式的新营房新营区,文化活动中心、指导员之家、连队俱乐部、微机室、图书室、健身房一应俱全,特色文艺队、威风锣鼓队、战士军乐队开辟了军营文化的新天地。
——各级班子的素质能力大幅提升。全区共有41个旅团党委、42个基层党支部、3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了总政和军区的表彰,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干部走上基层主官岗位。
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立起防空旅这个标杆,实施一个重点帮建的三年规划,走活了军区部队建设的一盘棋,探索了部队科学发展的一条路,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高翔的生动局面。
发展永无止境,建设不能停步。党的十七大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军队建设必将跨上新的征程。我们在总结旅团三年重点帮建工作的同时,又研究了加强小散远直单位建设的三年规划。防空旅作为全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更广领域持续发挥其感召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