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每年都有许多老项目验收,大量新项目在报批,其中,成功的案例不少,但失败的教训也不少。成也好、败也罢,总结起来,无非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领导是否重视,部门是否协作
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涉及方方面面,但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没有领导的推动和重视很难进展。国务院国资委李伟副主任有一句名言:“许多人经常讲‘信息系统建设是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笔者也有切身体会,国资委的信息工作,从来都是一、二把手工程。不管是正在建设的国资委视频会议系统,还是正在审批立项的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国资委的主要领导都亲自听取汇报、亲自协调问题,定期提出工作要求并检查落实情况,使得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另外,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改进工作,这主要是业务部门的事情。没有业务部门的配合,信息系统很难建设和运行好。
建设时是否贪大求全
信息系统建设切忌一开始就设计得复杂、庞大,结果会使建设工期拖得很长,效果不好,甚至会因系统没有建成时需求已发生变化而半途而废。所以,做好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就是制定有限建设的目标,分步实施、小步快走,每个建设阶段只解决几个重要、核心、急需的实际问题,然后再逐步完善,这十分重要。
标准与规范是否先行
信息系统往往数据量较大,为便于数据维护、管理与使用,制定信息标准与规范非常重要。否则,信息系统难以使用、维护和扩展。其中,应包括系统术语标准、总体技术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特别是指标体系等的标准与规范如指标解释、填报要求等最为重要。
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是否考虑
电子政务建设越深入发展,信息孤岛和信息安全问题越容易成为制约的瓶颈。
信息孤岛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发展,不去解决,还让新的信息孤岛继续出现。
究其原因,第一,是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在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但就是没有用心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第二,这是管理的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政务工作最讲部门间办公的协同,凡是信息孤岛严重的单位,肯定存在很大程度的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现象。结果是,事无巨细,凡是遇到需跨部门协调的工作问题,唯有领导亲自出面才能落实。因此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不能等系统建起来再解决,要在系统设计时就统筹研究确定。解决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本地化,也就是说,电子政务服务主要由当地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来直接提供;二是跨部门,越来越多的服务需要以相关制度通过整合的方式提供,需要通过一揽子方式解决;三是促进政府改革,强调并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
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面对无孔不入的各种网络威胁,如何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政务服务的社会作用?笔者认为,同样存在着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首先,内外网要绝对物理隔离。其次,网络内部监控、信息上网审核等制度必须健全。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建立可以实时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的系统。内部人员是否对网络进行恶意的操作和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单位网络本身的安全等级系数和防护能力。第三,很多单位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问题,完全依赖于整个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旦网络的安全体系被穿破或者由内部人员利用内网的优势进行破坏,数据就会无任何招架之力。因此,建立一套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就十分必要。第四,要尽快建立健全并在技术上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和电子签名系统。
数据质量是否审核
为保证信息的全面、及时与准确,必须对信息系统维护、使用和信息填报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如指标解释、填报要求等。否则,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对数据进行审核、建立信息报送奖惩制度等也十分重要。在信息来源多的情况下,信息的同步更新等工作也不容忽视。系统运行前,可以先找一些单位进行信息试报,包括进行系统试运行,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系统运维工作是否做好准备
必须要有健全和相对稳定的运维队伍和必要的经费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是一个有开始、无结束的事,如果没有稳定的运维队伍和持续的经费支持则很难保证。(