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信息引导生产、服务生活上来,从农村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的渗透和应用。做好这项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提高农村通信能力。要依托电信运营企业现有的基础网络,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退铜进光,光缆进村”,实现农村用户网络的快速转型;继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完成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工程,切实提高电话入户率,努力推动光缆进村、宽带入户,实现以涉农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交互式服务,使更多农民通过信息服务得到实惠;实施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县、乡“信息服务站”,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金农网、农业信息网等平台,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和进城就业能力的培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信息服务链。
二是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新路子。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引导信息技术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业需求的电子产品和应用软件,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发展数字农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P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等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用信息技术重点改造传统农业,合理使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重点龙头农业企业为示范,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步伐。
三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促进市场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系统;搞好农产品现代物流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供求与市场监测预警、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等信息系统和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区划、种子质量监测认证、植物保护监测、土壤肥料监测、动物防疫监测、农业科技教育、专家咨询和农业法律法规执行检查等信息体系,基本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加快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决策和发布的网络化。
四是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科学决策水平。要积极探索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研制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管理应用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采集、整理农村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信息,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数据库,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建成市级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县(区)级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分中心和乡(镇)数据处理站,逐步实现市、县(区)、乡(镇)、村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促进农村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是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大力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运用卫星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多种方式,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