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同样可以运用于现代政府建设,成为提升行政效率、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武器。
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将加强以电子政务为代表的信息化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目前这项工作已覆盖到全区各职能部门,包括政务公开、社区服务与管理、人口计生、安全生产、治安防控、应急指挥、城市管理、行政监察、出租屋视频监控、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相关应用系统的整合、电子政务向街道社区基层的延伸、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助推了“和谐罗湖,效益罗湖,功能罗湖”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
“百姓网站”: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该区逐渐步入改革发展所必经的“深水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人口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的形势严峻。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下,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与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多元需求还有差距。在这种形势下,转变和创新城区治理模式,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利用新技术特别是新兴媒体互联网的力量搭建公共平台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为罗湖的社区和百姓创办一个有别于传统“官网”面孔的“家园”网站,逐渐走进了罗湖区决策层的视野。
“罗湖家园网”创立伊始即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的开放式论坛,罗湖区实施“开门”管理。老百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老百姓诉求的回应、处理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作风、执行力和执行水准等,都直接暴露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没有任何遮掩和粉饰。随着网站在辖区居民中知名度的不断扩大,这一论坛逐渐成为罗湖区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的调节器和缓冲阀。
而面对“网络阳光”这种全新、强大的社会监督考验,区政府各部门逐步学会了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面向群众、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使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经过一年多的适应之后,目前基层干部的理念和习惯已悄悄发生变化,各部门都自觉利用这个平台,主动关注并处理网上的意见、投诉,由过往“我说群众听”转变为现在“群众说我听”,由“领导派工”转变为现在的“群众派工”,全区干部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区信息化:诞生国家标准
社区信息化是罗湖区运用高科技提升行政效率的又一重要成果。由罗湖区科技局承担的国家发改委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罗湖区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了由市科信局、发改局、民政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以及我市信息化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罗湖区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抓住了电子政务的切入点,是电子政务在基层的延伸,可有效地解决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一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各种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问题,明显改善了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社区服务与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在罗湖区10个街道办、83个社区工作站使用。2007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还专门下文,要求在全市6个行政区推广使用罗湖区的试点成果。2007年7月,这一平台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运用这一平台,2008年上半年以来,罗湖区积极推动社区民政网上业务受理工作,包括老龄证、低保办理、临时救助等业务,共办理老龄证3689张、临时救助914件,低保办理687件。截至9月25日,罗湖区数据中心已输入各类数据714907条,其中人口基础数据485854条,楼栋数据14440条, 房屋数据211631条,辖区单位数据2982条。
目前,罗湖区科技局正在承担《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社区信息化数据中心指南》等多个深圳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社区信息化标准的颁布对规范和引领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